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究竟有多可怕?
非常可怕。
慢性高血糖会带来全身多系统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52.2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并发症[1],上海市区3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可达63.9%[2]。而糖尿病肾病又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但在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与综合干预等措施,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促使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病变
可先“自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也是逐步进行的,为了避免病变进展到严重阶段,糖友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判,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蛛丝马迹”。
1尿中泡沫增多
尿中泡沫增多一般提示有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随着尿蛋白量增多,糖友还可能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化验尿液。
2视物模糊
糖友出现视物模糊,要当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糖尿病肾病一样,均属于糖尿病的小血管病变,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因此,许多糖友出现视物模糊时,也要警惕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可能,应及早就诊眼科,行眼底镜检查。
3夜尿增多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糖尿病肾脏早期即可出现,即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
因此,当糖友出现以上症状时,即可进行初步判断,立即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有早期表现时
进一步接受官方“判断”
1尿蛋白/肌酐比值测定
尿中泡沫增多提示有微量白蛋白,而尿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公认发现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筛查方法。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但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多达0.15克/24小时以上时,称蛋白尿,其持续阳性代表了肾脏发生病变。检查时,糖友需空腹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避免在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或血压、尿路感染等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
此外,对于无症状的糖友,也应每年进行尿蛋白的筛查检测,以期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2肾小球滤过率检查
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无尿蛋白异常,其肾脏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即血肌酐升高,此时可应用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过滤e-GFR,其是评估肾功能最好的方法。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80~120毫升/分左右。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
3肾小管功能检查
通过此检查可发现有无肾小管损伤,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4尿蛋白排泄率
既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
一旦测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至20~200微克/分钟,则考虑糖尿病已影响到肾脏,发生了肾脏损害。如果尿蛋白排泄率大于200微克/分,常规尿蛋白定量大于0.5克/24小时,即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其病情发展为不可逆,但通过控制血糖、血压等可延缓其发展。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如果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是不良的预兆,多在1~5年内出现肾衰竭
2018-07-31 广告
对于急性并发症最常见的是低血糖昏迷,任何原因导致的血糖低于正常以下,而且快速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叫低血糖昏迷。第二个是酮症酸中毒昏迷,常发生在初诊的1型或2型糖尿病,主要是糖代谢当中缺乏胰岛素,然后酮体产生增多,导致血过酸引起神经系统昏迷;第三个比较常见的是高渗昏迷,常见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尤其老年人,主要是脱水导致,血糖慢性升高,高渗引起神经系统的反应。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最常见的是心梗、脑梗、血栓形成;小血管或微血管病变最常见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眼底可以出血、血管瘤形成;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指、脚趾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疼痛痛觉异常;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出汗异常,出汗的感觉跟正常人不一样。还有便秘腹泻交替;肾脏小血管、微血管异常,可以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使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所以说所有的影响微血管导致功能异常的均叫慢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