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有好报的辩论赛我是正方四辩,对方为好心未必有好报说了两个观点

好心有好报的辩论赛我是正方四辩,对方为好心未必有好报说了两个观点说虽然不相信仍做好事我怎么说... 好心有好报的辩论赛我是正方四辩,对方为好心未必有好报说了两个观点说虽然不相信仍做好事我怎么说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3-23
展开全部
在辩论中找到几个很出彩的问题,希图通过这样的问题一举打垮对手,让别人登时哑在那里或者一路被动下去……
我想你们多少有这个想法,所以才会这么问。

我认为辩论的关键在于逻辑构架。只有强大的逻辑构架结合生动清晰的表达,才是辩论取胜的关键和核心。请相信,并不是有独到新颖想法的那一方会获得胜利。能够表达清晰自己的思想就已经很不易了。所以比赛的时候还是注重如何贯彻,表达好自己的思路吧。赛前准备好了一些陷阱或者问题事实上很不明智,经常的情况是队员们为了施展出这几个“绝技”而想方设法的往这个点子上靠,忽略了现场情况,效果反而很差。请相信以上这段不是废话。

这个辨题你们肯定看过很多资料了,重新辨题和提出基本思路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的准备够充分,那么下面说到的问题你一定会有同感或者说之前就已经遇到过了。

一个是逆境和绝境的问题。这个辨题通常对方都会用归谬。好比他会说,“对方辨友既然说逆境有利于成长,那为什么还在这里读书接受教育?不如直接上街流浪乞讨啊,那是何等的逆境!”
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即便是最高水平的选手,一般也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进攻的。所以我们以这类问题为例子谈。

这样的发问牵扯到2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逆境和绝境的问题。你可以看到他会让你去自寻死路,去人为跳入一个非常不利的环境或者说就是绝境。

这里我们不能免俗……我方一旦听到这种问题,仍然应该站起来坚决的声明:逆境不等于绝境!对方辨友说一个人可能在身患绝症明天就要死的情况下取得丰功伟绩么?显然不可能。逆境和绝境是不同的,对方辨友请设想如果今天的辨题换成“顺境和绝境哪个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这样的问题有可能拿出来辨么?显然是荒唐的。
这里对方就会提出一个界定问题。这是个纠缠不清的环节,我建议直接跳过,这样回答:对方辨友你问我如何界定逆境和绝境?让我来告诉你,同样一件事情,在逆境下,我通过努力可以做到;而绝境中我无论怎样努力都做不到,这就是区别。不要把这个说不清的问题纠缠的太多,不要试图提出区分逆境和绝境的标准,容易被对方把绝境归为逆境的特例,而且和主题偏的较远。所以,我方只需要让大家知道逆境和绝境是2个不同的东西就是,而不用告诉对方如何区分。

这类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牵扯到的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对方的这种发问,描述的是如下一个场景:一个人在有主动选择权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有利条件而选择不利条件。显然这和人类的基本行为规律是违背的。我们是不能容这样的防守弱点的。
这个问题上他们实质是在指证我方的一个“矛盾”,即: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都是寻求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而我们在要求人主动进入不利环境。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交锋基本决定了比赛的胜负。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大专辩论赛上双方的表现就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反方提到了“人生是不可选择的”,初听起来是如此,但实际上有问题。比如我现在考上大学了,为了寻求逆境,我可以选择不上大学,去街上流浪(事实上还是归谬)。因此不要像那场比赛的反方那样提出人生不可选择的观点。

然后我好困……今天先睡了,明天继续探讨~

关于上面这个问题,我今天反复思考了一下,我认为以下的内容基本上是严谨的。我个人是如下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人都是追求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亦即“顺境”。
但是最关键的在于,此时,我们的出发点是:“成事”而非“成长”。就是说对于每一个追求顺境的人来说,他的愿景,他追求顺境的理由,只是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而已,而不是自身的成长。

这是可以理解而且符合事实的。我们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时候的思维是:为了做成这件事情,我需要什么;而不是为了自身的成长,我需要什么。
一个学生遇到了难题,为了作出这道题他可以寻求老师的指导,此时他的目标是作出这道题;而如果为了自己的解题能力有大的实质的提高,他应该选择思考而不是老师的帮助。顺境可以帮助你达到目的,然而在外部环境辅助下获得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你自身的成长是有限的或者说起码是小于在逆境中的成长程度的。为什么?这个就好证明了,我方可以列举出逆境对人的种种帮助,而这些,是身处顺境的人所永远无法体会的。

