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怎么复习

 我来答
飞欢我有
2021-12-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1、尝试回忆复习法一种独立地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回想一遍,自己考自己,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的复习方法。有人把这叫做“过电影”,即在头脑中把上课的每个关键问题“放映”一遍;也有人把这比喻为“反刍”,就像牛一样,在休息时让食物重回口腔,细细地加以咀嚼。尝试回忆有四个好处:①可以检查当天的听课效果。回忆时,可以边回忆边对照书;也可以回忆后看书。为了专心回忆,也可以在草稿纸上把回忆的主要内容写出来。②可以提高记忆能力。③可以提高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④可以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

  2、浓缩复习法把所学各科的教材按一定的科学系统自编提纲,高度概括后“把书变薄”,浓缩记忆内容的一种复习方法。浓缩的原则应是:①要有科学的体系。就是要把大量看起来是单一的,需要死记硬背或逐个理解的知识内容,有意识地归并到某个知识体系中,从横向、纵向形成有机联系,组成一条知识链。②要抓住关键。在概括知识内容时,要抓住关键的知识点,前后联系,纵横结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浓缩复习并没有固定模式,或列表式,或图示式,可以因学科知识特点和复习者学习的特点自行创造。总之,要把大堆需记忆和理解的公式、概念、定理、方法、技巧概括起来,高屋建瓴,求得整体效应。

  3、复习基本法通过温课回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有:①过度复习法。就是集中在一个时间内进行超过所需次数的复习。但不是次数越多越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复习达到熟记的程度以后,再用取得这种效果所需的时间和次数的百分之五十继续复习,效果最好。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次复习。②循环复习法。学完一部分知识后,及时地进行一次复习。学完下一部分知识后,再进行第二次复习。这次复习要包括第一次复习过的内容。如此继续下去,一环套一环,学到一定阶段,再把整个复习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一单元复习后,都要搞一次小循环。这种方法适用于阶段性复习。③重点复习法。就是在复习时不面面俱到,而是抓住知识重点——构成知识体系的“关节点”,也就是构成章节“骨架”展开复习。④尝试回忆法。⑤实践操作法。复习时,结合知识点的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实际操作如造句、解题等。这对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和提高能力大有益处。

  4、复习意义明确法复习时通过综合归纳,就能探索出篇章单元甚至全册的主旨,掌握知识的要领,去粗取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飞跃和升华。

  5、复习任务落实法复习的任务大致有三项:①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②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③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而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通过反复的、有效的刺激来强化记忆,所学知识就会慢慢遗忘。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学到完整的知识。难免出现漏洞和欠缺。通过复习,自已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这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对复习应注意克服两种片面认识,一要克服复习光是为了考试的倾向,避免只在临考前进行复习的做法。二要纠正复习时只简单地重复学习知识而很少开动脑筋的弊病。

  6、联想复习法在复习时,不仅熟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且尽量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这种复习方法叫联想复习法。联想复习有三种方式:①接近联想。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从而把有关知识串联起来。②类比联想。由这一知识点联想到与它性质相似的知识点。③对比联想。由这一知识点联想到与它性质对应的知识点。例如,复习英语单词,可以把大小、上下、左右、前后、好坏等进行对比联想。许多知识都可以用联想法把它们联系起来。

  7、讨论复习法复习时,几个人在一起针对某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迪,这就是讨论复习法。讨论复习要注意:①参加讨论的人数以3-5人为宜,且要程度相当,学力相近,这样才有展开讨论的基础。②讨论复习要在个人复习得较为成熟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提出疑难,展开讨论。③讨论时不要盲目从众,要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当大多数人的答案或解题方法比较一致时,可以问问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和其他答案吗?也不能固执已见,而应该抱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的态度。

