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却忘记了这个武将,结果15年后他成为帝王,他是谁?

有何经历?... 有何经历? 展开
 我来答
尚宫女史
优质答主

2019-10-25 · 历史领域创作者
尚宫女史
采纳数:19 获赞数:94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杯酒释兵权”不仅是宋初的大事,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在这件事中,赵匡胤在赵普的建议下轻轻松松收回了武将们手中的兵权,从而加强了皇权。当然赵匡胤也并不是将所有当初跟着他打天下的将领的兵权都收回来了,比如说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的兵权就没有收回来,相反,赵光义手中的兵权还大了。

这并不是赵匡胤忘了收回,而是有意为之,这是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一个东西,即用自己人,这个自己人不仅仅是心腹的问题,而是血缘的问题,只有血缘纽带才是最牢固的,至少能保证政权没落到别人手中,一个皇帝不信任自己的兄弟、叔伯、子侄,难道要去相信外人吗?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就成为唐朝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持续了二百年,唐朝时期还只是节度使拥兵自重,五代十国时期就直接是作乱反上,比如后唐时期的依靠兵变登基的李嗣源和李从珂都是李克用的心腹大将,而后晋太祖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后汉太祖刘知远是石敬瑭的心腹大将;后周太祖郭威是刘知远的心腹大将;北宋太祖赵匡胤也算是柴荣身边的一员大将。

这些大将都是反了自己的老东家,所以赵匡胤一登基,为了宋朝国祚绵长,就必须解决节度使和武将势大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才有了我们熟知的杯酒释兵权,将存在了二百年的难题给解决了。事实证明这个方式很有效,至少北宋时期的武将不可能威胁皇权,皇帝们唯一担心的大约就是辽朝和金朝了。

但赵匡胤在皇位上并没有待太久,976年,北宋建国的第十六年,49岁的赵匡胤死了,给后世留下了一个“烛影斧声”的千古谜题,为何会有谜题呢?因为赵匡胤死的很突然,死之前并没有生病,是突然的暴毙。

而在他死的前一天晚上,曾和弟弟赵光义开怀畅饮,又赵光义成为赵匡胤死亡事件的最大受益人,因为,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登基为帝了。

所以世人普遍认为赵光义得位不正,是他杀死了赵匡胤,目的就是夺权,赵光义害怕赵匡胤会将皇位交给他的儿子们,所以提前动手,结果了赵匡胤。但是这也仅仅是世人的猜测,真相也只有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知道,但他们一个死了,一个不可能会说,所以就成了永远的秘密。

温读
优质答主

2019-10-23 ·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温读
采纳数:30 获赞数:2878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唯一忘记的武将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宋太祖驾崩之后,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按照史料记载,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而不传给儿子,是因为赵匡胤听从自己的母亲的话,立下了“金匮遗言”。说是要在身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但也有人认为,赵光义是杀死赵匡胤之后夺位而来。

南宋史学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之中《烛影斧声》的故事,说的就是赵光义刺杀赵匡胤。

赵匡胤身体不适许久,有个道士预言道,赵匡胤会在今年十月二十日寿数用尽,如果当天夜里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赵匡胤就可以多活几年。如果那天天气不好的话,道士建议赵匡胤赶紧做好准备。

赵匡胤一直将道士话记在心中,当天傍晚天气非常晴朗,晚上还能看到星空,赵匡胤心中大喜。然而夜里突然天降大雪,赵匡胤觉得不妙,就赶紧将开封尹赵光义招进宫中。赵光义进入大殿之后让所有人都退下,唯有兄弟二人对坐饮酒。宦官宫女们遥遥看见烛光之下,赵光义站了起来,有不胜酒力推辞的动作。喝完酒后赵匡胤手持柱斧戳雪,对赵光义说道:“好做,好做!”

