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迎接2013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高三年级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打整体战,特拟订以下计划:
一、复习时间安排
【整个复习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下旬,必修1—5的文言文复习训练。
期间,精选 的高考文言文试题训练学生,并做到分析和讲解到位。
第二阶段:2010年10月下旬——2011年1月中旬,全复习,抓实语文素养。
⑴按照教材板块全面复习。补充语言素材和思想素材。
⑵穿插语音、字型、词语、病句、语言表达等专题的练习讲评。
第三阶段:2011年2月上旬——2011年4月下旬,第一轮考点板块全面复习,逐项夯实。
以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翻译、科技说明文阅读、散文(短小说)阅读鉴赏、实用文阅读五个专题为主。
第四阶段:2011年5月上旬——2011年5月下旬,考点第二轮重点复习。
以综合练习为主,专题复习为辅,重点抓住“查漏补缺”。
⑴强化综合训练。
⑵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第五阶段:2011年6月上旬,考前指导及状态调整阶段。
注:作文训练穿插在各个复习时间段内,拟进行每周一练。
【在复习的时间安排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第一轮全面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要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二轮重点复习,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第四阶段综合复习,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科学高效的复习就是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做到“想得到、拿得准、做得快”。“想得到”就是要基础扎实,提取迅速,“拿得准”就是要规范准确、表达清楚 ;“做得快”就是要熟,就是要让知识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只有熟才能生巧,巧才能生精。要着重做好迎考复习的“序”、“度”、“效”三个问题。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聊愫秘制、定度控制的原则。所谓定聊愫秘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倡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而练习和评讲力争都安排在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所谓定度控制,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进行因材施教。对于语文优生和差生,各班要心中有数,加悄愫梦外辅导。
3.要有灵活性
复习备考时间安排要与各班学生学习状况结合,可根据各班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二、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1、强化合作意识。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
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 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教师轮流负责每月编一期《最新素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写作素材;每次作文训练后,编一期《高三优秀作文选》,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2、注重备考研究,加强集体备课。
要求高三教师复习时手上要有新课标、江苏省新课程教学要求、考试大纲、江苏考试说明、不同版本的高中教材、近几年的各省市高考试题。
要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知识结构,研究教法学法。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
面对新教材、新高考,教师一定要有集体备课意识,这可以说是解决目前新课程教学难的重要突破口。集体备课流程是: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主备人须准备学案、精讲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各位教师要博采众家之长,对自己的个人备课进行二次加工,集体教案→个性发挥 →上课,下课后教师还要根据教学情况第三次对个人备课进行反思、修改,从而实现备课的最优化、个性化。
3、讲究复习方法,精讲精练,增效减负。
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复习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建立内在联系;锤练思想方法,提升解题能力;加强知识综合,提高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有效复习的策略研究,特别要多研究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注重教学的反馈与矫正,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4、提倡运用“探究式复习模式”。
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
感悟探究: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思路。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然后教师对此类试题的将来考察方向作前瞻性预测。
巩固训练:配合备课组精选的试题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
变式1:纠正错误——分析归类——巩固练习
变式2:练习——析误——总结——迁移
变式3:归类梳理——析练合一
变式4:心理探源——排除干扰——迁移巩固
4、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复习质量。
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确保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或20个成语。
要加强考试规范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要将加强学生的考试规范化训练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落实。加强学生良好应试技巧的培养,在学生试卷的整洁、文字的工整书写、答案卡的正确填涂、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力争每个学生在每科卷面上提高1至2分。
5、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教研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校际交往,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一、复习时间安排
【整个复习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下旬,必修1—5的文言文复习训练。
期间,精选 的高考文言文试题训练学生,并做到分析和讲解到位。
第二阶段:2010年10月下旬——2011年1月中旬,全复习,抓实语文素养。
⑴按照教材板块全面复习。补充语言素材和思想素材。
⑵穿插语音、字型、词语、病句、语言表达等专题的练习讲评。
第三阶段:2011年2月上旬——2011年4月下旬,第一轮考点板块全面复习,逐项夯实。
以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翻译、科技说明文阅读、散文(短小说)阅读鉴赏、实用文阅读五个专题为主。
第四阶段:2011年5月上旬——2011年5月下旬,考点第二轮重点复习。
以综合练习为主,专题复习为辅,重点抓住“查漏补缺”。
⑴强化综合训练。
⑵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第五阶段:2011年6月上旬,考前指导及状态调整阶段。
注:作文训练穿插在各个复习时间段内,拟进行每周一练。
【在复习的时间安排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第一轮全面复习(一般称纵的复习),要一项一项复习,一项一项落实,一项一项训练,最后穿成串,连成线,达到系统化。第二轮重点复习,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第四阶段综合复习,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科学高效的复习就是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做到“想得到、拿得准、做得快”。“想得到”就是要基础扎实,提取迅速,“拿得准”就是要规范准确、表达清楚 ;“做得快”就是要熟,就是要让知识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只有熟才能生巧,巧才能生精。要着重做好迎考复习的“序”、“度”、“效”三个问题。
2.要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语文复习的计划要体现定聊愫秘制、定度控制的原则。所谓定聊愫秘制,就是对课时量、课堂教学容量及训练量要进行控制。量次不足,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量次过于频繁,学生不胜负担,同样也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倡一周一中练,一月一大练。练后必讲评,而练习和评讲力争都安排在语文课堂上,不占用课外时间。所谓定度控制,就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适时调整训练的节奏和内容,进行因材施教。对于语文优生和差生,各班要心中有数,加悄愫梦外辅导。
3.要有灵活性
复习备考时间安排要与各班学生学习状况结合,可根据各班实际,灵活地加以调整,使复习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最佳效果。
二、复习备考的几点措施:
1、强化合作意识。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
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 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教师轮流负责每月编一期《最新素材》,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写作素材;每次作文训练后,编一期《高三优秀作文选》,为学生提供作文范例;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2、注重备考研究,加强集体备课。
要求高三教师复习时手上要有新课标、江苏省新课程教学要求、考试大纲、江苏考试说明、不同版本的高中教材、近几年的各省市高考试题。
要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知识结构,研究教法学法。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
面对新教材、新高考,教师一定要有集体备课意识,这可以说是解决目前新课程教学难的重要突破口。集体备课流程是:主备人→研讨→研究课→研讨→集体教案(主备人须准备学案、精讲教案、典型例题、变式训练、回顾反思、知识结构;讲解构思和教学程序)。各位教师要博采众家之长,对自己的个人备课进行二次加工,集体教案→个性发挥 →上课,下课后教师还要根据教学情况第三次对个人备课进行反思、修改,从而实现备课的最优化、个性化。
3、讲究复习方法,精讲精练,增效减负。
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复习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建立内在联系;锤练思想方法,提升解题能力;加强知识综合,提高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有效复习的策略研究,特别要多研究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注重教学的反馈与矫正,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4、提倡运用“探究式复习模式”。
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
感悟探究: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思路。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然后教师对此类试题的将来考察方向作前瞻性预测。
巩固训练:配合备课组精选的试题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
变式1:纠正错误——分析归类——巩固练习
变式2:练习——析误——总结——迁移
变式3:归类梳理——析练合一
变式4:心理探源——排除干扰——迁移巩固
4、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复习质量。
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确保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或20个成语。
要加强考试规范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要将加强学生的考试规范化训练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落实。加强学生良好应试技巧的培养,在学生试卷的整洁、文字的工整书写、答案卡的正确填涂、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力争每个学生在每科卷面上提高1至2分。
5、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教研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校际交往,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