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做就选C”适用于高考吗?
我告诉你,一点都不适用!
我曾经也听说过这个说法,为了鉴定真假,把不会做的题都选了c,可是最后的成绩和我平常模拟测试的差不多。
但是我同桌吧,她把不会做的题都选了c以后,发现这些不会做的题正确了一大半,所以她对不会做就选c这个说法深信不疑。
我当时想,难道选择题得答案中很多都是c选项吗?所以才会命中率这么高?
对此,我研究了很多份数学英语以及理综的选择题。发现这个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比如英语的完形填空,那么答案肯定是5个a,5个b,5个c,5个d,每一年的高考考题都是这样。还有阅读理解,四个选项的都是出现四次。
理综也是如此,选项出现的次数总体很平均,不存在c的选项出现次数比其他选项多,就算有,最多也是一次。
数学也是,因为数学的选择题有十个,做不到完全评论,所以有两个肯定是出现三次,但是并不是每次都是c出现三次!
所以不会做就选c并不科学,可能这个说法太流行了,以至于大家都相信了这个说法。等到遇到不会做的题真的选了c会有心理安慰一样。
根据本人十多年做题的经验,我认为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没有道理,但是似乎总会正确。
在从小到大的各种考试中,不管我们有多强,总会碰上难倒我们的题,毕竟谁也不是神仙,要说平常还好,毕竟平时的练习就是为了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然后不断润色我们的知识框架。
但是真正到了考试的时候,遇上不会的题这可是十分让人焦灼了。首先,当碰上不会的题,简直心态炸掉,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影响考试的心情,考完试也总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尽善尽美。
所以有些人就总结出来这个规律,要说这两短一长选一长,一般的题目来说,真的挺正确的,因为往往最正确的答案,为了表达它的严谨性,总是要写的多一点,这不是没有由来的。
至于实在一样就选C,这也是基于出题人的心理,一般来说正确答案最容易放到C选项,因为A选项太靠前,D选项靠后,B和C总要选一个。
反正如果真的不会,倒不如跟着这个丝毫没有逻辑的规律走,也算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不过总的来说,这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为了逗趣,根本的措施还是要加强自己的实力。
“三长一短就选短,三短一长就选长。两长两短就选B,参差不齐C无疑”可谓是广大高中学生蒙选择题的必备(背)口诀,但这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只想说要是你实在一点不会就这样选也可以(反正也没其他办法了),但是这条规则从统计规律上来看,是绝对不适用于任何考试的!!!(任何考试包括但不限于高考)
讲真的,高考卷子是经过多名专家、特级教师、教科组老师经过很多轮讨论、修改、论证得出来的,所以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规律,这么明显的题目bug,难道他们会发现不了吗?
所以与其寄希望于蒙、猜、找规律,不如扎扎实实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抓住高考前最后的时间!
但是选择题还是有一些诀窍的,比如以下几点你必须遵守:
1、绝不能空题,毕竟随便猜一个也至少有1/4的正确率。
2、英语选择题很多时候答案是在两个相似、容易混淆的两个选项中产生的。
3、活学活用排除法、特殊值法等方法(相信老师肯定都讲过,我就不再赘述了)
最后送大家一句《无问西东》中的台词,希望大家能抓住最后的时间,都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一般情况下,是不适用的,毕竟高考大家凭的都是实力,拼的是三年来的努力,以及知识的储备,如果想靠蒙来取得高分,很明显是不可取的。
高考的题目都是经过大学教授,优秀高级教师和专业教科组老师三方权威共同协作而出的卷子,所以都是十分严谨的,不会出现这种不会做就选c的情况。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真的不会做,那么这道选择题,你选四个选项,正确的几率是一样大的,都是四分之一,不会出现选c正确率更大一些的情况。
不过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的考试相对会松一些,卷子都是任教的老师出的,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屡试不爽。
高考的时候就不要耍这些个小聪明了,还是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平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题,把应该掌握的都掌握了,考试的时候不留遗憾,如果真的遇到不会的题,可以蒙一下,但绝对不是不会做的就选c这么简单,蒙也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比如遇到数学选择题,正着算不出来,可以把选项里的答案带进去,这也是一种做题的方法。
希望今年高考的学子都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不辜负自己三年的努力,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