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所说的饭桌上有哪些行为的人,是不可深交的呢?
曾国藩,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他的大名,他是湖南长沙人,一生叱诧风云,饱受争议,对他肯定的人称他为一代圣人,对他否定的人说他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满清统治。不管如何评价他,他的许多智慧与经验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是有很大启迪的。
那么曾国藩的成功究竟依赖于什么?
有人说,曾国藩的成功,在于他任用乡党,这话确实不假,但他并非随意任用,对于一些品质恶劣或者无才之人,他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剔除,这才是他的真本领。比如下面说的这个故事,他通饭局上对方的一个行为,就看出此人不可交也不可用。
一位同乡
公元1853年,正是太平军的反清斗争席卷全国之际,太平军从广西出发,先后攻克湖南湖北的重要城镇,并杀进南京,在南京建立自己的首都,形势危急。
而那个在清朝建国初年,曾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八旗子弟军,却因为长期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已失去了当年的斗志。
无奈之下,咸丰皇帝连忙给正在丁忧守制的曾国藩下诏夺情,命他领兵剿灭太平军。曾国藩接到诏书后。
回到老家湖南,以同乡,同僚,同学为基础,招募士卒,创建湘军。在湘军内部,确实有许多曾国藩的老乡,他们称曾国藩为自己的宗帅。
这其中就有一位同乡来投奔曾国藩,希望曾国藩给自己安排个一官半职,好光宗耀祖。
得知这名同乡的想法之后,曾国藩就没有理会他,于是这名同乡马上话锋一转,说自己光宗耀祖是其次,其实加入湘军是为了更好地效忠朝廷,为国家建功立业,倘若能加入湘军,一定会以吃苦耐劳为先,奢侈享乐为后。
图:饭桌上吃饭的清朝人
略施小计
听到这里曾国藩有些半信半疑,为了试探那名同乡的诚意,曾国藩就邀请同乡吃饭,但他命令厨房将粗粮混入米饭中,想看一看他做何反应!
结果,那位口头上信誓旦旦的同乡,却在吃饭时把粗粮挑在一旁。要知道,对于那时连年战争的平民百姓来说,粗粮也是粮食,不该随手抛弃。
同乡的这种行为,使曾国藩对他十分不满,从此,曾国藩再也没有理会过他。
图:战乱时吃不饱饭的清朝人
许多人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都评价这位同乡不应该糟蹋粮食,不然曾国藩也不会厌恶他。其实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同乡没有诚信可言,说话也是信口开河,这样的人如果放到了军中,可能会惹出大乱子。
这也是曾国藩常常对自己的子女兄弟再三强调的,做人要讲诚信,不可以欺骗别人,更不能糊弄别人,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
特别是作为三军统帅,手握百万雄兵,倘若不讲信义,又如何取信于将士?有何谈战胜对手?
就好像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讲过这样一句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你待人以诚,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宽容。
曾国藩的那位同乡,为求名利,用心不纯,然后又在曾国藩面前说谎,最终因为饭桌上的一个举动被曾国藩识破,露出了原形。
小结
由此可见,诚信是成功之本。但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的又有几人?很多不良商家用假货去欺骗消费者,当他们的恶行通过媒体曝光出来后,他们最终的下场也是十分可悲。
相反,只有那些信守承诺的企业或者个人,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不过即便是退一步不说诚信,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还糟蹋粮食的人,说明他的品质很差,只会敷衍趋势。如果和这样的人深交,一旦自己遇到困难,他就会像扔掉粗粮一样抛弃你,去寻找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人。
而曾国藩则聪明地用一顿饭告诫我们,饭桌上有这种行为的人,万不可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