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20060403婆媳过招
婆媳间要有边界,要常进行换位思考。
寻找儿子的帮助,解决婆媳关系的冲突,有效就可以
激发对方的好奇心。
遇到不好搞定的婆婆,一定要根丈夫先交流
相处原则:
并存主义;边界理论;互利和分享
ps:lzx的头发3期都吹得不一样,第一次特别像猫王。头发听改变人的呢~~
20050701-打工妹的困惑
当事者叙述过程:由于是外地的,心理不平衡,不会讨好领导,不被认可。对北京充满了希望,落差太大。家里条件更不好,不愿意回家。
技术:
心理测试:画一个风景。重要的是看画的什么元素。
图案:大海,书,果实,太阳,房子,小鱼。
他很多的设想很漂浮,不固定。很高的地平线。她的起点超过了自我。房子代表人际关系,代表对未来的设想。
对特定事件的联想。
渴望得到认可。不安全感。
人对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期望:期望高的人适应慢,期望低的人适应快。
是因为对新环境的适应不了,才导致不高兴。
要换个角度想问题。
把某些念头先搁置,因为有可能是不正确的。
20050818恐惧男性的身体
不敢看男性,很自责。持续12年。
12年前,19岁时,人体解剖课上,有人体器官的挂图。
之前生活在闭塞的小山村,没接触过。
有个男生追她,但她拒绝了。不纯洁。
5岁前就会有一些性方面的活动,自体性,从取悦自己开始。
7岁上小学,潜移期,完全不考虑,除非遭到了干扰,或目睹了情景。
12岁后又开始性觉醒,一直发展到成熟期。
无性状态下。
小时候不知道男女区别。
电视上有拥抱的镜头,就转过头去,暗示这是坏的行为。
一直认为性是不好的。
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也很排斥。不知道初潮。
有得都是不愉快的回忆。
12岁前应该告诉真相,因为那时候羞耻感很少。
5岁时看科学片,孩子会当成是自然的事情。
测试:男士衣服,越来越少。问当事者的反应。要欣赏他,找到愉悦感。要适当表扬。深呼吸,闭上眼睛,吸气,呼气,肩膀放松,手放在膝盖上,暗示自己这是美好的东西,告诉自己要成熟,要接受性爱。再睁开眼睛。接受任何想法,都是正常的。另外一种价值观。接着放松练习,吸气,憋一会,就想问玫瑰,慢慢睁开眼睛。并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把不敢想的词说出来,说出来就会在大脑里边消失。忘掉第一个字说第二个字。说出来就不害怕他了。说出来后不那么害怕了,但效果不很大。对实体很在意不是害怕,而是喜欢。把恐怖改成痴迷。
第一阶段:思考女性角色,喜欢自己,觉得作为女性很幸福。
第二阶段:对男性好奇,喜欢,觉得可爱
第三阶段:发展性幻想,幻想有个人你们想爱
第四阶段:与男性接触。
第五阶段:坠入爱河
Sum up:脱敏练习,能说出来的不重要。冥想来改变自己的观念,逐渐接受新的观念。
20050828-手指上的伤痕
面部很少表情,隐藏自己的感情。
测试:民间游戏。棒打老虎的猜拳。老虎-棒子-虫-鸡-狼
你愿意扮演哪一个。
愿意做棒子。
估计到了,她一直在掩藏攻击性,棒子隐藏的最好,但攻击性最大。
觉得应该温和。希望做好人。
对自己很严格的人。
追溯到早年:4-6岁,开始有攻击性,如果父母对大喊大叫的孩子说这样是不好的,孩子会认为表达这种情绪是不好的,因此把他向内转化,朝着自我的方向。
小时候家里管得很严。
面具化。会比较累,通过咬手指,抠手指,拔头发,掐自己,头痛,月经痛,都是变相的攻击性的处理方式。
测试:图片,对有指甲的图片的感觉。
对指甲的攻击性的投射的测试。
很难在人际关系中表达自然的情绪。通过咬指甲来将攻击性转化。
平衡原则。
不能表现的太好,要有弱点,让别人有机会来帮助你,接近你。要示弱。
掩藏攻击性。但这不一定是不好的,比较追求自我的发展和道路,会比别人成功。
把指甲缠上,延迟,把无意识变成意义,将焦虑通过松胶带来释放。
央视12套每晚播出的【心理访谈】以来访者-咨询师(心理学专家)-主持人的形式和大家见面已经有2年多了吧,很喜欢看这个节目,尽管这种通过电视媒体展示的心理访谈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甚至于连基本的心理咨询的设置关系都无法建立;甚至有的朋友发表评论说央视在拿来访者的隐私做秀。
但是,从宣传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角度而言,这个节目本身在发挥电视媒体传播性的优势上,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是有着很多积极意义的。
梦船老师说过,考察一个行为,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个面,一面是快乐、一个是痛苦,当你面对她的时候,看你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更关注哪个方面。
是的,我们不能因为心理访谈带有脱口秀的性质而因噎废食,忙完了一周年的晚会,心里突然松了口气,突然想到,久违的心理访谈节目我还是要捡起来,每天11:10看节目,然后写出来观后感,然后上床睡觉,今后就这么作息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2007年7月31日的心理访谈节目观后感-如何爱(上)
