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秦始皇小时候还是质子呢?
质子制度,当从春秋初期开始,一般是指以王子或者世子身份的人派往其它国家做人质。至于题主所说,秦始皇小时候是质子身份之说这是不严谨的提法,因为,当时的情况是秦始皇的父亲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子楚做为质子的身份被派驻在赵国。
而秦始皇本人从来没有以人质的身份派驻别国。但是,秦始皇本人确实是在其父子楚派驻赵国为质子其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即公元前259年之时,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
也就是说,秦始皇虽然没有质子的身份,但是,他的童年、少年时期的确是在这种尴尬、甚至危险的氛围中度过的。
秦始皇的父亲本来的名字叫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在秦孝文王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异人与自己的生母夏姬属于最不起眼,最不受待见的人。
可是,就在异人几乎为所有人鄙睨的时候,大商人吕不韦却掂量出了异人的潜在价值,他出钱、出力帮助异人树立形象,拓展人脉,以求一逞。
公元前245年,做为质子的儿子,嬴政已经3岁,在这一年,秦国又开始了对赵国的军事进攻,恼怒异常的赵国决定杀死秦国在邯郸的质子异人,以此向秦国表达、发泄赵国的愤怒。神通广大的吕不韦马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他迅速的买通了守卫赵国都城邯郸城门的官员,领着异人,逃之夭夭。
异人是随着吕不韦成功的逃掉了,可幼小的秦始皇与母亲赵姬尚且陷在邯郸城中,只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
无形当中,这母子二人又称为名副其实的人质,落在赵国人的手中。
回到秦国的异人却一刻也未曾停息,在吕不韦的策划、努力之下,异人被立为秦国储君,名字也改为子楚,身份与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使得赵国不得不重新研究如何对待滞留在邯郸的赵姬母子。
于是,为了向未来秦国的君主子楚示好,赵国主动把嬴政和赵姬送回了秦国。
在赵国,嬴政渡过了几乎整个童年与少年时期,终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251年。赵姬与嬴政母子结束了担惊受怕、屈辱困苦的生活,踏上了秦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