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有云南特色的歌曲——云南山歌
展开全部
山歌,是一部写满音符的百科全书。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山歌,上千年来在一代又一代地传唱。跟着山歌游云南,有婉转动听的旋律,有特色浓郁的民俗,有惊艳时光的风景,更有致敬岁月的温情。
—
“蒙面情歌之都”者嘎
者嘎村是个好听的名字,在元江县城东南边的者嘎水库旁,极目之处,村里都是一层又一层的土掌房,错落有致。
一般而言,傣家的土掌房建在绿树荫蔽的缓坡上,多为长方形,一楼一底。者嘎村一幢幢整齐的平顶土掌房早在民国年间就建在绿树环绕的者嘎水库边,是个典型的水傣村寨。远处看,整个村落就像铺在缓坡上的层层梯田,井然有序。两户人家间的距离有的仅一墙之隔,密密匝匝;有的地方,从一户人家的房顶就可以直接跨到另一户人家。由于者嘎的傣族传统民居保存完整,很多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2013年,者嘎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小村一时为世人所关注。
者嘎是名副其实的“蒙面情歌之都”,村里上到年近70的老人,下到20来岁的姑娘、小伙都能来上一两句蒙面情歌。村里高大的酸角树、芒果树见证了村寨的古老,翠绿的芭蕉树以及娉婷的槟榔树仿佛在讲述着美丽而难忘的爱情故事。当地人白琼兰说,唱情歌时,傣家男女各站一边,遇到心仪的人才可以对歌,有“哪个好看,就唱哪个”的说法。
“敢唱情歌把手牵,情歌越唱越爱恋;五月花街年年唱,情哥等着情妹来。白天唱到日落山,夜晚唱到月团圆。”每到农历正月初五和五月初五,傣族男女会身着盛装,赶到热水塘,参加蒙面情歌会花街节。老人们话说今昔,青年人唱歌跳舞,小孩子们嬉戏打闹……人们还会用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祛除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一年。
以歌为媒,以歌会友,以歌定情,流传上千年的蒙面情歌会花街节在发展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形式,因此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金沙江边吟唱水田情诗
丽江市华坪县水田村寨里,老一辈们连续三天三夜对唱情歌的佳话被所有水田人津津乐道。村中,唱歌没有任何评比形式,谁唱得好,就会被公认为歌王。
水田村寨
起初,情歌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搭白(搭腔)。“放牛放到对门坡,石头粝脚眼泪多,小哥还是单身汉,不比别人有老婆。”这段通常是唱给做针线的女孩,意为“我没老婆,没人做鞋子给我穿。”当地人介绍,50年代以前,男女相识都是通过情歌,一个男的在走路赶马,看到女的打包谷,或者在做针线,想搭白就用山歌表达。
华坪水田人是彝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山歌文化。在大多数彝族聚居地,情歌的语言比较随意。水田情歌则和古诗文一样,有词牌,每句都是工整的七个字。根据喜怒哀乐、场合不同,词牌也不同。自娱自乐或触景生情可以唱“耍调”,送亲就唱“送亲调”,经过其他村寨有“过村调”,想起什么唱什么时也有“散调”。
跟随唱歌的情景变化,水田人即兴编词演唱。但水田人唱情歌有禁忌,长辈和晚辈不能在跟前。
坡芽歌书 一个图案代表一首歌
月亮、鹧鸪、霜霰……81 个图案记录着一对恋人从相知、相恋、相惜到白首入土化作双生笋的故事,现代人所执念追求的最纯美的爱情被完整地记录在这块宽约 1 尺、长 2 尺有余,被称作“坡芽歌书”的土布上。经壮乡人开口一唱,情意绵绵流淌,情景历历在目,听客融入其中,时而激动、时而落泪、时而欢笑,最终归于平寂。
坡芽歌书是在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发现的,2011年6月,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坡芽歌书的里81个符号代表着81首歌,歌书分男女对唱,最末首歌为男女合唱,民歌格式为五言四句至几十句不等,共有23个调子,每首歌都有不同的寓意。
坡芽村里有两棵并排而生的榕树,当地人称为“夫妻树”,吃过晚饭,村里人会如遵守“契约”般地来这里对歌。皎白的月光洒下,领头的青年用壮语高喊一句“天上星星千万颗,地下壮歌千万首”,大家便会同声应和。对歌过程中,小伙看上了姑娘,姑娘也看上了小伙,就开始单独对歌,有的时候兴致高昂能唱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大家就直接上山劳作;有时候散得早,会留下一两对情深的青年唱到鸡鸣,越唱心里越甜。
