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1、意思不一样
即: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即的古字形像人靠近食器准备就餐,本义是就食。
既: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一个人坐在食器(皀)前扭头的样子,表示吃饱了。本意即吃完饭,引申为尽、完。
2、用法不同
即:引申为就(动词)、接近、靠近。由此又引申为至、到达、迎合、符合、寻求。由接近或到达义引申为就(时间副词)、即刻,由此虚化为表示承接的连词,与“则” “乃”用法接近,而且还可以表示假设、让步或转折。
既:由尽、完虚化为表示已经,用作副词;也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在与“又”、“且”、“也”连用时,表示同时存在两种情况。
3、字源不同
即:许慎《说文解字》:即,入席就餐。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卪”作声旁。
既:许慎《说文解字》:既,稍稍吃一点。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旡”作声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既
展开全部
“即”与“既”,音不同,义也不一样。可是这两个词常见用错.
“即”有多个义项:①作副词,就,便。表示动作发生之快或时间之早。如“招之即来”,“有错即改”,“一触即发”。②作连词,即使,就是。用于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让步,正句常有“也”与之呼应。如鲁迅《花边文学·倒提》:“鸡鸭这东西,无论如何,总不过送进厨房,做成大案而已,即使顺提也何补于归根结蒂的命运。”此处的“即使顺提”即表示假设让步。 “既”既可作副词,也可作连词。作副词时,①作“已经”解。多用于固定格式。如“既往不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②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常用“又”、“也”、“且”等配合使用。例如:“森林既需要水分,又能保持水分。”又如:“松树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某厂大豆酱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中的“即”之所以应改用“既”,即因为此处表示“不止一个方面”的意思,用“即”解释不通。作连词时,表示“既然”的意思,用于推论因果复句的偏句,正句常有“则”、“就”等与之呼应。如:“既来之,则安之。”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
“即使’与“既然”都是连词,但作用不同。“即使”所表示假设的让步,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例如:“即使你当时在场,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如:“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快改正。”
“即使”也可用“即便”,但不可用“既使”、“既便”。
“即”有多个义项:①作副词,就,便。表示动作发生之快或时间之早。如“招之即来”,“有错即改”,“一触即发”。②作连词,即使,就是。用于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让步,正句常有“也”与之呼应。如鲁迅《花边文学·倒提》:“鸡鸭这东西,无论如何,总不过送进厨房,做成大案而已,即使顺提也何补于归根结蒂的命运。”此处的“即使顺提”即表示假设让步。 “既”既可作副词,也可作连词。作副词时,①作“已经”解。多用于固定格式。如“既往不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②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常用“又”、“也”、“且”等配合使用。例如:“森林既需要水分,又能保持水分。”又如:“松树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某厂大豆酱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中的“即”之所以应改用“既”,即因为此处表示“不止一个方面”的意思,用“即”解释不通。作连词时,表示“既然”的意思,用于推论因果复句的偏句,正句常有“则”、“就”等与之呼应。如:“既来之,则安之。”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
“即使’与“既然”都是连词,但作用不同。“即使”所表示假设的让步,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例如:“即使你当时在场,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既然”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如:“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快改正。”
“即使”也可用“即便”,但不可用“既使”、“既便”。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各位高手,请教既和即在语句中的应用规则,小学五年级的问题,我还真的叫不准了,惭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动用一下新华字典便知,何必上网求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