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在商朝可以干预人间,为什么在周朝不能干预人间?
其实就神话传说来看,以前的天帝和人皇地位是一样的,抛去开天辟地的远古大神来说,天帝和人皇谁也管不了谁,而人界自夏后商初,克服了洪水猛兽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后,人界日益昌盛,天界却人才凋零。于是大神为了给天界扩充实力,避免失衡,设立了封神榜。
恰好人皇帝辛有亵渎女娲的举动,又残暴至极,使得民间抱怨不已。于是女娲,元始天尊等等就挑拨西周伐商,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因为即便是他们,仍无力直接操控人界的命运。
武王伐纣,帝辛自尽之后,人皇陨落,自周开始王者以天子自居,也就是天的儿子。自此九九人皇降为九五之尊,人界再无翻身之势,从此为天界称臣。
涿鹿之战发生于现在的河北境内,是由于蚩尤太过强大,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无奈便求救于黄帝。这场战争中,神仙们的参与度还是蛮高的啊!
不过,商朝之后,基本上神仙参与度不是太高了,但也不是不参与。毕竟,有那什么“天人感应”这一套东西在。什么叫“天子”?可不就是天选之子吗?刘邦不是给自己弄了个什么斩白蛇起义吗?当然,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其他历朝历代的“天子”都会给自己造一系列神话。
还有那些军事行动中的什么阵法,动不动就请什么“九天玄女”,这么说这些战争之神的参与度还是蛮高的嘛!
所以各种神仙小说,比如《封神演义》。你要把封神演义的时间放在三国或者放在隋唐,这不有明确历史记载吗?你写出关羽精通七十二变,周瑜摆下诛仙阵,火烧曹操大军,你觉得现实吗?
所以只能往周代以前缺乏历史实证的年代杜撰了,于是封神演义之类的就诞生了。只是后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对于商的了解也越来越透彻了,以后恐怕就要从夏开始了。
问题有错误,纵观与封神其同一时期的小说,其实也有不少仙魔鬼怪出现于人间,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不过虽然有,但似乎是没有出现像封神那样神仙大批干预人间国运的现象,神仙干预人间国运,除了商,也就是商之前的逐鹿之战。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将干预人间,改为干预人间国运。之后来详细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仙魔概念,古代的人们对于一些没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会产生恐惧之感,为了对抗这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他们就创造出了一种神仙文明,用来对抗自然界中无法解释和抵挡的事物。不过以这种文娱为基础创造了一系列的神话故事以及各种神明,其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在当时对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人们创造的这个神话体系是和人类世界有交汇点的,所以在周朝之前,记载的世界是一个人、仙、魔共存的世界。在周朝之前的仙、魔都是没有明确规矩来束缚他们的,这些神仙和妖魔都是在自我修炼中成长起来的,他们都是独自的修行,彼此之间都是没有联系的。
他们的情况有点像是独自占山为王的匪徒,在广袤的土地上选择自己的领土在此修行,也就是说他们的修行地点就在离人类聚居点不远的地方。既是在人世间修行,那么他们自然是可以随时入世的,他们在修炼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进入人类世界。
换言之,在周朝之前,这些仙魔都是可以在人间游历,并且可以任意的插手国运的事物,而且在力量不对等的前提下,他们一旦插手人间之事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在周朝建立之后,这些仙魔就再也没有出现干预国运了,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如果按小说来看,毫无疑问这其实都是因为《封神榜》的作用。
在周朝之前,这些仙魔都是没人统领的,他们可以肆意的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没有人会去管教他们,也没人限制他们的行为,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商朝结束之后发生了改变。
毕竟姜子牙的封神并不是无意义的,自姜子牙封神之后,就出现了天庭这一掌管仙魔的朝廷,那些被封神的仙与魔都成为了这个新建立的天庭的员工,朝廷的出现就是在限制仙魔的行为,管束着他们不能肆意干预国运,甚至是在人间行事都得小心翼翼。总之一切需要按照规定行事,老老实实为天庭办事,不能越界。
除此之外,在周朝之前的商朝灭亡就与神魔的派别之争有关,也许是因为这样的惨剧太过震撼,在封神建立了天庭,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禁止仙魔进入人间干预世俗国运的发展。
当然,也不排除在周朝之后由于修行者受到的束缚太多,失去了自在的天性,很难再跳脱世俗得道成仙了。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的仙逝去,新一辈的又逐渐减少,所以经过千年的时间,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仙魔就彻底消失在天地间了。
