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李白的晚年过的很悲惨?
李白作为我国大唐时期,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一生仗剑行天涯,朋友遍天下。他的诗词成就极高,在后世的知名度和传播程度也非常广,也影响了众多后世的诗词大家的文风,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居然也和名将戚继光一样,晚年过得相当凄惨。
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在于李白年轻时快意人生以及识人不明的恶果体现。以李白的才华和名气,在哪里不能获得较好的生活待遇呢?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李白晚年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后果。
畅快的人生背后,是晚年糟糕的健康状况
李白在年轻时候,除了剑术了得,在诗词方面的成就早就声名鹊起。盛唐时期国家力量的宏大,也影响了李白的性格和创作风格。加上他多年在外,浏览祖国的大江南北,激发了他对于大唐发自内心的尊崇和自豪。
所以,遇见好友,自然值得高兴需要好好喝上一顿。看到大好河山,心中豪迈之气奔放,也来一杯助助兴。路上遇到朝廷对外战争的胜利,自然也需要好好来一顿。到了最后,李白养成了作诗也需要酒后才能实现的习惯,而这一点,在电影《妖猫传》里面,也有体现。
但须知,如此嗜酒,对于健康而言绝对不是好事。关于李白的死因,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两种就和过度喝酒有关系。由此可见,嗜酒如命的习惯,是很有可能让李白在晚年,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识人不明,秉性使然,仕途坎坷
李白的才华和名气,是可以很容易做官施展自己心中抱负的。曾经,唐玄宗就很看好他。但是李白就是不高兴,借着玄宗赏识的机会,让当时最有权势的宦官高力士脱靴。虽然高力士当时没发火,但并不代表高力士记性不好。后来李白是仕途极其坎坷,是否有高力士的一番助力,也未可知啊!李白这种“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的处事态度,对于他的仕途和人生都会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
在安史之乱以后,李白又莫名其妙地参与了李唐皇室的纷争当中,因为这个错误的决定,李白被投入监狱。虽然后来出狱了,但这样的李白,就算才华再出众,也没有高官显贵敢用他,和他结交的,除了挚爱亲朋,也没有什么有权势的人物了。李白在晚年更爱酗酒,逃避现实。如此心境和政治背景之下,焉有优渥的生活?
子女凋零,晚年生活不保
李白的感情生活虽然还算丰富,有两位妻子和两个同居的女性,尽管如此,可能是因为习惯酗酒,李白的子女并不多,能够长大的几个难以对李白的晚年生活有所帮助。长子李伯禽,并未继承李白的惊世才华,一生未曾入仕为官,一生平庸,还有一女,出嫁后病死。
还有一子叫李颇黎,并未有具体的记载,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要么是他死去地很早,要么就是比他的哥哥还要平凡。而这样的境况,显然对改善李白的晚年生活,没有任何帮助的。
结语:所以李白纵然拥有绝世之才,但是性格桀骜,不为上官所喜,识人不明,跟随错误的上级,造成仕途被毁,因为酗酒,造成子女凋零,对于下一代的教育也没有尽到责任,所有的子女都泯然于众人。造成自己晚年健康状况不佳,子女却帮不上忙,只能在孤苦伶仃中死去。
这何尝不是盛唐瓦解于安史之乱大背景下的众生相,又何尝不是李白个人的悲剧呢?一代诗仙以这样的晚年过世,何其悲也?
说起伟大诗人李白的晚年生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穷困潦倒,整日酗酒,病死他乡。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即今甘肃秦安。隋末其祖因罪被流放到碎叶城。即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唐属安西都护府管辖。五岁随父迁回绵州昌隆。即今四川江油,居青莲镇。故尔称之青莲居士?他的少年时代即在此度过。在耳山读书。天资聪颖,学富五车。遇老夫人铁杵磨成针的启发。发奋读书。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天宝元年,因人举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写了许多诗歌。后因奸人所迫,离开长安。四处游玩。安史之乱又鬼使神差站错了队,被迁连下狱。后遇赦反回。诗人受此不白之冤。性情大变。又出走四游。身体也大受影响。游走于金陵,宣城等地。宝应元年,762年,李白无奈前去投靠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其年十一月病卒于此。诗人一生包负远大,然一生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六十一岁便于世长辞。
有诗为证:如李伸诗句:沉香亭北公何壮,采石江头事已非。为叹淋漓宫锦月,泪如滴酒欲沾衣。又如《冬日有怀李白》中描写的“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再如《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的“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李白死后,其好友白居易写的诗句“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去。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可见,晚年李白的生活景况凄惨无比,孤独一人客死他乡。我觉得李白晚景凄凉与他心高气傲的性格和当时社会动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