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暴雨的标准是什么?
判断暴雨的标准有三种,一般是指在每小时降雨量达到16毫米以上,或在12小时内连续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或24小时连续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降水。我国气象上是这样规定的,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可以把它分为三级,即“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99.9毫米的降水;“大暴雨”是指100~200毫米以下的降水;而“特大暴雨”则是指200毫米以上的降水。
因为地区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每个地区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会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势较低且地形较为闭塞的地区,暴雨会对农业造成更多的灾害。
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上曾发生过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当时24小时的降水量达到了1870毫米。而我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我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台湾山地的暴雨日年均达到16天以上,而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的一些地区也达10天以上,而与此相反的是,西北地区平均每年则不到1天。
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把50毫米的降雨均匀分布在24小时,给人的感觉就是细雨纷飞。而如果9毫米降水在一分钟完成,给人的感觉将是天塌地陷,非暴雨倾盆所能形容。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其特定的背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基本上把暴雨的标准定为80毫米/24小时,不过这一定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