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兵制?

 我来答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07-31 · 一切为了人与书的相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征兵制优点是兵农合一,可以节省一大笔养兵的财政费用,也不容易形成骄兵悍将势力威胁到朝廷的统治。但是缺点是士兵不专业,训练程度差,战斗力不强。因此即使是实行征兵制的朝代,实际上也都同时建立职业军队,作为一种军事突击力量。而在很多朝代,都是以职业兵制为主的。

职业兵制是规定士兵长期服现役,直到年老才退役的制度。这种制度有的是从百姓中强行征召士兵后不再允许其退出现役,强迫士兵服役到老;有的是从应征士兵中挑选出部分人长期服现役;有的是规定士兵子孙后代永远当兵;也有的是采用公开招募的办法,预先说明士兵的待遇,允许百姓来自愿选择受雇,充当士兵这一职业。

在战国时期各国已经开始建立起职业兵制度。比如《荀子》的“议兵”篇假借孙卿子的话评论各国军队说:齐国有“技击”的职业兵,规定在战场上能够斩得敌人首级一个的,就赏赐黄金,这种军队就如同是商人做买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用来对付小国敌军、小型战争还能够侥幸,如果遇到强国大战,士兵就会顿作鸟兽散,这是一种“亡国之兵”;魏国有“武卒”的职业兵,按照身高标准,并要求能够着全副盔甲,“操十二石之弩”,背负50支箭和3天的口粮,持戈带剑,一天中急行军100里,如果符合这一标准,士兵家庭可以免除其他徭役,由国家授予土地房宅,这种兵长期服现役,到老才退役,军队难以更新,而且国家赋税收入因此而减少,是“危国之兵”;秦国采用的是征兵制,用刑罚逼迫老百姓服役,使老百姓只能依靠从军作战才能获得社会地位和物质奖赏,这样组成的军队为“锐士”。孙卿子的总结是“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是这些士兵又都不是春秋齐桓公、晋文公时期符合兵礼的、有“节制”军队的对手,而即使“桓文之节制”,也不能够抵挡商汤王、周武王时期君臣一心、君民合力的“仁义”之师。从这一段评论来看,提倡德礼的儒家对于职业兵制评价很低。

秦国征服六国的军队中,可能也有一定比例的职业兵部队。到了汉代,直属朝廷的中央禁军“南北军”中职业兵制比重逐渐加大。汉武帝在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6郡(在今甘肃、陕西一带)选拔善于骑射的“良家子弟”,组成“期门”(约定时间在宫殿门下会合侍从皇帝的意思)卫士,大约有近千名。以后仍然从以上6郡中选拔“羽林”骑士,分为左、右骑,作为皇帝的侍从卫士,有时也作为精锐部队派往前线作战。又附设“羽林孤儿”,收留作战身亡将士的遗孤,长大后仍然服役。“期门”和“羽林”属于南军,都长期服役,是一种职业兵,但其身份很高,退出现役的可以被皇帝派到朝廷部门担任官职。

汉代同为直属朝廷的“北军”也有相当多的职业兵部队。汉武帝时期扩充“北军”、增设“八校尉”作为常备军编制,士兵都是职业兵,主要从朝廷所在的“三辅”(陕西关中地区)征召,长期服现役。八校尉是指:中垒校尉(负责北军的日常管理),屯骑校尉(负责轮训骑兵),步兵校尉(管训守卫皇室园林上林苑的部队),越骑校尉(也是一支管训骑兵的部队),长水校尉(管训长安附近地区由匈奴战俘组成的部队),胡骑校尉(管训泾阳一带匈奴战俘部队),射身校尉(轮训弓弩手的部队),虎贲校尉(轮训车兵部队)。这些都作为精锐部队,防卫京师,有时出征。以后又增设城门校尉,负责守卫长安的12座城门,士兵从外地各郡征调,也是长期服现役。这种军队出征边疆后也会长期服现役,如汉代古诗《十五从军征》称“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就是指这种职业兵。

汉代另一种形式的职业兵是“屯田兵”。汉代要防守绵延数千里的北方边防线,单靠戍卒轮替补充边防军队,代价很大。汉文帝时谋臣晁错建议“移民实边”,开始组织向边疆地区移民。以后汉武帝进一步推行屯田,将征召来的士兵迁到边疆,就地居住,亦耕亦战。这些士兵成为特殊的职业兵。他们从国家得到了一块荒地,得到一定的补贴,但平时要依靠自己的耕作过活,轮流值勤。这种兵制后来成为汉朝的传统政策,一直沿用到东汉。

后世的职业兵制度大多和汉代相近,士兵往往并没有选择这项职业的自由。除了下节要介绍的“世兵制”和“募兵制”以外,很多朝代是强行征召一批百姓充当终身士兵,由此建立起职业军队的。如东汉末年军阀袁谭在所占领地区招兵,“放兵捕索,如猎鸟兽”,即抓来的兵须终身服役。唐代中期发生“安史之乱”后,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各地军阀依靠强行征发组建的军队也都是终身服役,后来成为割据一方的职业化藩镇军队。唐末五代时期军阀混战,基本上也是以强行征召百姓、强迫长期服役的办法来组建军阀赖以为生的职业军队。为了防止士兵逃跑,朱温下令在士兵脸上刺上军号,在道路关口设立岗哨盘查,发现刺字的逃兵就予以处死。逃兵即使逃回家乡也没人敢收留。这种办法迅速被各个大小军阀采用,或者刺臂,或者刺额、刺脸,以至于招兵就称之为“招刺”。

职业兵的另一种主要来源是战俘。中国古代从来没有战时双方扣押战俘到战后交换,或者要求用钱财赎换战俘这样的交战规则,战胜的一方不是将战俘全部杀光泄愤,就是将健康的战俘全部补到自己军队当兵。最著名的事例是东汉末年曹操将十多万被迫投降的黄巾农民军改编为自己的“青州军”。又如辽朝初期将前来投降的杜重威、李守贞等部二十多万汉族军队改编为“控鹤军”、“义勇军”、“护圣军”、“虎翼军”等职业部队。以后清朝也将明朝的俘虏兵改编为绿营兵。

皋冰037
2019-07-31 · TA获得超过6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36%
帮助的人:359万
展开全部
就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那种兵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