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哪种自然现象形成的
雾是液化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雾的形成方式:
1、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2、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雾的出现便是一种液化物理现象。所谓的液化是指气态物质转变为液化的一个过程。水汽在蒸发上升的过程中是一种气态,而期间遇到了低温冷却变成了水滴,这就是一种液态。即气态到液态的变化。
扩展资料:
雾与霾的区别:
1、水平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3000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而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雾
2024-07-16 广告
我们知道,大气中可以容纳一定的水汽,当其中的水汽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空气中就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这种现象被称为“饱和”。气温越高,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汽量越大。在气温4℃的条件下,每立方米的空气可以容纳6.36克的水汽。当气温达到20℃时,每立方米的空气则可以容纳多达17.30克的水汽。
在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很大、水汽含量达到饱和后,如果空中的水汽继续增加,多余的水汽的水分子就会凝结成极其微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如果水分子遇到灰尘等颗粒状物质,就会以它为核心凝结起来。这些小水滴、小冰晶悬浮在高空时,就会形成云;悬浮在接近地面的高度时,就会形成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雾就是接近地面的云。
由此可见,雾的形成离不开三个条件:温度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气中水汽含量超过饱和。在凌晨时间,气温最低,最有利于雾的形成,因此雾多出现于早晨。当太阳升起、温度升高时,空气容纳的水汽量提高,雾就慢慢消散了。另外,风不利于空气中水汽的凝结,因此,有风的天气一般不会出现雾。
雾可以分为若干种,常见的有:
辐射雾:地面受到太阳的热辐射后,在夜间将热量释出,导致近地面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秋冬的清晨。
平流雾:暖湿空气平流流经较冷的水域或陆地时,水汽凝结成雾。多出现在冬春季节。这种雾一般会持续数天。
蒸汽雾:冷空气经过较暖水域时,空气中水蒸汽遇冷凝结成雾,多见于深秋、初冬湖泊。
坡雾:在高山地区,常常因为空气流动随地形上升遇冷成雾,这种雾被称为“坡雾”。
雾和霾都会造成能见度降低,但是这两种天气现象有明显的区别。
雾是由空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而霾主要是由空气中悬浮的灰尘、燃油废气中的颗粒物质等构成的。气象上一般将含水量大于90%的天气称为雾,小于80%称为霾,在80%~90%之间的则为雾霾混合。
[wù]
雾
(一种自然天气现象)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雾是怎样形成的,你都知道哪些,看完真的涨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