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 我来答
小芬说教育an
高粉答主

2020-12-16 · 解答一下关于教育领域的问题!
小芬说教育an
采纳数:152 获赞数:2266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营造书香校园:

1、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书香校园是校园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和老师,都要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尤其是班主任的发动工作,更是重要。

2、打造书香校园,学校需要做的是校园氛围的营造,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名人名言等,做成标语牌,挂在醒目位置。

3、老师需要带头读书,可以给老师们规定读书的数目,尤其是年轻老师,要求他们多读书,并且写出读书笔记。

4、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大会,选出读书心得好的,进行交流,这里可以老师学生一块进行交流,要求他们要把读书和自己的工作学习结合起来进行交流。

5、班级营造书香氛围。

要求学生利用班级板报,打造书香班级,每一个学生看到励志语言,会静下心来读书,愿意看书,更愿意交流心得。

6、举办校园文化节

规定一部分内容必须是规定的书目里包含的内容,形式学生和老师可以自定,可以改变内容,可以改换形式,尽量丰富多彩的表现书籍内容,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桥教育
2017-09-29 · 建百年名校,做百年伟业
一桥教育
一桥教育是经长春教育局批准正规民办教育机构。已经发展成为集高考补习、艺考生文化课集训、初高中各科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省内知名品牌教育机构之一。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 背景
“一个人的阅读史也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这句话曾让我深感惭愧,甚至自卑!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其实是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农村),中国文人对中国农村的情感过于复杂,他们要么极力美化农村,要么极力丑化农村,很少有公正的描述(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物质文化是极度贫乏的,不过,相比较而言,精神文化只能用“荒漠”来形容。我们的民主和自由,表现为所有人(包括婴幼儿)都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我们的宽容表现为对一切“违反生命规律”的事情的漠视和熟视无睹,我们的博爱在贫穷面前显得过于苍白和无奈……
写到这儿,我不禁怅然,仿佛明白了文人们为何对农村如此复杂的情怀:面对农村的真实情景,是说不尽的贫穷、落后、蒙昧、凄凉,而在精神上或者灵魂的最深处,却又以一种近乎“乌托邦”式的幻想把故乡描绘成恬淡、祥和的“世外桃源”,表面上是一种文字上的“异化”,但实质上应是一种精神上因割裂、错位而一生也挥之不去的彻骨的苦于痛!
故乡人是没有“阅读史”的,虽然部分人也“混”完了义务教育,但这样的小学和初中能称其为真正的“阅读”吗?只有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提供必须的营养并能促其健康茁壮成长的阅读,才能堪称一个人的“阅读史”,只有这样的“阅读史”也才堪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这个层面讲,我的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的“精神发育史”实在是短得可怜,也许可以掰着手指计算分秒!
在新加坡的四个月,是我的“阅读史”的“公元元年”。我因着阅读而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精神上的充实和一股巨大的来自灵魂深处的精神张力;因着阅读,我努力把人性中的自私、挑剔、刻薄、悲观、慵懒、冷漠、专制等剔除掉,而民主、自由、博爱、宽容、热情、奋进、理想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一种可以感受甚至触摸的方式在我周身血液里畅快的游走!
前段时间,我从网上看到一组有关“世界各国人民的平均阅读量”的数据: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为55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九年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而且这还仅仅是给“学生”(主要任务就是读书,成人会怎样呢?)的一种“规定”(实际情况可能比“规定”要差得很远)!
