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有“三军”之说,那么“三军”到底是指哪些军队?
现代的三军我们都知道指的海陆空三军,但是在古代,三军的概念跟现代相差甚远,最初军是一种数量,春秋的时候演变出了前、中、后三军,但是每个国家还各有不同,直至唐宋,基本形成前、中、后三军。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听到犒赏三军、三军听令、率在三军出征、号令三军……三军,到底是什么?基本是可以确定,古代的三军应该是陆军,飞不上天啊,顶多算上海军,也跟我们现代不一样啊。其实最早对三军有记载的是周朝,但是不是用来统称军队,军是一个数量,上、中、下军,以中军为尊,接着上军,最后下军,是制军,《周礼》中有说到:“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而我们常听到的三军应该是在春秋时期变化形成的,那时候各国称谓有所不同,大多依旧称为上、中、下军,魏国却称为前、中、后军,以中军为帅。
在唐宋时期,军队的编制基本也形成固定,以前军、中军、后军担任军中作战时候的不同部队,一般来说前军泛指前锋、先锋军,后军担任掩护以及警戒、后方等辅助任务,而中军就是主力部队。古代作战的时候,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三支军队,三是一个奇数,在古代的文字中,可以用来泛指很多,前、中、后军的编制虽然也得到沿袭,但是在历史的冲刷前进中,三军已经不再代表数量,而成为了军队的统称。
其实还曾有以骑兵、步兵、车兵为三军说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三军就已经用来泛指数量庞大的军队,我们现代说的三军意义上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同样是指向军队,指向保家卫国的那群人,同样是展现国家战斗的实力代表,同意这看法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