可能要下雨了5058
2014-10-11 · TA获得超过1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3.3万
展开全部
1、提前复习,临时抱佛脚会手忙脚乱的 2、认真上好复习课,不要落下没掌握的知识点 3、尝试分类复习(比如语文学累了做数学题,做烦了再背背政治……) 4、要有轻松的心态,不要想太多,但绝对不是意味着可以放纵 5、遇到不懂的问题马上问老师或同学 6、把之前做错或者不会做的题目重温一遍,有时间可以重做一遍考生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层次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后,中考时还应掌握科学的应试策略。所谓应试策略就是科学的应试方法,这对于实现中考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一. 要对各科试卷有一个基本认识。关于题型问题,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考生已经比较清楚了。这里要强调的是容易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问题。容易题在全卷120分中占60-65分,中档题在试卷中占35分左右,难题占25-30分。从上述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低档题占全卷总分的八成,也就是100分左右。在总复习中应当把这部分做为重点,在考试答题时也应把这部分做为重点。每年我们在阅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容易的题丢分多”,“会做的题做错了”,这实在是可惜。“慢做会的求全对”,这是个基本策略。千万不要一看会做就马虎,要静下心来,一步一步的回答,确保会做的题全做对。 二. 要认真审题,认真计算。审题不认真,计算不仔细这也是每年中考都要发生的问题。要静下心来,至少看两遍再做答。有些考生答题时容易产生定势,一看题,见过,拿起笔来就答,结果错了。要克服定势思维,特别是熟悉的题,更要认真审题,看看人家给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搞清了再下笔。计算马虎也是常见病,把会做的题答错了这是考场上的最大遗憾。 三. 选择题要十分谨慎。语文、数学的一卷,外语的二卷是客观性试题,一般都是四选一。命题者给了四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三个是错误的。但是这三个错误选项要对正确的选项构成干扰。“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这是命题者的初衷。优秀的考生怎么干扰也不糊涂;一些考生一干扰就糊涂;更有个别考生不干扰就糊涂。这取决于考生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概念是否清晰,计算是否仔细。除了认真审题,积极思索外,要珍惜第一判断。答完题检查时,可以推翻第一判断,但要十分谨慎。 四. 不放弃每一道题。对于一般考生来说,有些题稍微难了一点,因为是选拔性考试,要有一定的区分度,所以要有一小部分难题。中考也是分步赋分,做对一步就可以得一点分,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认真审题,能做几步就做几步,一直到做不下去为止。 五. 认真对待写作题。写作题是考查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道大题,写作题占60分,是三科总分360分的六分之一。减少考试科目进而减少了总分,无形中提高了写作分数的比重,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对待写作这个大题。“跑题作文年年有”。咎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审题不仔细,审题是写作之前的第一关,是定位,定方向,审题不仔细,方向不正确,写得再好也没用。二是猜题、押题造成跑题后果。脑子里有几篇范文,或者脑子里有了固定内容,不顾题目的具体要求,生拉硬扯,生搬硬套,穿靴戴帽,结果是洋洋洒洒,离题万里。复习中要看优秀作文,看看人家怎么构思的,怎么表达的。考试时要依据题目的要求,重新构思,中考作文切题是第一标准。复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素材,特别是思想素材,要体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原则,要体现时代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中考写作试题考查的是同学们知识的积淀,思想感情的积淀,写作方法的积淀。平时要多看、多想、多练,考试时就可以做到“下笔如有神”。 六. 做完全卷要认真检查。中考与高考不同,中考试题量有一定控制,许多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在答完全卷后,完全有时间再检查一遍。什么叫做“检查一遍”?就是再做一遍,再重新思考一遍,首先要看有没有漏答的题,然后再一道一道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对答案。计算题要拿起笔来再算一遍,语文题的错字和标点要矫正、核实。许多考生在检查过程 又改正了错误,提高了成绩,这也是中考答题的一个规律。 有了扎实的知识,有了良好的心态,掌握了应试策略,同学们一定可以取得中考的优异成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10-14
展开全部
想要让成绩好起来,除了要努力刻苦外,还必须养成良好的读书方式。那么要怎样才能提高成绩?提高成绩的途径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1注意整理:读书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只有积极主动地读书,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2战胜自我: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有些学科的知识点是需要记忆的,可以早晚看书,要充分使用好时间。在我初三的过程,我的注意力时常很不好,上课总是记不住,致使各科的成绩都很差。接着找到了开启智慧的特斯拉潜能开发,看完之后,情况才开始改善。我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都得到了改善,读书不再犯困,成绩都变好了。相信你也可以,不要放弃!
3课后要回顾之前学的知识:不要离开课本,要以课本为基础的。睡觉前,要把白天新学的知识回忆一遍。要有计划的掌握基础知识,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
追答
希望百度能够帮到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