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冶炼技术是什么?

 我来答
易书科技
2019-01-1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宿铁法是制钢技术的重大创造。

北齐的信州刺史綦毋怀文是个炼钢专家,他是个讲究“道术”的人,他曾炼造出一种“宿铁刀”,这“宿铁”,就是后世所说的“灌钢”。

“灌钢”,又称“团钢”,它是由生铁和熟铁合在一起冶炼得到的一种含碳量较高、且质地均匀的优质钢,(含碳量在0.05%—2.0%的铁称为钢)。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灌钢冶炼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

《北史·艺术列传》里记载,綦毋怀文制造的是宿铁刀。他的方法是,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灌注到熟铁上,这样几度熔炼,就成钢了。钢炼成之后,他便以熟铁作刀背,用钢作刀锋,并用动物的尿和油脂来淬火。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宿铁刀,能一下子砍断30多块叠放在一起的胄甲片。引陶弘景的话:“钢铁是杂炼生柔作刀镰者。”这两条史料都记载了灌钢法,它通过将熔融生铁和熟铁合炼,使碳份扩散,趋于均匀,成为含碳量较高的优质钢。液态生铁中的碳与熟铁中的氧化物作用,有利于除去杂质,纯化组织,提高钢的质量。

双液淬火法

陶弘景的史料告诉我们灌钢的应用已较普遍,不仅用来做刀剑,而且用来做镰。灌钢技术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东汉,王粲的《刀铭》有“灌辟以数”的句子,“辟”指折叠,“灌”指淋注,说明这时已有灌钢的试炼。灌钢法是我国继炒钢和百炼钢之后,对世界的又一大贡献。

“浴以五牲之溺,淬于五牲之脂”是说用牲畜尿和牲畜脂淬火成钢。牲畜尿中含有盐分,用它做淬火冷却的介质,不仅冷却速度快,而且淬火后的钢较用水淬者更坚硬;用畜脂淬火较水慢,淬火后的钢较用水淬过者韧。可见南北朝时期在炼钢和淬火工艺上都有了重大进步。《北堂书钞》卷123,引《蒲元别传》说蒲元在斜谷(今陕西眉县)为诸葛亮制刀,由于“汉水纯弱,不任淬”,派专人到成都取江水,取来的水杂有八升涪水的水,被蒲元发觉。这个传说虽有些夸大,但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充分注意了水质对淬火后钢质的影响。《晋太康地理记》也说:“汝南西平有龙泉水,可以淬刀剑,特坚利。”这是当时人们重视水质对淬火影响的又一例证,綦毋怀文的双液淬火法正是在这些积累的经验中发展起来的。

鼓风技术

为了提高炉温,缩短冶炼时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采用了向冶炼炉鼓风的技术。最早的鼓风工具叫“橐”,即用皮革制成的皮囊。用橐鼓风,就是通过拉压的反复动作,使其一张一合,把风鼓入炉中。战国时,发展成多橐排在一起向炉里鼓风,称为“排橐”,或简称为“排”。利用排橐鼓风,能增大进风量,加强燃烧火力,比单橐鼓风进步得多,但它需要大量人力。用人力鼓风,称为“人排”。接着又出现了用畜力作为鼓风动力的“马排”,所需的畜力也很可观。人力畜力的大量耗费,对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西汉中期以后,铁业官营,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冶炼炉,它们需要提供相当大的风量和风压,这就要求人们改进已有的鼓风装置。东汉时,南阳(今河南南阳)太守杜诗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了以水力为动力的一套冶铁鼓风机具——水排。

三国时期的韩暨在东汉杜诗的基础上,将水排进一步推广到了魏国官营冶炼作坊中,用水排代替过去的马排、人排,四季不歇。水排不但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这时已明确记载韩暨的鼓风水排节省人力、畜力,比马排增加效率3倍。水排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个时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地方还在使用。

拉瓦锡
2024-11-14 广告
拉瓦锡(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Lawaxi (Bei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是一家专业生产纳米材料,高纯金属原材料。高熵合金材料、真空镀膜材料、3D打印球形粉未材料,并致力于研发高熵合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拉瓦锡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