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无脑追星?
我认为无脑追星是一种十分不理智而且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事情,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是有原因的。
1、现在的一线流量明星,基本上都是“假的”。
流量明星在公众前树立的“人设”,和本人真实性格截然不同。打一个很不形象的比喻:公司里面你鞍前马后笑脸相迎,为博得上司欢喜不得不伪装自己。回家之后却因为WIFI信号不好和你妈大吵一架。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而这种“公众人设”必须正面而且独一无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空缺。只有占住了这类市场空缺,明星才能跻身一二线。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一提到安全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沃尔沃;我们一提到不上火,就会想到王老吉;我们一提到鬼马半熟少女就会想到周冬雨。
而这种人设都是通过明星团队塑造起来的,往往不是明星真实的人设。明星的“公众人设”是通过作品(电影电视剧歌曲等)、活动综艺、微博等社交媒体动态等各方面日积月累搭建起来的。
2、如今的追星动作再也不再是纯粹的“偶像效应”所驱使,而是与“性”相捆绑。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理解偶像效应。偶像效应指的是某些人在部分领域非常优秀,有很多粉丝从而引出的系列反应。偶像效应也指粉丝对喜爱的偶像进行的行为举止的模仿。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欣赏杨利伟,你要做航天员,这是纯粹的“偶像效应”。你热爱科学,于是你欣赏爱因斯坦,想学习他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纯粹的“偶像效应”。你欣赏陈道明老师,你想做一名演技卓越的演员,这也是纯粹的“偶像效应”。
但是现在的追星模式是什么?“哇塞,他好帅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他好帅,好喜欢,想和他谈恋爱,甚至想睡他。现在的明星的Title都是什么什么的老公,又是什么老婆,全都是以两性的角度出发。
如今的明星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突变,标准权重已经变成:人设>外貌>业务水准。而人设和外貌都是和“性”有关的,这两项满足的是粉丝的“择偶标准”。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真的,娱乐圈中大多数东西都是假的,而那些为了偶像可以疯狂到不顾一切的人为何还要要追逐这些假象呢?
不能这么说吧,其实也只有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啊,而且每一个大人都是从小孩长大的,总有那些你喜欢的,你愿意为之疯狂的,就像十年前的90后,各种非主流,那时候,都说90后是败坏的一代,但现在,那些90后依旧在慢慢接过老一辈的担子,慢慢的成熟,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不是,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追星和崇拜偶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种人都能健康成长。
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人。他很喜欢迈克尔?乔丹,常常对乔丹在球场上的精彩表演,投球的高超本领赞不绝口。但更使他佩服的是乔丹的优良品质,有一次乔丹已发高烧近40度,躺在床上打点滴起不来,
但他的球队在球场上连连失利,在最后3分钟时,他不顾痛苦毅然投入战场,不过几分钟他就频频得手投了几个3分球反败为胜。他的这种英雄气概使这孩子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乔丹坚忍不拔的毅力,做一个坚强有为的人。
我觉得理智追星是会让一个人变优秀的,当你要快坚持不下去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想到你的偶像是怎么努力才达到今天的成就,自己也就有了一个坚持的动力。比如说我跑步跑到三公里就想放弃了,我就告诉自己,朱一龙喜欢健身,他做事情都会做到当下最好,然后我就可以摒弃杂念然后轻松完成五公里。
当那些不追星的人,有朝一日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会为他们曾经嘲笑的那些人打抱不平了。追星是一种精神动力,理智始终要放在第一位,不要给社会,爱豆和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毕竟要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