赵匡胤一切行为看起来都很正常,不一会赵匡胤就去睡觉了,赵光义也留宿宫中。内侍本听见赵匡胤像打雷一般的鼾声,可突然鼾声听了,他赶紧去看,赵匡胤已经驾崩了。后来赵光义在赵匡胤的灵柩前即位。

赵匡胤临终前并没有指明继承人到底是谁,他死得蹊跷,虽然一直生病,但暴毙之前一切都很正常,所以很多人猜测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宋太祖是武将出身,戎马一生,但他以刀枪杀害兄长的可能性比较小。有人说,赵光义是用毒药毒死的赵匡胤,《续香山野录》之中,对赵匡胤的遗容也有记载“玉色莹然如出汤沐”,说明赵匡胤生前并没有遭受暴力。野史之中还有传闻,赵光义发明了牵机药,不仅仅毒死了孟昶、李煜,还毒死了自己的兄长。

赵匡胤之死是个迷,但赵光义登基之中当月就改年号(按照古礼,一般第二年才会改),他即位之后几年之内就逼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德召和德芳。这些都让人不禁怀疑,赵匡胤之死是不是一场惊天的谋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宋安之
优质答主

2019-10-25 · 以不一样的角度诉说一成不变的历史。
宋安之
采纳数:2 获赞数: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有意思有难度,宋安之来回答!


首先纠正一下赵匡胤并非是被武将夺了位的,只能说有烛影斧声这个千古之谜。


至于是哪个武将呢,纵观宋史,符合条件的是没有的。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了勉强沾点边,当然宋太宗赵光义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期,最主要的身份自然是藩王,但他在很长时间内担任武职,勉强可以说是兼任武职的“武将”。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赵匡胤即位之后,封弟弟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征讨李重进以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可以说赵光义在改封东都留守前,一直是担任的武职,所以就问题来说赵光义勉强算夺位赵匡胤的那个“武将”吧。当然要较真来说,历史上是根本没有武将夺位赵匡胤的。


至于为什么说宋太祖赵匡胤被人夺位了呢?


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死有些诡异,留下了烛影斧声这样的千古谜题。具体内容是宋太祖赵匡胤在死的当天晚上召见了弟弟赵光义,然后当天晚上便暴死,第二天赵光义便继位了。


按理说宋太祖赵匡胤有两个儿子,应该是儿子继位,结果是弟弟赵光义继位,光是这一点就很是反常。而且赵光义表现也反常,比如说老皇帝当年而死,新皇继位以后,应该过了当年再改年号,结果赵光义在继位当年就急匆匆的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很是反常让人琢磨不透。


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宋太祖赵匡胤可能是被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夺位的。当然这件事只是有所争议,并非盖棺定论,还望大家客观理智看待哈!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东珈蓝禾wx
2019-11-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说起来赵匡胤这个人还是很不地道的,他原本先后跟着郭威和他的侄子柴荣效力,才有了高官厚禄,本应该感恩戴德才对。然而当柴荣这边一离开人世,他就仗着重权在握,立马就把人家孤儿寡母给赶下去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统揽天下兵马的权利,都是人家给的。
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却忘记了这个武将,结果15年后,他成为皇帝