我们是教育者,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共和国的公民,我们必须承担我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我开始关注由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主持的“新教育实验”。该实验的六大项目是:1.营造书香校园;2.师生共写随笔;3.聆听窗外声音;4.双语口才训练;5.建设数码社区;6.构建理想课堂。目前,全国已经有分布在20多个省的200多所学校参加了实验,各省市的一大批老师主动地加入实验大军,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正在行动中将“新教育理想”具体化、系列化,实验学校、老师也已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引起了《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南风窗》等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新年伊始( 2006年),“新教育实验”将作为教育行政决策首先在苏州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开,“新教育实验”从此从“纯民间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
面对这样激情燃烧的梦想,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我们学校又该何去何从?到新加坡的四个月,我已写了许多关于“新教育”的文字,如《半一杯水的启示》、《人人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人人都有一个拿手的运动项目》、《“神人”朱永新》、《对建立新教育学派的若干忧虑》,包括以前写的《书如兰花、香满校园》,以及截止到今天的150余篇教育随笔(约15万字)和每天平均至少在“教育在线”逗留两个小时……可以说,我每一天都在接受“新教育”的熏陶和浸染,每一天也都在思考“面对新教育,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本文拟就如何“营造书香校园”谈谈本人的理解、认识和若干想法。
二、我校为什么要“营造书香校园”
朱永新先生的博士生张荣伟曾说:“之所以要‘营造书香校园’,是因为:人类的智能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存。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需强化阅读。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显然是一个高度概括、充满理性的提炼!在我校开展“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想法:
1、阅读可以唤醒师生心中的理想。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描述学校的生活现状:被强迫只关注分数和成绩的孩子们情感缺失、道德荒漠,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被强迫只关注分数和成绩的园丁们心理变形、人生无趣,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被强迫只关注分数和成绩的学校竞争无序、发展失衡,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我们的教育目标错位、本真沦丧,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我们的国家因为如此的教育而价值畸变、信仰虚无,也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我们的理想已经彻底的流落风尘,我们只会关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我们只看到眼前和现实利益……如此下去,我们的生命到底该走向哪里?我想,只有阅读可以拯救我们!我们要通过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跟历史对话,跟伟人对话,跟崇高的精神和心灵对话,并以此滋养我们的灵性,培育我们的理想!我们不要做“风中柳絮、雨中浮萍”,我们要通过读书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理想主义者:让头高昂——理想在空中猎猎飘扬,让脚沉稳——实践在大地深深扎根!
2、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广博的人文情怀。
科学素养是21世纪的入门证,人文素养是21世纪的通行证。没有深厚的科学素养,你可能会失去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广博的人文情怀,你将会失去一个做“真正的人”的权利! 可现实是,我们一天到晚只是埋首于课本、教参、作业、习题……读书看报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的奢望!
然而,深邃、悠远、广博、无私,对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类无穷无尽的热爱,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的广博的人文情怀!
拥有这样的情怀,我们将不会将迟到的学生轰出教室——
而是帮助学生理解:迟到是对老师上课的权利和其他同学听课的权利的严重伤害,守规则是现代人最基本的做人原则!用剥夺学生应该享有的上课权的方式又怎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吗?
拥有这样的情怀,我们不会对正在玩儿电脑的学生说:“又在瞎玩儿,电脑关上,钥匙没收!”——
而是引导学生学会甄别网上信息的优劣,不要沉溺于网游。我们怎能忍心伤害甚至是毁灭孩子们伸向未知广阔世界的触角呢?
拥有这样的情怀,我们不会说:“太笨了,整个一‘滚刀肉’,刀枪不入嘛!”——