总结上面这段话,核心是:“成事”不等于“成长”。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对方很有可能会打到的点,就是同质比较。
对方提出要比较,就要对同一个人进行比较,这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应该是一样的。现在对于一个各方面都一样的人,自然是顺境更有利于成长。好比2辆汽车性能完全一样,当然是公路上跑的比小路上快。

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因为对方这种比较,这种所谓的看似合理的“同质比较”的要求本来就是不符合现实和逻辑的。因为逆境之于顺境的最大优点就是会让人接受更多磨练,心理更加成熟,坚定;这样的2种情况下即便同一个人也是不可能同质的。说到这里又想到,对方即便提出这个问题,他们的出发点还是“成事”。
呵呵,到这里我又不住回忆了决赛时的正方,你可以看看,他们事实上也是在打“成事”。

暂时说这些了,想到再补充吧。强调一下,如果楼主你认可成事不等于成长这么一点,那么你还要着手准备一下如何在这一点上站住脚。不过还是好办,上面那个学生解题就是例子。

最后还是重申我的个人观点:不要追求新颖……那场比赛双方都已经研究很透了……他们的交锋点都是经过各种考虑后归纳出的核心问题,你们正是应该在这些问题上下功夫,何必一定要另起炉灶呢?我知道这些话恐怕不符合你的要求,不过你可以试想,如果我们连对方真正最有可能的进攻点都没有准备充分,不能防好,那追求新颖有什么意义?
×××××××××××××××××××××

楼下的小灯花
你评价说我的答案“也算可以”,并且说我这个“倾向照搬”,然后作为辅助你提到你是“辩论队”的,并且感到如果自己的答案未被采纳那应该就是由于“回答顺序比较靠后”。好的,有些话我昨天都没有讲,结果看来应该声明下了……
首先,需要遗憾的告诉你我也是“辩论队的”,我是武汉大学辩论队的。
然后,你说我这个倾向照搬。我不想在这里跟你开题辩论“经验和创造”哪个更重要。我只是想说明,我个人就是认为当时比赛的双方已经挖掘很深了,你说的话又有多少是新颖独到?有多少最后不会归结为别人争论的问题?
只要抓住一点反驳,努力吧
公冶幼柔417
2023-09-18 · TA获得超过10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8万
展开全部
作为正方四辩,你可以在辩论赛中提出以下观点来反驳对方提出的“好心未必有好报”的观点:
1. **好心好报的长期效应**:你可以强调,虽然有时候好心可能不会立即得到好报,但它的长期效应却是非常显著的。例如,为了保持健康而做出良好的行为,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明显提高健康水平。同样,一个善良的人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他的善举往往会在未来得到回报。
2. **好心好报的潜藏价值**:你可以指出,好心好报并非总是以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时候,好心的回报可能是一种潜藏的价值,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会显现出来。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你经常帮助同事解决问题,虽然这可能会占用你一些个人的时间,但在关键时刻,你的同事可能会回报你的帮助。
此外,你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强化你的观点:
3. **社会和道德规范的支持**:许多社会和道德规范都鼓励人们做好事。例如,大多数文化都鼓励人们诚实、善良、公平等。这些规范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直接带来明显的物质回报,但它们对于构建一个更公正、和谐的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4. **好心的人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你可以引用一些研究或者个人经历来说明,那些习惯于做好事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因为人们更喜欢与善良、正直的人打交道。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心也确实有可能带来好报。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在准备和进行辩论赛时,记住要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并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来反驳对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扈诗筠4A
2019-11-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88
展开全部
好人会有好报”粗一想没有什么客观依据。仔细想想却不然,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社会就像是一个反作用器,通常你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想,很少有这样的人,你经常欺负他,出卖他,他却还拿他最好的东西和你分享。也很少有这种人,你真诚待他,他却出卖你。这种人在电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但生活毕竟不是电视剧。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磨练,真正吃过苦的人,更为看重恩仇。有大智慧的人都会选择做好人,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了,很愚蠢,其实做好人能得到多少好处只有像他们那样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微妙地方的人才能明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