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被考古发掘的尸骨的是怎么处理的
看这篇文章
现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着浩如烟海的国宝文物,它们大多来自古墓的考古发掘。那么,考古发掘过程中有时也会出土墓主人的尸骨,这些尸骨都到哪去了呢?它们都是如何被保存和处置的呢?其实,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古墓中的尸骨才是真正的国宝文物,对它们的研究是考古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据了解,考古发掘的尸骨主要有以下4种结果。
一、大部分被博物馆保存和研究
在我国古代,因为葬制和保存技术等原因,大多数千年以上的古墓,墓主人的尸骨已经完全腐烂,或者只残存少量骨骼碎片。这类保存情况不好的尸骨,同样具有考古研究价值。它们会被送到医学鉴定和科研机构,分析墓主人的性别、年龄和去世原因。这些信息对古墓的年代判定,以及对随葬品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佐证作用。在研究后,墓主人的尸骨会被博物馆和医学机构妥善保存。
二、就地埋
如果挖掘对象是古代一般老百姓的小型墓葬,而且出土文物也没有多少价值,尸骸保存的不是很完整,那么考古人员就会在附近挖一个小土坑,把这些尸骸就地回埋或火葬。在回埋的时候,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一般会默哀一下,如果出土的尸骸比较多,也许会弄个小型法事超度一下。
三、进行展览和科研
这一类是属于比较珍贵的文物,例如在新疆的遗址发现的楼兰美女,饰物精致研究价值极高。国家会在其展览的同时进行保护,并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其万无一失。
四、某些特例损坏或丢失
在特殊的年代和情况下,也有一些古墓的尸骨被摧毁或者丢失了,比如万历皇帝就比较悲惨,因为当时考古学业不是很发达,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墓,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就被开启,后期也没有及时的移入博物馆,尸骨长期的暴露在空气中,万历皇帝的尸骨就迅速腐烂,后来万历皇帝的尸骨就被焚烧了。
现在,考古学家仅仅对施工被破坏或是被盗的古墓进行考古挖掘,不会肆意去开采新的古墓。毕竟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保证古墓中的物品面世后被保存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