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太祖高皇帝”,称其为“汉太祖”或者“汉高帝”,为何世人却称他为“汉高祖”呢?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嬴政(秦国嬴姓赵氏,其实应该叫赵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56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出生于楚国沛县丰邑。公元前243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早魏王猜忌,郁郁而终。此三人中,信陵君和秦始皇是对刘邦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物。
秦始皇比刘邦大三岁,刘邦在咸阳之时曾见过当朝天子,《史记》中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司马迁称刘邦高祖,其实是错误的。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称呼应该是汉高帝或汉太祖。当刘邦看到秦始皇时,感叹到人生在世,唯有像秦始皇这样才堪称大丈夫!
这一年是公元前212年,刘邦已经44岁,他在咸阳服徭役,修阿房宫。此时的刘邦还不知道,两年后秦始皇就会去世。东汉的建立者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被称为“位面之子”,其实刘邦更为传奇。刘邦47岁起兵,以匹夫问鼎天下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这在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47岁即使放在今天也不年轻了,何况在寿命普遍偏短的古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这一年他54岁。从刘邦见秦始皇,到其平定天下即皇帝位,整整十年时间,秦始皇一定不会想到本来要传万世的大秦帝国会葬送在当年修阿房宫的一个小吏手中。
刘邦出生的年代,历史尚处于战国时期,只不过战国~秦~楚~汉的历史分期使刘邦和秦始皇宛如两代人罢了。战国时期,游侠四起,所以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游侠列传》,司马迁记载的游侠有“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等等。
并称赞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与班固在《汉书》中称他们“罪已不容于诛”完全不同。 战国的游侠大致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是战国四公子的门客:即魏信陵君、赵平原君、齐孟尝君、楚春申君,还有就是燕国太子丹的门客,他们是国士。
第二层是各个郡县内的游侠,与刘邦有关的是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张耳,张耳在信陵君去世后回到故乡,也开始养起了游侠,而其中之一便是刘邦。第三层便是刘邦这个层面的人了,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游侠们的行事风格心向往之,于是刘邦便投奔了张耳。
刘邦有一个父亲,叫刘太公,他不允许用“太”这个词来达到高,而中国是祖先制度,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因此他被命名为高祖。
死后头衔是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死后的头衔如武帝、艾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官吏、大臣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活行为,给他们起了一个称颂善恶的称号,称之为死后或死后的称号。皇帝的死后头衔由官员讨论;下级的死后头衔由宫廷授予。
当时,人们给了刘邦定太祖,究其原因,在司马迁编纂的史籍中,刘邦最早被称为汉高祖,这直接导致后人对刘邦称谓的误解,使汉高祖刘邦的说法流传至今。毕竟,史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刘邦与新令君的前弟子张耳有关,张耳在新灵君去世后回到家乡,开始培养游侠。其中一个是刘邦
在中国,年号通常用来纪念封建王朝。它通常是由皇帝发起的。从先秦到汉初,没有年号,这是汉武帝首先创造的。元年为元寿,前几年为“建元”、“元光”、“元朔”。从那时起,这个体系就形成了。历代皇帝在遇到“吉日”或内讧外患等重大事件时,都要改变年号。皇帝使用的年数不到一年,超过十年。
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代历史上对皇帝的称号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刘邦可以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从穿布衣然后做到皇帝的人,也是我们比较敬佩的,而他的有些缺点我们也是可以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