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改进?
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很多制度落实不够,不利于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
2、教师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不断优化,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3、学生管理有待加强,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系列教育。
4、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
5、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
扩展资料
改进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细节管理。
(1)、制定、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和健全学校部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
(2)、管理形式多元化。积极采取正面灌输与思想疏导,一般教育与榜样示范,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学校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3)、突出人本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
(4)、加强常规管理工作的监控,在落实上下功夫。
2、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1)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是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
(2)明确要求,形成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关注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担当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教育的成败。然而,目前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一方面沉重的生活负担和不甘寂寞的攀比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压抑。
另一方面心理压抑还来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学生成绩不好、表现不乖、偶发意外等等,不分青红皂白都是教师的责任,这也责任那也责任,教师不堪重负,只得逃避责任,但又于心不甘,心理压抑面临崩溃。
有教师沮丧地自述“五气”:在家里鳖气,在亲朋好友面前泻气,在学校闷气,在教室受气,在责任面前怨气,到头来气若游丝,成了教师的悲哀!可是,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无可非议),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师更多的是施于行政命令而忽视了心理疏导;对教师的工作是苛求多于鼓励,使教师工作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
实际上,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师德、师风、师能是休戚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压抑,其责任感与责任心就大打折扣,被动应付思想、明哲保身的心理、放任自流的意识就占了上风,这是非常可怕的!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管理就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和谐发展的内涵,体现宽松活泼的氛围,具体表现在:
(1)、要尊重教师的劳动,肯定教师为事业所付出的代价,不要动辄横加指责;
(2)、要关心教师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尽可能为之排忧解难;
(3)、学校领导要尽可能地为教师“减负”,特别是大胆为教师承担责任;
(4)、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师群体气氛,促进教师的心灵相互沟通;
(5)、要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让教师摆脱寂寞;
(6)、要倾听教师的呼声,让教师的压抑心理有地方宣泄。多支持、多鼓励、多谈心、多交流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是行政压服达不到的效果。压服只是治标,疏导才能治本。
3、抓好德育教育。
(1)抓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规范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定期开展研讨会。第二,要积极开展师德演讲讨论等活动。
(2)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们通过电视报道,报纸记载,甚至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事件中就可以看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应该是发人深思的。
关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下滑,学校管理应体现根据当校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形成校内师生群策群力加大力度弘扬正气,校内校外立体互动齐抓共管排除干扰,全方位地实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全程追踪,全面监控,具体应体现在:
1、推进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持久性、实效性,让正气压倒邪气;
2、全体教师要形成合力,既当学生的表率又对违纪的人与事敢抓敢管,共担风险;
3、密切家校关系,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的信息及时沟通;
4、加强与当地村委会的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的环境,为学生成长撑出一片蓝天;
5、健全学生会、班干部组织,实施好生带特殊生计划;
6、丰富校园健康活泼的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愉悦;
7、抓好常规教育,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8、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育人。
1、缺少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由于受社会评价制约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目标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都紧紧围绕中考、高考这个指挥棒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办学和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2、缺少正确的人才观
部分学校不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特色和品味,成为“有教育,没有文化的场所”。同时,还缺少文化教育、理想教育和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没文化、没素质、没信仰、没理想、没灵魂”的人。
3、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情况不理想
个别学科增加课时和减少课时现象严重,地方课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不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开设情况不好,有的学校根本没开或者走过程,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教学管理粗放,随意性大
部分学校虽然有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但执行情况不理想,个别教师不备就上讲台,教师串课、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事故率高。
5、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现象依然严重
部分教师不认真研究课标、学生和资源,缺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学与学生认知能力和现有经验相脱离,缺少与学生有效交流和对话,没有营造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经常指责学生,学生无法有效参与教学。
由于受社会评价制约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目标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都紧紧围绕中考、高考这个指挥棒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办学和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古板,开展的教育活动是就活动而活动,没有注入先进的教育理念,缺少教育性和导向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发挥不了教育应有的功效。
2.缺少正确的人才观。
部分学校不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特色和品味,成为“有教育,没有文化的场所”。同时,还缺少文化教育、理想教育和人生规划与职业规划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没文化、没素质、没信仰、没理想、没灵魂”的人,多数学生在小学有远大理想——长大了,科学家、工程师,到了高中毕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无法报志愿,没有办法,多数学生选择社会上热门专业,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到社会做自己不喜欢了工作,造成教育“两个不适应”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很多专业毕业生面临“毕业既失业”的问题,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短缺”和“结构过剩”两种现象,造成巨大的“教育投资浪费”和“人才资源浪费”,不仅给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而且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
3.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情况不理想。
个别学科增加课时和减少课时现象严重,地方课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不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开设情况不好,有的学校根本没开或者走过程,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部分学校没有树立全新课程理念,学校活动课程化实施程序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课程教育意义不大。
4.教学管理粗放,随意性大。
部分学校虽然有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但执行情况不理想,个别教师不备就上讲台,教师串课、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事故率高。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教学常规制度陈旧,不适应新课程实施,不与时俱进,有没有一个样,有的学校对课堂教学行为缺少有效监督,课堂教学效益低,学生厌学现象严重,辍学率反弹压力较大。多数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但开始情况不好,做秀程度大,效果不佳,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5.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现象依然严重。
部分教师不认真研究课标、学生和资源,缺少“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学与学生认知能力和现有经验相脱离,缺少与学生有效交流和对话,没有营造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经常指责学生,学生无法有效参与教学。少数教师依然迷恋题海战术和加班、加点,缺少对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和有效的课堂激励性评价,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参与度不高,教学效率低。同时,有的学校不均衡分班,个别班额超出有关规定和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因材施教”。
6.对学生缺少有效的德育。
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切实际,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环境,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性教育开展不理想,走过程。
7.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只参考考试成绩,方法和途径单一,缺少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功能和作用认识不高,缺少足够的重视。多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学校走过程,不注重过程性评价,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没有指导学生有效建立成长记录袋,没有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教育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评价效果不佳。认为综合素质评价耗时、费力、针对性不强,根本没有偿到评价的甜头。评价起不到应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缺少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发挥不了评价的应有的功效。
课后作业还是过多
那些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尤为严重
经常性每天都写到半夜或者背到半夜
还有学校的伙食问题
食堂没有好的饭菜,有些菜里面都有虫子
2019-12-24 · 汽车新能源、机电维修、钣喷美等培训学校
轻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心只想提高分数;
教师疏于本职,只想着补课赚钱;
高等教育教学宽松缺乏实践,重理论,忽视学生将来面临社会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