传唱坡芽歌书的地方并不仅仅局限在坡芽村,近有10公里外的六益村和者宁村,远到距离剥隘镇70公里的那贯村,这些地区的老人都会唱坡芽歌书,并能辨识符号。在富宁剥隘一带的壮族聚居地,“岁岁歌圩四月中,无论白叟与黄童”,赶“珑端”成为青年男女对歌结识的好去处。
除了坡芽歌书,当地的壮族人几乎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劳作的时候看见树上的小鸟在叫,也编上一曲,累了也会唱上一曲解乏,即兴创作很厉害。
彝族村寨里 “弯弯绕绕”唱撒尼情歌
离石林县城不远的大平地村,是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民间有句俗语:“撒尼的歌,阿细的乐(跳乐)。”撒尼村寨的人较善于歌唱,阿细男女善于舞蹈。撒尼人软软的情歌,总是要配上独特的乐器才完美。
撒尼情歌里主要的伴奏乐器包括竹笛、树叶、月琴、三弦、口弦。约会时,小伙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调;小姑娘则用口弦或者随手摘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一般来说,三弦、竹笛是阿黑哥专用,口弦、树叶是阿诗玛专用,几种乐器演奏的效果不同,唱情歌的氛围也不同。
来到彝族撒尼村寨里,随时都能听到悦耳的歌声,爱唱的彝族撒尼人不论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是在家里围着火塘烤土豆,都会随心哼上几句。“撒尼人含蓄,以前都不敢跟着长辈学情歌,只敢自己偷偷学,成年后每当吃完晚饭,听到外面有三弦响,就会约上村里年纪相仿的姑娘悄悄循着三弦响的地方去。”撒尼人昂美仙介绍。
现在,彝族撒尼人唱情歌已经不分固定的场合或年龄段,年轻的唱,年长的也唱。撒尼情歌也已经不再只是情歌的范畴,它已经升华成为撒尼人生活中朗朗上口的歌曲。
苗族情歌 以歌为媒寻得好姻缘
每年正月初三至初六,文山州马关县都会举行“踩花山”。期间,成千上万的苗族男女身着盛装来到山坡会场,吹起芦笙,跳起欢乐的芦笙舞,自择对手、成双成对地唱情歌。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蜂拥而至,不但有湘西、黔南的苗族同胞,还会有美国苗裔的身影。
苗族是崇尚自由的民族,因此以歌做媒的目的也是为了寻得好姻缘,夫妻一世和睦相处。花山节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婚结友的美好时机。“对歌开始时,一般都是些公式化的套歌。”多年在花山街上“观战”的罗廷书说,男女双方都要相互颂扬一番,这也是唱歌的规矩,是不可缺少的礼貌。
接下来,小伙子要主动唱上两调求爱山歌,看中某一个姑娘,便撑一小花伞覆罩住小姑娘。如果小姑娘也有情,便以山歌对答,反之则以无言对答或躲开小伞表示拒绝。歌会的有趣之处不仅仅在于结交男女朋友,对歌时的“欲擒故纵”“欲说还休”“步步紧逼”也是考量对歌双方智慧的一种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文山苗族民间音乐普遍流传的就有近70种曲调(包括民歌、说唱和器乐曲),曲调类型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苗族寨子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传统的生产方式、淳朴的民风,更能激发当地人的艺术想象力。
白族情歌 传唱千年的绵绵情话
白族人以对情歌的方式传情达意早已约定俗成,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等庙会为青年男女提供了对歌相识的机会,最为出名的当属石宝山歌会,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姑娘和小伙纷纷来到大理州剑川县,在歌会上对情歌、寻意中人。
与直白地表达爱意不同,白族将情话编进歌里,唱给对方听,在心意相通的有情人心里,这绵绵的情歌远比一句“我爱你”来得温婉动听。白族情歌是表达爱情最风趣、幽默、智慧、艺术的形式和结晶。
白族对情歌的传统非常悠久,据考证,石宝山歌会这一习俗至今已有千年 历史 ,它还被列入了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白族情歌不拘一格,曲调悠扬婉转、热情奔放,歌词又活泼跳跃、妙趣横生。
当地人介绍,以前每到歌会那天,去石宝山的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长龙,完全像在赶一场庙会。参加歌会的白族姑娘略施粉黛,衣着光鲜,素白底衣上绣着精致的花纹,配以颜色亮丽的头饰、围腰等;白族小伙子胸前挂一架别致的龙头三弦,着装整洁笔挺,英俊帅气。