而是发自内心的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我们不会让教育变得如此狭隘,不会仅以分数、知识与技能来丈量我们的孩子。当孩子们走出校园时,那些对未来生活充满理想和追求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文明社会的人必将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走进学校,又必将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走出学校,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跟学校相提并论呢?也许只有母亲体内的“育婴室”吧!愿我们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广博的人文情怀,让我们的教育时时、处处都能体现最深切的人文关怀, 让我们的学校能够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美丽的精神家园!
想起自己在去年校园读书节上说过:书如兰花,香满校园!当时,正值兰花开遍校园,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更不管浮躁抑或安宁,幽幽的兰香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灵魂!
是啊,要是我们每一位师生的家里都能坐拥一壁藏书,那该多好!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草木虫鱼,大至立身处世,小至人情物理,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要是我们能够开设一门阅读课程,那该多好!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让阅读带我们远离贫乏与庸赖,让阅读带我们走进博学与睿智!
3、阅读可以启蒙我们的民主意识。
其实,我如此崇尚读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深信:不读书的人,必然会迷失自己,而“迷失了自己”的人民,也必将导致民族的迷失、国家的迷失!
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如此之多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民族的民主意识过于淡漠。民主意识跟平等、自由、博爱、科学、人文、人道等精神或意识密切相连,民主意识的启蒙诚然需要民主生活的践行,但是,许许多多的优秀经典无疑也是“民主意识的启蒙者和引领者”的绝佳“人选”!
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民主,没有学校民主,又哪来社会民主呢?能否以民主的眼光“惊看鱼跃,喜随鸟飞”,关系到我们和学生的双重幸福!
4、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
“实践、阅读、反思、写作”,有人称之为“人生四部曲”,是值得肯定的。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实践、阅读、反思、写作、再实践……”的循环,当然,这里循环不是平面的、简单枯燥的、首尾相连的,而是立体的、从才智到精神逐级跃升的、拥有无限丰富性和生成性的螺旋!在这个“螺旋”中,阅读的地位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使其他三个环节充满理性和智慧,而且能为一个人的其他三环节提供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和灵性的光辉,从而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不阅读的人,不仅可怜,而且可悲,不仅痛苦,而且对于有限的生命而言,简直就是一种自虐!阅读不仅是跟伟人的对话、跟历史的对话,更重要的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在这种持续不断的理性的对话中,人的精神势必抛开纯粹物质的存在而发育得空前强大!
我相信阅读的好处绝对远远不止这些,就让我们共建“书香校园”,通过阅读,自己来发现吧!
三、我校“营造书香校园”的具体操作方案
一项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案应该是在跟老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各层面人士充分交流、沟通、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完成的。但由于我目前身在新加坡,仅能通过网络跟大家进行非常有限的沟通,所以,在此,我只能尝试着拿出一个草案。
1、 前期准备工作
我自己深入“教育在线”网站,进一步了解“新教育实验”,特别是“营
造书香校园”的核心理念与精神,并把随时将所思所感贴在校园网的个人博客里,跟学校全体师生分享。与此同时,我把优秀的文章,以及“教育在线”上的优秀个人博客通过超链接的方式推荐给师生,打开一个理解“新教育”的窗口,为“营造书香校园”做好前期心理准备工作;同时,我还跟学校图书馆负责人密切联系,跟她一起商讨师生的必读书目、邮购图书以及一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我还跟校长协商,获得资金支持,并准备通过全体教师会和学生家长会作全方位的“营造书香校园”的宣传工作。应该说,这些工作目前都已初见成效。
2、 组织结构
通过与校长等人的协商,准备以“课题组”的形式统领“营造书香校园”的
各项活动。

