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怎么建造的?

吐鲁番的坎儿井是吐鲁番炎热地区存水的保护神!... 吐鲁番的坎儿井是吐鲁番炎热地区存水的保护神! 展开
 我来答
msdsg001

2019-07-08 · TA获得超过773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万
采纳率:30%
帮助的人:1940万
展开全部
根据地势与水脉明面上打竖井地下暗渠使之相连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0c593f

2019-07-08 · TA获得超过11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405万
展开全部
新疆的坎儿井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工程之一,由于在新疆吐鲁番的独特地形区,坎儿井正好适应了当时这样的环境,其工作原理我觉得还是挺复杂的。坎儿井也成为了吐鲁番地区主要的水资源的来源,关于坎儿井的起源也是有很多说法的。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坎儿井是当地各族劳动人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与干旱做斗争时,经过实践逐步创造而形成的,因为是干旱的自然环境,地面水源就十分的缺乏朴实,人们必须重视地下水源的开发利用,才能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要求。而在天山南北其他地区,则在这方面没有吐鲁番突出,同时也没有向吐鲁番地区地面坡度这样陡峭,有利于用坎儿井的方式开采利用地下水。它的基本工程结构由竖井,暗渠,出水口,明渠和蓄水池等部分和谐的组合在一起,通过一条坎儿井有几个到几百个竖井,最浅的达了1米,最深的可达到120米。在水源处挖掘的竖井最深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遗忘记忆jtp
高能答主

2019-07-08 ·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455万
展开全部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方法/步骤
4/4 分步阅读
竖井

先说竖井。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1米,宽0.7米。乘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2/4
暗渠

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

坎儿井始于西汉,而指南针在明朝时期才从中原传入西域,在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吐鲁番的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

在掏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又怎样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流能淹没筐沿为标准。

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因此长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在向王庙捶背的水晶
2019-07-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万
展开全部
坎儿井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汉代在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的技术,称为“井渠法”。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塌, 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气候、地质条件的坎儿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ouseghjf
2019-07-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万
展开全部
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的技术,称为“井渠法”。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塌, 就将“井渠法”取水方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气候、地质条件的坎儿井。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与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克拉乌成山,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流向盆地,并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吐鲁番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粘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所以,坎儿井非常适合吐鲁番的自然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