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星体?
1985年,英国为了体现中英人民之间的友谊,把22只已在中国灭绝120年之久的珍奇动物“四不像”护送到北京,一度引起了轰动,人们为它那奇特的憨态而倍感新奇。“四不像”的学名是麋鹿,它“角如鹿而非鹿,颈似驼而非驼,蹄类牛而非牛,尾像驴而非驴”。如今它们在江苏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无忧无虑地生活繁衍。
1963年,天文学家在用射电望远镜观测时,在浩瀚的宇宙中发现了一种奇特天体,它们的照片如恒星,外形像星团,光谱似星云,而射电近乎星系,这真是天上的“四不像”。后来将这种奇特的天体定名为“QSO”,中译名“类星体”。类星体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红移大得出奇,如最早确证的类星体3G273的红移是0.158,也就是说,它正以16%的光速(相当于每秒47400千米)远离我们。如果这个类星体本来发出的是绿色光,但在我们眼里却会因红移而变成了红光。后来发现这还算是红移比较小的类星体,因为在现在已经确证的近10万个类星体中,红移大于1的为数不少,最大的甚至超过了6,值得自豪的是,4颗红移超过6的类星体,都是中国天文学家樊晓晖所发现的。以红移6.4计,它相应的远离速度高达每秒289240千米,相当于光速的96.4%。按哈勃定律,它们显然都应位于宇宙的边缘处。
类星体的直径都不大,一般都只有1光年大小,还不如通常的星团大,可如果按照红移所确定的距离计算,这种奇特天体发出的能量竟比一个星系更强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英国天文学家于1991年发现的类星体BR1202—07,其质量是银河系质量的几十分之一,但它发出的能量却是银河系的1万倍。太阳与恒星发出巨大能量的机制曾使人一度大伤脑筋,类星体发出巨大能量的机制则更让人难以理解。人们只能用“白洞”理论来说明——黑洞是只进不出,白洞是只出不进。
它还有一个难解之谜——“超光速现象”。
1972年,美国一些文学家发现,有一个名为“3C120”的类星体,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直径只增大了0.001″,这本是小得难以形容的微角,但从红移计算,它的距离竞在4亿光年以外,也就是说它的膨胀速度竟是光速的4倍。现在已经确证有超光速运动的类星体多达18个,最大的那个类星体的速度竟是光速的45倍。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了光速,岂不是要出现荒唐的景象了吗?宇航员在超光速的飞船上将可见到自己甚至父辈的诞生。
类星体是当今文学的大热门,到现在已发现的类星体已将近6位数。
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何香涛作为访问学者来到英国爱丁堡天文台。他经过悉心研究,摸索出一套寻找类星体的观测方法。他首先在室女星座一块不大的天空中,一下子发现了71个类星体。从1981年6月起的一年多的时间内,先后找到了1093个“候选类星体”,后来经过观测证明,其中70%以上的确就是新型天体。他的英国同事称赞何香涛的眼睛“比射电望远镜还厉害”。
类星体是什么?
什么是类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