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圣经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最早关于圣经的记载,见于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东方基督教聂斯托利Nestorius)派传教士阿罗本从波斯抵达西安传教译经,时称景教。他的说法深得人心,甚至得到了皇上的喜爱。唐朝贞观12年,由唐太宗下令于长安义宁坊修建景教寺庙。建中二年(781),德宗于长安大秦寺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景净传教士撰文,其上记载景教于我国之传播及翻译的情形:
“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於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
这是圣经在我国传播的最早证据。
“和合本”,又称“和合译本”,全称“国语和合译本”.是圣经译本中的一种。
1890年,上海宣教士大会议决定出版一本全国通用的中文圣经,务求做到文笔顺畅而又忠于原文。次年,共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分别负责三种不同文体的版本:文理、浅文理、以及国语。全部翻译历时二十七年,其中以《国语和合译本》最受欢迎,成为今日绝大多数教会采用的标准译本。
圣经和合本(简称和合本;或称国语和合本、官话和合本),是今日华语人士最普遍使用的圣经译本。此译本的出版起源自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会中各差会派代表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各自负责翻译《官话和合本》、《浅文理和合译本》及《文理和合译本》。
于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出版新约。《文理和合译本》于1907年出版新约,于1919年出版旧约。1906年,官话和合本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时,圣经译本名为《官话和合译本》,从此就成了现今大多数华语教会采用的《和合本圣经》。
我国最早关于圣经的记载,见于唐朝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
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
他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圣经,在中国指儒家经典,就是正统的儒家十三经。也是对佛教或其他宗教经典的泛称,如佛教的《金刚经》、《心经》等。犹太教经典,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三部分。基督教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圣经不是只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书,它也不单单属于某个国家,不要认为圣经是外国的,不属于中国,《圣经》是世界的,是每个人的,是承载人类思想文化信仰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