【来访者组成】 妻子、丈夫、婆婆
【事件回放】妻子和丈夫是二次结合,丈夫和前妻有一个2岁半的孩子,妻子考虑到虽说后妈的角色不好当,但是自己主观认为自己一定要向亲妈一样对待孩子,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中,和婆婆产生了争执。婆婆认为这个后妈对孩子刻薄、严厉,妻子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婆婆不应该对孩子的教育指手画脚。访谈现场双方争执不下,言语带有攻击性。坐在中间的丈夫至始至终表情郁闷、忧郁,一言不发。
【李子勋专家】 妻子的角色定位尝试一下改变:第一 你是一个新来到这个家庭的人,尽管你是法律上的监护人,但是对于和孩子的情感明显不如孩子和奶奶的情感深,奶奶的担心是正常的。后妈就是后妈,当一个后妈拿出亲妈一样的教育方式的时候,同样的行为亲妈来实施孩子会很自然的接受,但是尽管你是抱着亲妈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可是你这种亲妈的行为在短期内孩子和婆婆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尝试培养和孩子的情感关系的建立。访谈现场主持人阿果问这位妻子你爱孩子吗,妻子答找不到爱孩子的感觉。专家建议,首要解决的是建立和孩子的亲感关系,然后是教育。
第三,先融入这个家庭,然后等这个家庭接纳你之后,再发挥你的角色作用。婆婆和孩子的感情好,放手让婆婆去管孩子。你先表达的是对孩子的爱,对于管教的事情让父亲来做。婆婆也不要放大孩子的可怜。孩子有一个天然的对亲人的控制欲望,当他想求得你的可怜的时候,你越关注他的可怜,他会放大他的可怜。
【美乐观后感】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扮演很多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你该做的和能做的,有的时候,尽管我们的动机、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违背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那么好心似乎不会有好的结果 如何爱,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婆媳间要有边界,要常进行换位思考。
寻找儿子的帮助,解决婆媳关系的冲突,有效就可以
激发对方的好奇心。
遇到不好搞定的婆婆,一定要根丈夫先交流
相处原则:
并存主义;边界理论;互利和分享
ps:lzx的头发3期都吹得不一样,第一次特别像猫王。头发听改变人的呢~~
20050701-打工妹的困惑
当事者叙述过程:由于是外地的,心理不平衡,不会讨好领导,不被认可。对北京充满了希望,落差太大。家里条件更不好,不愿意回家。
技术:
心理测试:画一个风景。重要的是看画的什么元素。
图案:大海,书,果实,太阳,房子,小鱼。
他很多的设想很漂浮,不固定。很高的地平线。她的起点超过了自我。房子代表人际关系,代表对未来的设想。
对特定事件的联想。
渴望得到认可。不安全感。
人对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期望:期望高的人适应慢,期望低的人适应快。
是因为对新环境的适应不了,才导致不高兴。
要换个角度想问题。
把某些念头先搁置,因为有可能是不正确的。
20050818恐惧男性的身体
不敢看男性,很自责。持续12年。
12年前,19岁时,人体解剖课上,有人体器官的挂图。
之前生活在闭塞的小山村,没接触过。
有个男生追她,但她拒绝了。不纯洁。
5岁前就会有一些性方面的活动,自体性,从取悦自己开始。
7岁上小学,潜移期,完全不考虑,除非遭到了干扰,或目睹了情景。
12岁后又开始性觉醒,一直发展到成熟期。
无性状态下。
小时候不知道男女区别。
电视上有拥抱的镜头,就转过头去,暗示这是坏的行为。
一直认为性是不好的。
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也很排斥。不知道初潮。
有得都是不愉快的回忆。
12岁前应该告诉真相,因为那时候羞耻感很少。
5岁时看科学片,孩子会当成是自然的事情。
测试:男士衣服,越来越少。问当事者的反应。要欣赏他,找到愉悦感。要适当表扬。深呼吸,闭上眼睛,吸气,呼气,肩膀放松,手放在膝盖上,暗示自己这是美好的东西,告诉自己要成熟,要接受性爱。再睁开眼睛。接受任何想法,都是正常的。另外一种价值观。接着放松练习,吸气,憋一会,就想问玫瑰,慢慢睁开眼睛。并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把不敢想的词说出来,说出来就会在大脑里边消失。忘掉第一个字说第二个字。说出来就不害怕他了。说出来后不那么害怕了,但效果不很大。对实体很在意不是害怕,而是喜欢。把恐怖改成痴迷。
第一阶段:思考女性角色,喜欢自己,觉得作为女性很幸福。
第二阶段:对男性好奇,喜欢,觉得可爱
