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让鲁智深活捉方腊的原因都是哪些呢?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概括说来他有三大特点。第一个是,鲁智深有引路人,这便是他的恩师智真禅师。水浒中,除鲁智深有引路人外,另一位道家人物公孙胜也有。
这一僧一道的加入,便构成了水浒精神层面的健全。鲁智深行霹雳手段,却怀佛门慈悲,而公孙胜则是正法除魔, “只渡有缘人”。最终都在“引路人”的指引下,走完了水浒历程,一个圆寂,一个继续苦修。
第二个是,鲁智深是梁山第二大势力的首领。这便造成了,鲁智深在梁山上独立性是最强的。比如,就鲁智深敢在当面指责宋江的招安时,公开宣称:你小子若真是招安,那就散伙!(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第三个是,本篇要重点要谈的,鲁智深立下了梁山团队最大的战功,这就是活捉了方腊!那么水浒中,为何非要让鲁智深活捉方腊,完成这个大功德?理由书中给了,是鲁智深恩师的法语:遇蜡而执。即,上天注定让鲁智深活捉方腊。但实则,这里面却有三大原因,造成了只有鲁智深活捉方腊才最合适。
一、鲁智深的历史原型
《水浒传》中的36天罡,基本上都有原型的。鲁智深的原型人物,说出来都惊人,是后周太祖郭威!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拳打镇关西”,实则却是再加工了“郭威除恶屠”的历史事件。
公元925年,那时的郭威还是一位低级军官,随军驻扎在上党郡,他却听闻本地有一个屠夫,非常凶暴,犹如当地一霸,搞得是“众所畏惮”。于是郭威便找到这个恶屠来买肉,让他按自己的要求切肉。
恶屠不敢放肆,只得亲自来切,但哪料郭威却大怒,怒斥恶屠“割不如法”,即你没按我所说的办法切肉。这下恶屠忍不住了,便掷刀,撕开上衣,拍着胸口大骂:你这么牛,敢不敢向这来一刀,那我就服你!郭威拿起那刀,就照办了,杀恶屠于市,为当地除了这一害。
是不是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出奇的一致?所以郭威是鲁智深的原型人物之一。且最终郭威是建立了后周朝,并传位给柴荣,在柴荣死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夺走后周江山,开国大宋。
而方腊在历史上的地位,比宋江要高多了,也是一方天子。所谓身份对等,鲁智深的原型人物是皇上,方腊的历史地位也是帝王上,自然只有鲁智深活捉方腊,才显得合适,这也算是对方腊的一种尊重和认可。
同时,这也解释了,为啥鲁智深活捉方腊后,就是不回京,并很快圆寂而去。为啥鲁智深在水浒中一贯横着走,并被佛门选中——郭威是英雄人物,一代帝王,如何敢让他低眉顺目?自然需要有“保护神”(引路人)跟随了。
二、鲁智深在水浒中的形象
明白了鲁智深的历史原型,其实也就好理解,鲁智深在水浒中的形象问题了,他嫉恶如仇,不图功名利禄,只问是非曲直。
所以鲁智深是水浒中,最不贪图功名的好汉。他的轨迹是,先是鲁提辖,后是逃犯,当了和尚,却又变逃犯,跟着成山大王,最后才成佛。按世俗的眼光看,就是高开后,一路低走,最后突然逆势上天,脱离了红尘!
鲁智深这种人物,就注定了“心净”,无论身份如何变,但心性不变。方腊是红尘中最大的诱惑,只有心净者才能掌控得住。这也是为啥,鲁智深活捉方腊的过程,看着很扯淡一般。
鲁智深追夏侯成进了深山,遇到一位老和尚,让他住在茅屋内,里面有吃有喝的,并告诉他,你就等一个大汉从松林里出来,然后过去去抓。鲁智深照办,结果就这样活捉了方腊!这其实就说明“心净者,方能得天地之妙”,鲁智深便是这样的“心净者”。
三、鲁智深对比宋江
如果说鲁智深,是水浒中“只问是非,不存名利”,那宋江则堪称心中“只有名利,全无是非”,他跟鲁智深属于两极。因此当鲁智深活捉方腊后,便发生了水浒中最奇妙且震撼的一次对话。
宋江:大师牛逼,活捉方腊立下第一功,这正是还俗的好时机,然后当上大官,娶妻生子,光宗耀祖,人生得意自此开始。
鲁智深:不懂你说啥,我只想图个净处,安身立命!
宋江:大师就是大师,那赶紧着咱回到京城后,让皇上把你安排到一名山大刹,封你为天下第一高僧,让天下人膜拜。
鲁智深:有这必要吗?我只想有个全尸,便是最大心愿。
这种奇妙且震撼的对话,也就只有鲁智深和宋江才能产生。却一不小心,对比出了宋江纵横水浒的目的,就是为了名利。若别人捉了方腊,还能产生这种震撼的对话吗?
所以,为何非要让鲁智深活捉方腊,这三点原因,不可不察,所谓:以史为根,以人为干,以果为花。鲁智深活捉方腊,堪称水浒中最精妙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