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 我来答
宵夜很好吃
2019-09-19 · TA获得超过550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万
展开全部

题目中的“古代”要分清什么时候,宋代以及宋代以前,酒精的度数并不高,有的人说像啤酒一样,其实比啤酒的度数更低,因为古代的酒大多是米酒。米酒是以粮食谷物为原料发酵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蒸馏技术,所以纯度并不高,甚至还有一些粮食残渣在里面。


但是这种粮食酒确实对身体比较好的,不像现在有些酒掺杂了其他物质,喝多了十分伤害身体。我们老家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做这种米酒,用的都是纯粮食,从一进腊月就开始做,把大米等粮食作物放在坛子里,封好口,放在炉子旁边发酵。

等到过年拜年的时候,亲朋好友经常围在炉子旁边,烧上一壶米酒,你一杯我一杯,在外打工的聊聊这一年的见闻,在老家种地做生意的聊聊这一年的收成和收入,既暖胃又舒心。

不过喝之前要多放一些红糖和白糖,不放红糖的话口感会特别酸。这种米酒的度数就非常低,如果是相同量的啤酒,我早就喝趴下了,但是米酒是越喝越舒服,虽然也会醉,但是基本上是微醉,而且很快就能醒过来。

像我这种酒量很少的人都喝不醉,更何况像武松这样的好汉呢,他们能喝几坛都不醉也很正常。而且古人从事体力活动很多,消耗的体力非常大,吃得喝得也比较多,食量很大。至于这种米酒,很多人都是将其视作饮料的,就像现在的可乐雪碧一样。

但是到了北宋末年,辽国、金国、大元等游牧民族大举南侵,在带来战争灾害的同时,也带来了蒸馏技术,这使得酒精的度数得以提高很多。

到了清朝的时候,酒精的提纯技术已经非常高了,蒸馏酒基本上取代了发酵酒,生于东北的满族也更喜欢蒸馏酒这种烈度酒,这个时候再成坛喝就很不现实了。

蔡美洁0
2019-11-15 · TA获得超过27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6万
展开全部

是因为,酿造的酒一般称为原酒,它通过酵母将食物中的淀粉和糖转化为酒精,最后形成我们所知道的酿造酒。因为酿造食品的原味被保存下来,所以酿造的酒被称为原酒。如果你喝啤酒,我想很多人都比电视剧中的英雄好。

事实上,古人喝的酒不能和今天的酒相比。即使他们把38-50度的中白葡萄酒摆在李白或吴松面前,也喝不了那么多。也许他们不能喝。比如,嗜酒成性的李白经常以“煮羊宰牛为乐,一次要喝300杯”来炫耀自己的酒量事实上,有相当多的300杯葡萄酒。

从3-4杯小酒来看,都是10斤,这也符合李白的饮酒风格和胃口。但李白生活在唐代,基本上是米酒。这种酒是用糯米酿制的。酒精含量约为15度,只比现在的黑啤酒准确一点。对于有好酒的现代人来说,喝10瓶黑啤酒是没有问题的。

酿造的酒是不需要蒸馏的酒。我们经常接触的啤酒、红酒和黄酒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三种酿造酒。喝啤酒、红酒和黄酒的人往往知道这种酒的度数有多低。酿造的酒一般称为原酒。它通过酵母将食物中的淀粉和糖转化为酒精,最后形成我们所知道的酿造酒。据我所见,一个人能喝半盒啤酒的情况不在少数,更不用说大中华大地上那些非凡的人的酒量了。

宋代以后,由于蒸馏技术的引进,酿造工艺有所改进,酒的酒精度也有所提高,但一般在8度左右,与现在的啤酒差不多。真正的蒸馏酒是元代从国外引进的,当时,蒸馏酒不用于饮用它被用作点火物品或溶剂,后来被用作药物。酒精可以达到38度以上。明清时期引进了玉米、甘薯、高梁等,随着蒸馏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大小酒厂的形成,可以生产出50度高的白酒截至目前,随着我国酿酒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白酒度数为38-52度,当然还有70多度的衡水老白干等优质白酒产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小的Healer
高粉答主

2020-09-18 · 足够优秀 再大方拥有
小小的Healer
采纳数:558 获赞数:3200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以前的酒大概就5-6度,所以古人喝好几坛都不会醉。相信对古代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发现,古人经常喝酒。而且一喝就是好几坛子,并不是之前说的几杯。古人能够一下子喝好几坛子酒都不会醉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古代的酒的度数比较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古代的计量单位和我们现在不一样了。