第三阶段:发展性幻想,幻想有个人你们想爱
第四阶段:与男性接触。
第五阶段:坠入爱河
Sum up:脱敏练习,能说出来的不重要。冥想来改变自己的观念,逐渐接受新的观念。
20050828-手指上的伤痕
面部很少表情,隐藏自己的感情。
测试:民间游戏。棒打老虎的猜拳。老虎-棒子-虫-鸡-狼
你愿意扮演哪一个。
愿意做棒子。
估计到了,她一直在掩藏攻击性,棒子隐藏的最好,但攻击性最大。
觉得应该温和。希望做好人。
对自己很严格的人。
追溯到早年:4-6岁,开始有攻击性,如果父母对大喊大叫的孩子说这样是不好的,孩子会认为表达这种情绪是不好的,因此把他向内转化,朝着自我的方向。
小时候家里管得很严。
面具化。会比较累,通过咬手指,抠手指,拔头发,掐自己,头痛,月经痛,都是变相的攻击性的处理方式。
测试:图片,对有指甲的图片的感觉。
对指甲的攻击性的投射的测试。
很难在人际关系中表达自然的情绪。通过咬指甲来将攻击性转化。
平衡原则。
不能表现的太好,要有弱点,让别人有机会来帮助你,接近你。要示弱。
掩藏攻击性。但这不一定是不好的,比较追求自我的发展和道路,会比别人成功。
把指甲缠上,延迟,把无意识变成意义,将焦虑通过松胶带来释放。
央视12套每晚播出的【心理访谈】以来访者-咨询师(心理学专家)-主持人的形式和大家见面已经有2年多了吧,很喜欢看这个节目,尽管这种通过电视媒体展示的心理访谈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真正的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甚至于连基本的心理咨询的设置关系都无法建立;甚至有的朋友发表评论说央视在拿来访者的隐私做秀。
但是,从宣传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角度而言,这个节目本身在发挥电视媒体传播性的优势上,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是有着很多积极意义的。
梦船老师说过,考察一个行为,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个面,一面是快乐、一个是痛苦,当你面对她的时候,看你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更关注哪个方面。
是的,我们不能因为心理访谈带有脱口秀的性质而因噎废食,忙完了一周年的晚会,心里突然松了口气,突然想到,久违的心理访谈节目我还是要捡起来,每天11:10看节目,然后写出来观后感,然后上床睡觉,今后就这么作息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2007年7月31日的心理访谈节目观后感-如何爱(上)
【来访者组成】 妻子、丈夫、婆婆
【事件回放】妻子和丈夫是二次结合,丈夫和前妻有一个2岁半的孩子,妻子考虑到虽说后妈的角色不好当,但是自己主观认为自己一定要向亲妈一样对待孩子,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中,和婆婆产生了争执。婆婆认为这个后妈对孩子刻薄、严厉,妻子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婆婆不应该对孩子的教育指手画脚。访谈现场双方争执不下,言语带有攻击性。坐在中间的丈夫至始至终表情郁闷、忧郁,一言不发。
【李子勋专家】 妻子的角色定位尝试一下改变:第一 你是一个新来到这个家庭的人,尽管你是法律上的监护人,但是对于和孩子的情感明显不如孩子和奶奶的情感深,奶奶的担心是正常的。后妈就是后妈,当一个后妈拿出亲妈一样的教育方式的时候,同样的行为亲妈来实施孩子会很自然的接受,但是尽管你是抱着亲妈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可是你这种亲妈的行为在短期内孩子和婆婆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尝试培养和孩子的情感关系的建立。访谈现场主持人阿果问这位妻子你爱孩子吗,妻子答找不到爱孩子的感觉。专家建议,首要解决的是建立和孩子的亲感关系,然后是教育。
第三,先融入这个家庭,然后等这个家庭接纳你之后,再发挥你的角色作用。婆婆和孩子的感情好,放手让婆婆去管孩子。你先表达的是对孩子的爱,对于管教的事情让父亲来做。婆婆也不要放大孩子的可怜。孩子有一个天然的对亲人的控制欲望,当他想求得你的可怜的时候,你越关注他的可怜,他会放大他的可怜。
【美乐观后感】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扮演很多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做你该做的和能做的,有的时候,尽管我们的动机、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违背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那么好心似乎不会有好的结果 如何爱,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