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8这档节目有哪些看点?
《最强大脑8》开播之际,制片人王刚发长文解读这一季的节目理念以及新赛制。首先,他谈到节目组对“优秀”一词在理解上的转变:“很多人都认为优秀是一种基因。在做《最强大脑》的几年,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我们试图去‘寻找’最强大脑。后来,我逐渐发现舞台上那些优秀的人似乎存在着某种定律,我们便试图去‘破解’。
最强大脑8这档节目有哪些看点:启用“脑力天梯榜”
在这一季的赛制设计阶段,节目组找到教育学、经济学资深教授科普人力资本和筛选理论。节目赛制的第一项调整是启用“脑力天梯榜”,采用“积分赛制+末位淘汰”模式:每轮竞赛后,按照成绩,选手会获得相应积分。随着逐轮比赛进行,节目会不定时“锁分”淘汰总积分排名靠后的若干名选手。这也意味着,选手不会因为一场比赛发挥失误而遭到淘汰,但最终留在榜单上的“六强”,也不会是纯靠运气的选手。
一直以来,《最强大脑》比赛项目专注考核选手的“硬实力”,即六维基础认知能力:推理力、创造力、空间力、记忆力、观察力与计算力。而这一季,节目组全新引入对选手“元认知能力”的考核。王刚解释:“简单说,元认知就是人们对于自我的定位和调节——是不是能准确评价自己的实力;在风险和机会的路口,是否能基于对自我的清晰定位从而进行最有胜算的博弈。”所以,这一季新增了“对选手自我认知、任务认知、策略认知的考验”。
在《最强大脑8》首播集中,88位选手首先要盲猜自己的初试成绩,标明对应排名的座位。等待所有人完成首轮选择后,主持人蒋昌建宣布真实排名,重新排座次。而在第一个项目“玲珑拼图”的比赛阶段,赛制启用“天梯风暴”模式:若选手在限定时念逗枣间内完成挑战,本轮积分可新增50%;若没有完成,则本轮积分要减少50%。最终,只有潘必睿一人勇于选择接受挑战,并最终成功。王刚表示:“认知自我,评判风险,调整策略,这是优秀的登顶者心里的一杆秤。”
节目看点:团结互助
《最强大脑8》对选手人设的打造,要比以往更全面、更有温度。首播集中,节目重点呈现的选手都成了热搜高频词。一瘸一拐走上舞台的孙叶芃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他患有先天性脊椎裂,5岁时同龄人都在公园玩耍时,他已经接受过4次大手术,此后一直在做艰难的康复训练。从容自信地面对病痛和旁人眼光。现时,孙叶芃指运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数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他还是一个魔方高手,在世界魔方协会比赛拿过10次冠军、10次亚军、12次季军。
这季节目还迎来了首位10后选手、9岁生日周弋岚。他是在仔拆B站拥有20万粉丝的Up主“小学生Vita君”,经常分享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粉丝送他外号“当代柯南”。小弟弟上场后,瞬间成了“团宠”。周弋岚也不怯场,他面对镜头很放松,说话有条理,还会开玩笑。
在首播集中,节目也集中呈现了学霸的另一种温度——团结互助。备战“玲珑拼图”项目时,题目难度大、时间紧,但选手们还是会互相分享“解题思路”,将方法教给毫无头绪的同学,完全忽略彼此的竞争对手关系。例如,刘斌就把方法教给了王梓晨、黄惠玲和周弋岚,“学生们”都以高分完成了挑战。但由于他教得太投入,自己没空练习,最后反而没完成挑战任务。此外,当王天洋因初试成绩低于自我预期而陷入崩溃情绪时,选手们也都纷纷前去暖心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