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两首?

 我来答
小山村情怀
高能答主

2023-08-03 · 活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山村情怀
采纳数:28609 获赞数:38920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如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虽然没有满足,可天已黑了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这处荷藕,那处荷藕,不知回归路。只得尽力地划,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译文

昨夜雨狂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亏哗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两首的主要区别:表达的情感不同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前者以李清照特有的方销大行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后者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以优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这是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那样带着富贵之气,也不像《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样带着衰飒之气,而是表现了作者青春时期的野逸之气。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喝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仿判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青岛牛仔3a55a8f
2020-04-06 · TA获得超过2.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91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227万
展开全部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图鉴

据考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处女作,写于她十六岁时,即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彼时,李清照刚到汴京不久,因回忆起早年的故乡往事而作此词。

这首小词,充满了青春律动和生活情趣,用词简练而有代表性,只选取了溪亭日暮、宴饮沉醉、兴尽回舟、误入藕花等几个片段,形象勾勒出一幅少女赏游图,最后画面随一滩鸥鹭消失在苍茫暮色中,言尽而意未尽,分外耐人寻味。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图鉴

根据《李清照简明年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是创作于李清照十六七岁时,即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前后。相对比于前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名度更高,最后“绿肥红瘦”一句更是千百年来备受推崇,堪称绝妙之笔。

一夜风雨,宿醉酒醒后,李清照最关心的却是后院的海棠花,这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得知“海棠依旧”后,李清照却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绿”代指绿叶,“红”代指红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厚,“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风吹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四个字的完美组合,意外拼凑出一幅雨后绝美图,“红瘦”是逝去的春天,“绿肥”是将至的盛夏,一切的哀伤与憧憬,都在这“绿肥红瘦”之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