总负责人(校长)

图书馆馆长

教学主任

政教主任

财务主任

评价组

图1:“营造书香校园”组织结构示意图
校长负责整项活动的决策、协调,并组织成立一个由3~5位资深教师、一位专家共同组成的评价督导组,定期给校长提供对“营造书香校园”的评价督导报告,为校长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图书馆馆长首先要努力恢复图书馆的“学校文化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荐和购买图书,及时写“新书书评”,协调学校各年级的用书情况,全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等;教学主任主要负责教师阅读书目的制定、教师日常阅读情况统计与汇总、定期举办教师读书沙龙等;政教主任主要负责学生阅读书目的制定、学生阅读情况的统计与汇总、定期举办学生读书沙龙等;财务主任提供资金供应与保障,并平衡各部门、各年级的资金使用等。
3、 实施范围
全体教职员工必须参加。鉴于目前北京市正在实施的中高考制度,初三、高三同学建议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阅读,而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建议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广泛的猎涉和阅读。
4、主要实施途径
通过动员及专家讲座,全校师生力争达成共识:书如兰花,香满人生!
(1)各年级统一上阅读课。各班任课教师进班跟学生共读书。各班先由语文老师协调组织,开展阅读方法讨论交流会(切忌不会由语文教师主讲,应尽量吸引学生参与);
(2)建议全体师生做好读书笔记;
(3)建议全体师生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内容可以跟本周的阅读内容有关,也可以写其他生活感悟与随想,体例不限;
(4)建议各班建立自己的“班级博客”,并与学校“博客”链接;
(5)建议所有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
5、配套活动安排
(1)建立家庭、班级、个人三级“小书库”,使学生处处有书读,时时有书读;
(2)征集凡人读书名言。在学生当中根据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和感受征集关于读书的名言,选择优美的名言制成漂亮的书签贴在教室里,进一步营造班级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3)开展师生捐书共享活动,建立好书交换站;
生生之间、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4)定期举办“书香伴我行”演讲比赛;
(5)倡导家庭读书,即亲子阅读;
(6)建设“书香班级”;
在班里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营造一个浓浓的“书香教室”。使你走进任何一个教室,都能觅见一方“读书角”,老师和学生为这片小天地自创不同的主题,如:“书坊”、“书海游弋”、“读书意林”“漫步书林”“读书为起航奠基”“沐浴书香快乐成长”等……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通过写作对话,让墙壁说话,使师生开阔视野,交流阅读的快乐。
(7)与出版社、书店等合作,每年举办学校“读书节”、 “图书节”等活
动。同时,开展“百名家长看学校”活动,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并带动家庭阅读风气的形成。
6、与总课题组的沟通途径
(1)每月将学校的活动情况及时通过网络上传给总课题组;
(2)积极寻求总课题组的“专家指导团”到校指导工作;
(3)及时做好校园博客与总课题组辖下的“教育在线”论坛及博客的交流与共享。
7、校内评价方法
(1)定期评选“小书虫”或“读书小明星”;
为了更好地促进“书香行动”的扩大,各班学生根据自己平时买书、藏书、读书情况,写出一份个人读书事迹材料,每班评出5名读书明星并制成精美的版面在校园醒目的地方展出,以示鼓励;
(2)评选最佳“班级博客”与最佳“个人博客”;
(3)定期评选教师读书标兵;
(4)定期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提供相关微调和指导。
四、我校“营造书香校园”可能遇到的困难
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营造书香校园”可能会遇到以来一些问题:
从宏观上来说,“营造书香校园”是“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所有实验校都隶属于“总课题组”,受“总课题组”的直接指导。但是,我们的课题总负责人以及许多诸如李镇西、铁皮鼓等新教育精英都是民主人士(非共产党员)。在教育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可以扛着“新教育实验”的大旗猎猎飞奔。可以建一所优秀的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就像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学或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学校;可以建一个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苏州学派”,这完全可以成为具有优秀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苏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如此这般,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件“人见人夸的锦上添花的美事”!但是,一旦出现了一个“扎根普通百姓、遍布大江南北、带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甚至是宗教情怀”的“新教育学派”,情形又会怎样呢?任何执政党都不会把如此强大的“力量”拱手让人的,特别是在当前精神虚无、信仰严重缺失以及现行的政治体制之下!所以,当我看到:“新教育”网上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4万,实验学校已达200多所并呈燎原之势,2006年新教育实验准备攻下京城这个“教育堡垒”,以及“十一五”的宏伟规划,不禁平添几分忧思!(当然,没有“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我校一样可以开展“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只不过就缺少了总课题组专家的及时指导了!)
从微观上来说,读什么样的书?初中生、高中生、教师、家长、部门负责人各自应该读哪些书?提供什么样的阅读指导?有什么样的阅读规律和方法?在浩瀚的书海和茫茫的阅读征程中,做哪些合适的精神引领?……所有这些问题,看似小,实则大!读书造就了5000年的华夏文明,但不知从何时起,“读书”二字已被国人从字典里剔除了!相应的,新书推荐渠道不通畅,阅读方法研究不深入。另外,总课题组人员有限,如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如何有效监督、检查、评价实验校的阅读情况?我校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和发展……都可能对“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带来不小的阻碍。
不过,相比阅读的好处和价值,这些问题无论如何也构不成“不开始阅读”的理由和借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2017-09-29 · 走出校门,学习才刚刚开始。
艾德教育全国总校
2007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审批,正式审批名为《艾德职业培训学校》。已开设并即将开始的课程包括:ACI认证系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会计、学历教育、语言、留学等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可以在校园设置读书报栏,在学校张贴宣传学习读书的标语,可以组织相关的读书学习的演讲比赛,可以由学生会设立读书学习协会或者社团,在餐厅学生密集的地方播放读书学习的小电影渲染书香氛围。

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实行的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