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x(5+5)到底等于多少,为何学生写4x10=40被老师打叉?
题目为:4x(5+5)等于多少?这名小学生的答案为:4x(5+5)=4x10=40,结果老师给了他一个叉。原因在于学生的解题步骤错了,这个题应该用乘法的分配率来计算,应该是4x5+4x5=40这样的步骤才对。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之上,还要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为目的。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我们看看:8÷2(2+2)=?
有人用两个不同的计算机来计算,得到了两种答案:1和16。
大家结果的分歧主要来自于计算的顺序。有人认为:按照括号,乘法,然后除法来做,所以我相信结果是1。也出现了一些“中立派”的观点:“1和16都是正确的答案,因为算式里的符号是不正确的”。
下面是一道非常有名的香港小学入学的考试题 “汽车停的位置数字是多少?” 据说小学生几秒钟即可解答出来,中学生需要几分钟,大学生则要三十分钟!看看你需要的几分钟?
正确答案是87。
数学思维是决定孩子未来学习能力的重要思维。数学思维开拓题,有的孩子能分析出来,而有的孩子则有所欠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出了孩子的水平。学习也不可能完全的学“1”就考“1”,考察内容一定会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或者稍微加大难度,让优秀的孩子有机会脱颖而出。
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要通过阅读充分理解题意,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仔细地思考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到最后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开拓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孩子,数学学习会越来越轻松,而反之,数学的学习会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什么上课听得懂、作业也能做,考试却考不出?” “为什么题目稍微变一变就做不来?” “为什么别人花三五分钟能做的题自己要冥思苦想老半天?” ……类似现象,其实都和做数学题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有关。
4x(5+5)的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要做到考试凭记忆解题,做题时就要做好准备:题目解答总结完毕,一定要花点时间静心默想记忆整个解答过程、题目的突破点、易错点等。将题目以清晰的原型印刻在脑子里,解题时就会思如泉涌。
最近无意间刷到了一个视频,内容为一名小学生做了一道数学题。题目为:4x(5+5)等于多少?这名小学生的答案为:4x(5+5)=4x10=40,结果老师给了他一个叉。当我们看到这样简单的题目时,不用笔第一时间就能算出答案:40。
这个叉是否让你开始怀疑人生了呢?为什么答案是40,老师却给这名学生打了叉呢?网友们看到老师的评论彻底吵开了。
网友A:“这答案完全没毛病啊!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加法,然后再算乘法4x10等于40,正确答案,这老师胡乱批改”
网友B:“这老师的思维太古板了,不知道变通,不适合教数学”
当然也有网友支持这名老师,认为老师没有改错。
网友C:这个题学生的解题步骤错了,这个题应该用乘法的分配率来计算,应该是4x5+4x5=40这样的步骤才对。
老师到底有没有做错?
说实话,这道题确实有两种解法:一种是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乘法;另一种是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但老师却把学生的答案打了叉,山村认为这也许是因为最近老是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方法,而学生却作用了其他方法了解答。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乘法分配率,所以给打了叉。当然,这也只是山村的猜测,具体是否真是如此就不得而知了。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鼓励学生们要学会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多方式去解题,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更好。从答案上来讲,4x(5+5)=4x10=40这样的答案没有毛病。可能因为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所以才打了叉。
如果我是批改的老师,我会给学生打勾,并在旁边写上鼓励语,并引导孩子尝试用乘法分配律的解题方法再做一遍。这样既引导鼓励了孩子从多方法入手解题,又不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写在最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培养孩子科目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鼓励性的引导比打击性的教育更有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做同一题作业的两个孩子,作业做对被老师打勾的孩子和做错被老师打叉的孩子的心情都是截然不同的。做对的孩子开心,而做错了的孩子失落,如果再加以言语上的打击,孩子很可能会对这一科目失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以鼓励教育。
你怎么看待4x(5+5)=4x10=40被老师打叉的呢?欢迎各位留言交流
(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山村老师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