以前的酒大部分是米酒和果酒,度数非常低。在古代的时候,酿酒的技术其实并不怎么好。很多人都是等大米发酵以后酿成的酒直接喝,这样的酒被称为米酒,度数非常低。所以很多人喝了这种酒以后完全没感觉,喝了几坛子都不会感觉到醉醺醺。还有一种酒是果酒,就是用各种果子泡起来的酒,这种酒的度数也非常低。所以古人喝好几坛酒都不会醉是因为他们喝的酒是度数非常低的米酒和果酒。

古代的计量单位和现在的计量单位不一样。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谁和谁水平差不多的时候会说半斤八两。这个词其实是说我们现在的半斤的重量和以前八两的重量是一样的。这也从侧面表示了古代的计量单位和我们现在的计量单位不一样。所以古人喝了好几坛酒以后但是不会醉可能是因为他喝的量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大。所以思维方式的不一样,也会导致看问题的结果不一样。

综合上面所说,我觉得以前的酒度数很低,所以古人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当然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古人那个时候的计量单位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所以就算他喝酒和很多坛子都不会醉。当然现在的酒因为酿造技术的提高,所以酒精度数也慢慢变高了,喝多了自然会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乾三老师
2020-09-18 · 畅聊古典名著,武侠,历史,谋诸君一笑。
乾三老师
采纳数:295 获赞数:920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代的酒度数一般都在十度以下,正是因为度数不高,所以那些英雄才能“千杯不醉”。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好汉形象,往往都是出身于草莽,义薄云天,能够“千杯不醉”的豪杰。比如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据说他每喝一碗酒,拳脚上的劲力就多出一分,在聚贤庄上,他痛饮三十斤美酒,打出了一场惊世骇俗的“聚贤庄之战”。再比如说,《水浒传》中的武松,他痛饮十八碗美酒,活生生打死了一头猛虎。

这些英雄的形象,往往都让我们心向往之。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他们“千杯不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能喝,而是当时的酒度数不高。实际上,古代的酿酒技术比较落后,在曲酿发酵的技术诞生之前,酒类一直以米酒,果酒为主,度数不会超过十度。直到南宋初期,蒸馏技术从北方传到了中原,人们才喜好饮用经过多次蒸馏之后产生的度数比较高的酒。但即便是蒸馏酒,一般也都在十五度到十八度左右。

以武松为例,他所处的北宋年代,市面上的酒,一般都是以十度的米酒为主,因此,他才能在“三碗不过岗”的景阳冈,痛饮了十八碗美酒,打死了老虎。试想一下,假如他喝的是现代工艺酿造出来的高浓度酒,比如说五十八度的茅台。那恐怕他不酒精中毒,也要“一醉不起”了。更别说打死什么老虎了。

换算下来,他喝的酒,也只能相当于如今的两提啤酒。这样的酒量,的确属于中上,但还谈不上“海量”。当然,《天龙八部》中的萧峰, 他可是喝了二三十斤的烈酒,大概在十八度左右。放到现代,也是一顶一的“酒道高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唯美最帅
2020-09-19 · TA获得超过145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在很多古代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很容易看见英雄好汉们直接按坛向店家要酒,这一喝就是好几坛,而且一点喝醉的样子都没有。《水浒传》中的武松,哪怕是店家自诩“三碗不过岗”的酒,他都能连着喝18碗还没有酩酊大醉。现代人一般白酒的酒量也不过几杯,那么古代人酒量真的有那么高吗?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在古代不仅英雄好汉,很多名人墨客也非常喜欢饮酒。很多诗句就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很多诗词都是喝醉的时候写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如长鲸吸百川”等等都描绘出古人到底有多能喝。300杯粗略估算一下也得有10斤,这个数量着实不少。

不过在古代,酿酒技术是比较落后的,主要喝的酒是米酒和黄酒,相比较现在的白酒,度数可是差远了。当时的酒最高也就15度左右,这还是酿酒技术稍高一点的。一般老百姓在家就能自己酿酒,而度数不过只有三五度,这和白水倒也没什么区别了,基本上就是能喝多少水就能喝多少酒。有时候酒里面还会残留一些米渣,有些浑浊,因此,这样的酒被称为“浊酒”。《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齐威王分淳于髡最多能喝八斗酒,八斗酒差不多有40斤,这也表明的早期的酒度数之低。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酿酒技术的提升,蒸馏酿酒技术出现了。《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到了元朝,蒸馏酒在民间非常流行。但是酿酒技术依然无法像今天这样发达,古代的蒸馏酒也只能酿造出20度左右的白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