也正因为如此,当上皇帝以后,赵匡胤也是闷闷不乐。因为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弑君犯上的武将可是不少,就连他所追随的郭威,此前也是靠着搞政变,才当上了皇帝。当然他也不想把那些拥戴他的大将们给杀了,这样对于个人的形象,实在是损害太大了,于是他就想到了设宴这个办法。
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却忘记了这个武将,结果15年后,他成为皇帝
毕竟这个时候的藩镇割据已经长达百余年,那种可怕的惯性能否刹住,对于手下那些握有兵权的大将,他可真是心里没底。即使此前与他同生共死、浴血奋战,他也完全不能信任。毕竟他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例子!趁着饮酒作乐的间隙,他向那些大将们讲出了他的苦衷。那些将军常年跟在他身边,也知道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今天想要全身而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却忘记了这个武将,结果15年后,他成为皇帝
再加上皇帝还许诺给他们更多的荣华富贵,他们也觉得就此回家,当个富家翁,过着乐陶陶的生活,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为此他们就都同意的皇帝的要求。如此一来,皇帝也没有费什么劲儿,很轻松地就完成了"释兵权"的老大难题。
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却忘记了这个武将,结果15年后,他成为皇帝
虽然他很是有些自得,但事实上他可真是百密一疏。因为他虽然通过这个举措,将兵权都收归到了自己手里,却偏偏忘记了在他身边,还隐藏着一个能量最大的"武将",这个人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因为这个时候,大权在握的他,也绝对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把下面的事处理的井井有条。
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却忘记了这个武将,结果15年后,他成为皇帝
为此他就把兵权一分为三,分别交给了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侍卫步军都指挥司这三位将军。不过这三位将军只有指挥作战的权利,却没有调拔军队的权利,说白了这个权利还掌握在他的手里。如果需要派军队作战,必须要由文臣将皇帝的兵符带去方可,这就是文官节制武将的生动体现。
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却忘记了这个武将,结果15年后,他成为皇帝
这时候他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事实上经过这样一波操作,他弟弟的权力就更大了。正是随着权利的增长,使得赵光义起了谋逆之心,也就有了15年后的"烛影斧声"。虽然后人都觉得赵匡胤壮年暴毙颇为蹊跷,但军权尽在赵光义之手,他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乐忆李呀
2019-11-09 · 用幽默的语言真实的数据,为您解说旅行趣事
乐忆李呀
采纳数:410 获赞数:327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经济控制,包括粮草、物质、军备等,一只军队如果经济独立了,那么就具备了造反的条件,我们看历史的军事动乱,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军队能够自给自足。可以认为控制不住军队的经济命脉,军队就不是自己的。清末的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袁世凯的新军,虽然都是大清旗号,但慈禧无法直接指挥,只能通过这几员将领来调动,本质上都已经是私人军阀。这种情况下,慈禧要解除这三人兵权,非常困难。
2.人事任命,军队干部的任命必须由朝廷来完成,打仗的时候也会有各种官职的监军,有的朝代的监军主要是太监。如果一只军队主要将领的任命来自于军队的头,那么也是非常危险的。安禄山叛乱前,将军队主要军事骨干全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赵匡胤也是自己的亲信一手将自己扶上了皇位。而北宋为了防止兵变重演实行的置将法,高频调换将领,则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虽然解决了军队叛乱问题,但战斗力大打折扣,被辽金蒙轮番按在地上摩擦。
3.其他势力制衡,玩得好的如慈禧,尽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以后朝廷风雨飘摇,外敌环伺,内部私人武装林立,但晚清依然屹立不倒,几员大将均未造反,还能让李鸿章乖乖的拼光北洋水师。这招玩不好,就是养蛊为患,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倚重,原意是要制衡其他势力,只是玩脱了,反噬了自己。
所以皇帝要解除一个将领兵权,交虎符只是手续,关键是皇帝对军队有没有足够的控制力,有足够控制力的话像朱元璋,逮谁砍谁。经济控制和人事控制不够的话,像慈禧,让你们玩内耗,不解除你兵权,但把你的军队当炮灰消耗掉,等同于削弱你,间接解除你的兵权。如果你啥都没有,别说交兵权,你敢动一动人家的利益人家都能造反。在分封体制下,藩王有独立的税赋和军队,古代帝王要削藩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建文帝时期的靖难之役,都是产生了严重后果的事情,前者逼得汉景帝直接把建议削藩的晁错给砍了,后者皇帝直接被人干掉取而代之了,有趣的是两个隔了1000多年因削藩产生的叛乱,打的旗号都是“清君侧”。
所以你看一个国家的军队,是绝对不能自己经商的,自己能做生意赚钱,还要你朝廷干什么。良好的权力制衡也很重要。现代国家中越南是个反例,越南军队一直在自己做生意,90年代经济困难的时候模仿我国开始进行的军队经商,自己解决一部分经费。没想到我国98年就停了,而越南根本刹不住车,生意红火到已经占全国GDP的10%以上,军队经商的收入比国家拨的军费多三倍多。所以越南从07年就开始要求军队剥离生意,到今年已经过去12年了,啥也没变,生意是越来越好,个人觉得这是越南政权未来最大的隐患。所以题主你看,如要不控制住经济命脉,要求军队停止做生意都是个非常艰难的事情,解除兵权就更难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