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哪两个女人,一个延续清朝一个加速清朝灭亡?
清朝历史上出现过两个对朝政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女政治家:一个是孝庄皇后,慈禧太后。同时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对比感最强的两个女人。
孝庄和慈禧在清朝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但结果却相反,一个延续清朝统治,一个而加速清朝灭亡。
孝庄一生经历了清初三朝政局的变化,在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境况下,精心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在清军入关、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慈禧一生经历了清末三朝政局的变化,两次政变,三次垂帘,最终成为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的悲剧人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孝庄皇后出生于公元1613,姓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
公元1625年,13岁的孝庄带着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在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了后金的新都辽阳。成为34岁的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的侧福晋。
公元1636年,祟德元年,皇太极改号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她生三女及皇九子福临。福临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其孙玄烨嗣位,被尊为太皇太后。由于她是太宗皇太极的妃子,谥号孝庄,又因她的儿子和孙子都做了皇帝,所以史称“孝庄文皇后”。
其实,在皇太极时期,孝庄皇后就“赞助内政,越既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
孝庄皇后一生有多次垂帘听政的机会。比如福临继位的时候,只有6岁,孝庄皇后31岁,正值盛年,精力充沛,可以说垂帘听政太容易了,但孝庄没有。
后来孙子玄烨也就是康熙皇帝继位时也只有8岁,孝庄皇后49岁,体质尚健,阅历更广,经验更为丰富,可谓是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重要人物。这个时候朝中没有多尔衮,如果说福临继位的时候,朝中有多尔衮,但现在康熙继位,朝中无人敢抗衡孝庄。可以说垂帘听政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当时还有人上书明确要求孝庄皇后垂帘听政,结果遭到她的严词拒绝。
说实话,这比慈禧在咸丰十一年(1861)处心积虑要垂帘听政时的条件和环境优越得多。但孝庄皇后放弃了这一切机会,她无强烈的权欲,更不想出头露面执掌大权,她只想尽心辅佐儿孙以成大业,成为一代令主。
比如在平定三藩叛乱的战争中,孝庄皇后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非常关心战局的进展,想到前线士兵的辛苦,经常发散宫中金帛加犒。康熙十四年,内蒙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藩叛乱,清军无力北顾之机,兴兵作乱。就在这紧要关头,孝庄皇后一边要康熙沉着应战,一方面遣使招抚,观其虚实,提出各种建议。
而且孝庄皇后特别节俭,拒绝奢侈。她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她宫中的器物坏了,能焊的焊,能修的修,尽量不换新的。她的这一美德影响了整个宫廷,影响了皇帝。皇宫上下厉行节俭,宫中开支之少为前代所未有。
节俭的同时,她曾多次把宫中节省银两赈济灾民。顺治十一年,发宫中节省银四万两赈恤灾区百姓。顺治十三年,得知畿辅地区连年荒歉,又把宫中节省银三万两散给灾民。她的这种注意节省宫中开支,赈济灾民的做法,一直影响到康熙、雍正两朝。
纵观孝庄皇后的一生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历四帝。他后既具雄才大略、挽狂澜于既倒的政治家气魄,又淡泊名利、仁慈护下、黜奢崇俭,一心一意抚育子孙成材。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我们再看看看慈禧的所作所为。
与孝庄的淡泊名利不同,慈禧这个人权力欲望极其强烈,为了大权在握,处心积虑。首先她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欣铲除八位顾命大臣。我们知道公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还实行“(太后)垂帘(八大臣)辅政,盖兼有之”。
所以,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欣干掉肃顺等八大臣。干掉顾命大臣后,慈禧又看慈安好欺负,所以,她处处争强好胜,所以在处理家事、国事上,只要无碍朝政大端,一向以慈禧的意见作定夺。
因此,慈禧架空了慈安。后来慈安去世后,她已无任何障碍,大权独揽。我们可以看得出,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她是一个权力痴迷者,而且非常善于玩弄政治权术,具有翻云覆雨、为人阴狠、手段毒辣等独特政治手腕。
而且慈禧很奢侈,她是一位懂得生活、善于享受生活的女人。她对吃、穿、住、行、玩都很讲究,很内行。她喜欢花卉,喜爱养犬,更喜爱收藏古玩珍宝。这些都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的。
众多史料显示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随便举几个例子,慈禧60岁的生日的时候,为自己的生日准备的首饰合黄金1万两,白银38万两;置办衣服花去黄金23万两;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道路的景点设置与装饰,花去白银240万两,一个生日约花了白银1000万两,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经费。
这样的人最终将大清王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实际上,慈禧去世没几年,大清就亡了。
所以,我们从慈禧的所作所为来看,这跟孝庄差距太大,二人真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因此,结果不同。孝庄延续清朝统治,慈禧加速了清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