不过对于接受科学教育的我们应该明白,以上都是根据人们虚构出的世界所做出的一些解释,实际上真实的原因——我们要回归现实,回归历史,其实这原因或许是因为历史的发展所造成的,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就是历史螺旋式发展的最好体现。
商周交替之际,出现大批神仙干预国运,虽然我们大多是通过明代著名演义小说《封神演义》而得出。但艺术源于生活,作者还是大体应该会尊重历史发展趋势的,也就是说作者并不会天马行空般的完全出于想象。作者设计神仙在商干预国运,在周不干预这个构想上,肯定也是会有其历史考量的;又或者也可以说在明代的《封神演义》作者思想受到了某种影响,导致他的写作并不会往周之后干预国运的思路来写。
在周朝之前,也就是商时期,人们的信仰一直都是神魔,即尚鬼尊神,那时最受重视的就是祭祀活动,最出名的当属占卜,这在我们很多出土的商代文物中也可以发现。而当时也因为祭祀,甚至还诞生了一项神圣的职业——巫。在神权影响之下,商朝的统治者大多是依据神鬼意志来作出国家决策,遵守所谓的天命观,很多时候都是选择占卜定国策。
在这种迷信色彩之下,商朝人所尊崇的神魔自然不会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世间万物,甚至是自然现象都是各自有神所操纵掌管,而你想要什么,就去祭拜哪方神魔。
不过神魔虽多,但终究会有个地位最高者,毕竟在商时期已经有了等级制度,在商统治者看来神仙也应该有。在这种观念下,商朝的神魔拜又是呈现一元多神的趋势。而这样一看,毫无疑问这个所谓的“元”就是当时地位的最高者,一般称其为“帝”。
而我们之前上文说道商王占卜定国家大事,而一般占卜所问卜的人就是这个“帝”了。占卜定国家大事,而国家大事包括占卜定战争胜败,战争胜负又往往决断国运,所以作者在以商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封神榜》中出现神仙干预国运之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者,我们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商朝的统治是在完全神权之下的,这在后来的周朝看来是不能接受的,也是行不通的,毕竟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无意识的神权统治走向有意识的神权统治,这是统治者加强君权的刚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虽说在周时期依旧是信神,但与商时期还是有变化。我这里说的变化不是指尊崇的最高神由之前的“帝”变成了现在的“天”——个人认为这个变化还是不大的,最高神的名字或许变了,但它的概念并没有改变。最大的变化是人,也就是君王,周王懂了有意识的利用神学。
虽说商王也自称是帝之子,但他并没有周的天之子想的那么细腻,周时期是通过周天子为媒介后,去接受天的安排,这样的间接神学相对商的直接神学来说就更加好的利用了神权,使得其成为了自己巩固王权的一个措施,因此我称之其为有意识的神权统治。
除了间接,周有意识的神权统治还有其他表现。比如祭祀,周的祭祀远没有商那么频繁,都是选择过一段时间举行以个大型的郊外祭祀礼,而参与的人一般情况下只有周王与王室贵胄鲁公,这种程度的间接,到底谁是“天”,大家应该一目了然。而且,周时期一直在裁减神,周时期的神已经只剩地神了,比如山川河之神,又比如社稷之神,让人们所接触的神越来越少,而且多为地神,这也是周统治者有意识的神权统治的一个表现。
个人认为也就是得益于这个历史变化,或者可以说是历史进步,作者们在创作小说之时,在商之后的时间段,基本就没有神干预国运的现象。
至于神话传说,我们不能把它们当作迷信,而应该看到它们反应的真实性和表达的深刻内涵。比如,愚公移山寓言传达了中华民族敢于与命运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神话对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为了解释一些现象并将它们与人类世界联系起来,我们构建了一个神话。
周朝以前,是神魔共舞的时代。神仙和魔鬼之间没有系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干预人类。因此,出现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一些神仙,他们清楚地代表了邪恶,能够通过他们的魔力获得影响人类事物的力量。人们不得不屈从于他们淫秽的权力。通过周朝的建立,我们可以看到,周朝推翻了以往关于神魔直接参与世界的一切说法,建立了一套关于天、德、君的说法。
有三个问题。首先,神仙和魔鬼的世界是有秩序的。这些不道德的妖魔被不道德的神仙所统治,从而在神魔领域建立了一套道德生成的政治秩序,这就是蒋子牙的《神仙榜》;其次,神魔境界的神奇力量不能直接影响人类世界。它必须经过人类国王,因为国王的顺序是根据神魔王国的道德而建立的。
自武王伐纣,帝辛自尽之后,人皇陨落,自周开始王者以天子自居,也就是天的儿子。自此九九人皇降为九五之尊,人界再无翻身之势,从此为天界称臣。因为扶周灭纣的缘故,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已经确定,而且玉虚宫的神仙们也已经经历这一场事件之后,功德圆满,所以他们这么多神仙不必时不时下来干预人间的事情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他是明朝人。他想让神仙干预哪个朝代,神仙就得干预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