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需要修的是什么心?

 我来答
法华三昧
科技发烧友

2021-07-17 · 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随缘现空现有
法华三昧
采纳数:1149 获赞数:2539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修心,包括两个方面:
1、改凡夫知见为佛之知见。人的认识是颠倒的,佛是正知正见,所以有个学习和开悟的过程,等你学明白了,你的世界观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懂得了什么是佛,世界的实相是什么。这个时候你的心已经不是凡夫的心了,是佛心,这是质的变化。
2、改掉毛病习气。你已经是佛心,可是长久以来的习气毛病还在,还会用凡夫那一套对待外面的一切,所以需要改,需要修,这可以说是量的变化。
没有质的方向,量是无用功,所以要先明心见性
旅凝桖J7
2021-07-11 · TA获得超过40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8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在佛陀的眼里,整个社会都是由因缘所构成。阿含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缘分所牵引着,不停地发生着各种联系。这种联系,还不止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存在着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正因为如此,整个社会才能进行有序的演变。
《华严经》中说:“假使千百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没有事情的起始,就不会有结果。这个起始,就是一个人造下的业。无论善业还是恶业,都是因缘而起。因为有业,所以必然会有一个结果,所以也称之为“业果”。一个人不造下业,也就是不造前因,就不会有后面的业果。这种业果,无论历经多少劫,它都不会消亡。

佛教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为什么菩萨会畏因呢?其实菩萨并不畏因,她是心无所动的。看起来好像不会与任何人发生因果关系,就好像是怕一样。而凡夫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业,甚至在《地藏经》中说:“我观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始终在造业和还业当中打转,无法脱离这种终极的循环。因为造了业就要还,在还的同时又会造下新的业。
但是,如果一个人与佛有缘,他的人生就会发生一些细微的改变。最后逐渐由细微慢慢扩大,最后能证得涅槃
我们在世俗中生活,所有的事情,都存在一个心念的问题。一个人不断发出好的念头,他就会造下善业;一个人不断地发出坏的念头,他就会造下恶业。所以佛经中有这么一句话:“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意思是你的行为是你的念头所主导,在好的念头下,你就会做好事;在坏的念头下,你就会做坏事。
所以修行,就是先要改变人的心,这就叫修心。
而如果一个人能发现这一点,不断地给自己加强善的念头,就会不断给自己造善业。佛教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这个原理。当一个人做的善事越来越多,他的恶念几乎就不存在了。到最后,他就会进入涅槃。因为他已经没有恶的东西了。在佛教中,一个没有恶念的人,就是清净的人,无染的人。像这样的人,就应当去无染的地方,比如极乐世界、琉璃世界等等,去这些地方享福。
这就是佛教中一直要人修行的原因。但是很多人,未必知道其中的这个真相。
这个世界还存在一个现象,你越趋向善良的时候,你所接触的人群、事物,都是善良的。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眼里,就只有善良。当一个人善心越来越大的时候,即使有人欺负你,你也不会去还击。那个时候你就发现,并不是你不还击,而是你发现欺负你的人,其实内心很苦。而且会发现,他为什么会欺负你呢?因为你有他没有的东西。而这种东西,你给他,他也无法得到。真的有一天他得到了,却无法享受,甚至更痛苦。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很多人说,求不得是一种苦。其实,求到了,但是你享受不了,会更痛苦。因为你的心,无法让自己安然地享受那份得到。所以修心,就是要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坦然,变得更加淡然。来则受之,失则受之。无论得失,都无法牵动自己的那颗心。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真正的修心,就是要让心达到这个地步。达到这个地步有什么好处呢?
刚才说“菩萨畏因”,一个人达到心无所动的时候,就不会再造下新的业,也就不会有因。那么面临他的,就只有果。当他把所有的业全部偿还完毕,没有了任何缘分的时候,就跳出了这个由因缘所构成的娑婆世界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佛经中在“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后面还有这么一句:“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因为他不具备这个世界的因缘了,所有的因缘了尽,就称之为“不受后有”,达到这个地步,最少他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了。
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只有修心,才能真正跳出因缘的生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QDWXZ123456789
科技发烧友

2021-07-17 · 有一些普通的科技小锦囊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944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656万
展开全部
修五蕴心,色受想行识。色是四大地水火风,就是物质能量方面的,受想行识是思想意识方面的。生命的思想意识行为以四大为载体,形成种种生命活动状态。修心,就是修的这些生命活动状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