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什么情感?
《惠崇春江晚景》这两首诗从我们小学的课本上就有了解,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这两首诗的千古名句。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两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其实惠崇是一位僧人,德高望重才艺精湛,而《春江晚景》是这位僧人画的两幅画,一幅叫做鸭戏图,另一幅叫做飞雁图,都是描写早春景象的作品。而北宋的文学大家苏轼在欣赏两幅画以后为他们题诗,便有了现在这两首家喻户晓的古诗。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首诗,相比于第二首诗,更加为人所熟知,竹外桃花三两枝,作者用两三只桃花的景象描绘出什叶还尚处于早春时期,桃花开的并不是非常的繁盛,也因为竹子比较稀疏,可以,所以可以从竹子的间隙中看到对面三两枝的桃花,即突出了时节,又带出了一种层次的美感。虽然是看到一幅画而做的十,但是作者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早春时节江水已经变暖,人们不知道,但是在水中嬉戏的鸭子却早就知道,将早春时节的温度表现出来。
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紧围绕着这首诗的主题早春来进行描绘,满地的蒌蒿和还没有长起来的芦芽,描绘出一副早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春意盎然但是字里行间已经将早春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其实和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一样的易经,正是因为水的温度上升,所以河豚才会在水中游戏,虽然话中没有这样的景象,但是作者想象力丰富,将整首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把绘画意境更推上一层楼。
第二首写大雁北飞,将大雁拟人化给予了人的情感,掉队的大雁比喻成北归人将画与现实相结合,在第三四句的时候,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描绘出大雁不愿北飞对江南的美景和江南的气候恋恋不舍的感觉,诗人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寄托给大燕雁,认为大雁是知道北方寒冷,所以不愿意北飞。将整幅画由静态的画面变为动态的体现,虽然这首诗整体上不如第一首家喻户晓,但是新颖的立意和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切入角度,也为这首诗增加了不少色彩。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将自己对春天的喜欢写进了诗里,非常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