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大部分统治者都喜欢定都长安?

 我来答
百度网友1384713ab
2019-07-31 · TA获得超过38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万
展开全部

唐朝之前,长安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完美的定都之选,至于到底是几朝古都,史学界尚且众说纷纭,有说十朝的、十四朝的、十七朝的......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如果六朝古都南京和它battle起来,那是远远不如的。

古代统治者如此青睐长安,是因为它举世无双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上天然的屏障,这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函谷关,这些险要的关卡正处关中东南两面的交通要冲,正是兵法家所谓的易守难攻之地。

除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经济基础的强力支撑。中国古时,长江以南东南延海之滨尚未得到充足的开发,所以黄河谷地仍是重要的经济决胜条件。长安坐拥几百里渭河平原,不仅粮食充足,更有大量人口百姓。

有意思的是,长安虽好,但盛唐之后,它却犹如玉树后庭花般溃败了。先拿地理环境说来,秦岭远胜关中一筹;接着再说经济人口,经济重心南移之后,南方温润肥沃的土壤得到开发,一年多熟的熟制更是甩了渭河平原几条街不止。

其次,长安没落还有一种主流的观点,这种观点就是放在当今社会也非常值得我们发人深省。这就是环境的大面积破坏,有数据统计,长安在唐前后几十年间,生态环境经历了显著的恶化,森林覆盖率一降再降,最终形成如今黄土高原的格局。环境破坏引起土壤肥力的下降,进而粮食不足、经济破产,这样看来长安的衰弱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了。

南姐追剧
2021-01-16 · TA获得超过5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1.关中的自然优势

在中国很多大的古都中,长安总是名列第一。我们数一数,从早期的西周到后来的秦、汉,到最后的唐,还有之前的一系列小的王朝,加起来林林总总有13个之多。

那么在长安定都,可能大家会觉得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是如果我们退回去看,实际上并非偶然。

刘邦在与项羽的一系列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他是在山东定陶继的帝位。后来,由于他手下的将领很多都是山东人,这个山东是指崤山以东,跟今天的山东是两个概念。

将领就建议定都在洛阳。但是他手下的谋士娄敬,也就后来赐名为刘敬的人,认为洛阳这个地方并不是这么适于建都,因此他就让张良,我们都知道张良是非常有名的谋士,也是刘邦非常信任的谋士,让他去直接劝说刘邦。

张良就说,关中是“左肴函”,就是萧关和函谷关;“右陇蜀”,像甘肃,以及我们今天的四川有个陇蜀,其中是“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认为这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而什么叫天府?唐代人颜师古,颜师古也是住在长安,他就说“天府财物所聚,谓之天府”。

2.关中的人文优势


当然,只有自然地势,如果没有人文的传统,那么也是一场空白。就像我们知道美国只有200年历史,那么200年之前呢?它没有我们这么长的文明,但关中的文明基础其实非常悠久。

像我们中学都会讲大荔人、蓝田人,在很古老的时代,这地方已经有人类在繁衍生殖。之后,到半坡文化,我们今天有半坡遗址,像这两年的杨官寨遗址、客省庄遗址,以及大量的文化遗存,在整个关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不断发展,因此这地方有人、有很好的文化,所以到这之后才能发展起来。

我们都说秦的统一。秦人一开始的时候,按照文献的记载是给周王牧马的,而他的来源是东方,这一点清华简上也有记述,最起码在战国时候,大家记住秦人是从东边而来。

秦人来之后,先到甘肃一带,之后一步步繁衍到了关中,到了雍城,就是到德公都大郑宫,雍城即今天的凤翔。

之后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秦人一步步壮大,在西周灭亡后留下烂摊子的情况下,一步步扩展,最后出现了春秋五霸的秦穆公。

当然,对于秦来说,秦穆公的大业其实很短,他37年继的霸业,39年就去世了,而他霸业去了之后,秦人内外关乱,内部不稳定,所以霸业实际上一步步地走下坡路。到了秦献公的时候觉得这种情况不行。

当时什么情况?用秦孝公的话说是“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人不与四方诸侯交往,大家“以敌御之”,看不起秦人,看不起秦人的话,秦人觉得过不去,因此迁都栎阳,在栎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比如献公七年,“初行为市”,做了市场经济改革。后来,“户籍相伍”,就是户口制度改革,这两个制度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我们的很多制度都来源于栎阳。

后来到孝公发布求贤令,招来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商鞅。“商鞅变法”是在栎阳开始的,那么“徙木立信”等等一系列的过程由此而来。

在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到孝公12年决定迁都咸阳,以咸阳为根据地,秦人一步步壮大。

在孝公去世之后,惠文王继位,商鞅因为在变法中得罪过孝公之子,惠文王将商鞅斩首,但是商鞅之法一直延续下来,秦人走向了胜利,最后的结果是秦的统一。

而当时关中作为都城的很重要的原因,实际上是从秦以来的水利建设开始。

我们都知道郑国渠的故事,本来是一个间谍工程,但秦始皇看到了它巨大的潜力。

我们刚才讲关中是“沃野千里”,“沃野千里”只是一个自然资源,只是一个面积。但是这个地方实际上之前有很多地,并不适于种植粮食,因为在渭河以北很多地区的盐碱化很高,盐碱化很高实际上土地种不了粮食,和没有一样。

郑国来这地方修水利,实际上他是把泾河上比较浑浊的水引过来灌溉,把这个碱压下去。郑国渠修好之后,整个渭北的很多地方得到了泾河的灌溉,粮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有了粮食自然人口也会繁衍,因此郑国渠虽然是间谍工程,但实际上资助了秦国,最后完成统一。

而作为首都来说,刚才讲这地方有很多优势,“天府之国,财富所聚”,但是作为有大量的人口,特别是官员的人手来说,关中还是有些不足。因此一开始张良说我“顺槽河而下”,地方的粮可以运来,那么到汉武帝时候又修了漕渠。

漕渠修好之后,关中的粮食可以避免渭河的水涨,这种季节河流的限制,因此粮食都得到供应。后来几个朝代都得益于这座城的农业基础和粮食基础。

3.关中的文化优势

关中长期作为都城,除了它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之外,还积聚了很多文化上的原因。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人员的流动是越来越开放,像诸子百家、纵横家,文献里有很多,而在这其中人才的争夺,最后取胜的我们看上去应该是秦人。

像水利的郑国,还有变法的商鞅,以及作为丞相的李斯。就拿秦始皇自己来说,在邯郸出生,在邯郸成长,实际上也得到了很多东方的朋友的教育。

这些人集中在秦人的故地,就是关中来说,聚集了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文化自然传承下来。到汉代的时候,作为文化中心的基点又得到了一系列的强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小吕子博
高粉答主

2019-07-30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万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2562万
展开全部
一个是不用耗费大量的资金再去建设宫殿,再加上长安当时非常的繁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追求成就美好jx
2019-07-30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73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9万
展开全部
因为很多王朝都在长安定都,所以其他的统治者觉得长安非常繁华选择在这里定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女生心事
2019-07-30 · TA获得超过84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97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9万
展开全部
因为长安差不多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都城的,定都长安的话就不用重新建皇宫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