现今,没有人再站在那里对歌,只剩顽皮的猴子不时在林间穿梭,灵动至极。沿路而上,能看到很多小贩在路两边搭台做生意,烹调一些可口的地方特色小吃,飘来阵阵香味,还有很多在兜售白族情歌的音带和光盘。
—
“蒙面情歌之都”者嘎
者嘎村是个好听的名字,在元江县城东南边的者嘎水库旁,极目之处,村里都是一层又一层的土掌房,错落有致。
一般而言,傣家的土掌房建在绿树荫蔽的缓坡上,多为长方形,一楼一底。者嘎村一幢幢整齐的平顶土掌房早在民国年间就建在绿树环绕的者嘎水库边,是个典型的水傣村寨。远处看,整个村落就像铺在缓坡上的层层梯田,井然有序。两户人家间的距离有的仅一墙之隔,密密匝匝;有的地方,从一户人家的房顶就可以直接跨到另一户人家。由于者嘎的傣族传统民居保存完整,很多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2013年,者嘎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小村一时为世人所关注。
者嘎是名副其实的“蒙面情歌之都”,村里上到年近70的老人,下到20来岁的姑娘、小伙都能来上一两句蒙面情歌。村里高大的酸角树、芒果树见证了村寨的古老,翠绿的芭蕉树以及娉婷的槟榔树仿佛在讲述着美丽而难忘的爱情故事。当地人白琼兰说,唱情歌时,傣家男女各站一边,遇到心仪的人才可以对歌,有“哪个好看,就唱哪个”的说法。
“敢唱情歌把手牵,情歌越唱越爱恋;五月花街年年唱,情哥等着情妹来。白天唱到日落山,夜晚唱到月团圆。”每到农历正月初五和五月初五,傣族男女会身着盛装,赶到热水塘,参加蒙面情歌会花街节。老人们话说今昔,青年人唱歌跳舞,小孩子们嬉戏打闹……人们还会用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祛除旧年的污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一年。
以歌为媒,以歌会友,以歌定情,流传上千年的蒙面情歌会花街节在发展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形式,因此也被誉为“东方情人节”。
金沙江边吟唱水田情诗
丽江市华坪县水田村寨里,老一辈们连续三天三夜对唱情歌的佳话被所有水田人津津乐道。村中,唱歌没有任何评比形式,谁唱得好,就会被公认为歌王。
水田村寨
起初,情歌多用于男女之间的搭白(搭腔)。“放牛放到对门坡,石头粝脚眼泪多,小哥还是单身汉,不比别人有老婆。”这段通常是唱给做针线的女孩,意为“我没老婆,没人做鞋子给我穿。”当地人介绍,50年代以前,男女相识都是通过情歌,一个男的在走路赶马,看到女的打包谷,或者在做针线,想搭白就用山歌表达。
华坪水田人是彝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山歌文化。在大多数彝族聚居地,情歌的语言比较随意。水田情歌则和古诗文一样,有词牌,每句都是工整的七个字。根据喜怒哀乐、场合不同,词牌也不同。自娱自乐或触景生情可以唱“耍调”,送亲就唱“送亲调”,经过其他村寨有“过村调”,想起什么唱什么时也有“散调”。
跟随唱歌的情景变化,水田人即兴编词演唱。但水田人唱情歌有禁忌,长辈和晚辈不能在跟前。
坡芽歌书 一个图案代表一首歌
月亮、鹧鸪、霜霰……81 个图案记录着一对恋人从相知、相恋、相惜到白首入土化作双生笋的故事,现代人所执念追求的最纯美的爱情被完整地记录在这块宽约 1 尺、长 2 尺有余,被称作“坡芽歌书”的土布上。经壮乡人开口一唱,情意绵绵流淌,情景历历在目,听客融入其中,时而激动、时而落泪、时而欢笑,最终归于平寂。
坡芽歌书是在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发现的,2011年6月,坡芽歌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坡芽歌书的里81个符号代表着81首歌,歌书分男女对唱,最末首歌为男女合唱,民歌格式为五言四句至几十句不等,共有23个调子,每首歌都有不同的寓意。
坡芽村里有两棵并排而生的榕树,当地人称为“夫妻树”,吃过晚饭,村里人会如遵守“契约”般地来这里对歌。皎白的月光洒下,领头的青年用壮语高喊一句“天上星星千万颗,地下壮歌千万首”,大家便会同声应和。对歌过程中,小伙看上了姑娘,姑娘也看上了小伙,就开始单独对歌,有的时候兴致高昂能唱到第二天太阳出来,大家就直接上山劳作;有时候散得早,会留下一两对情深的青年唱到鸡鸣,越唱心里越甜。
传唱坡芽歌书的地方并不仅仅局限在坡芽村,近有10公里外的六益村和者宁村,远到距离剥隘镇70公里的那贯村,这些地区的老人都会唱坡芽歌书,并能辨识符号。在富宁剥隘一带的壮族聚居地,“岁岁歌圩四月中,无论白叟与黄童”,赶“珑端”成为青年男女对歌结识的好去处。
除了坡芽歌书,当地的壮族人几乎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劳作的时候看见树上的小鸟在叫,也编上一曲,累了也会唱上一曲解乏,即兴创作很厉害。
彝族村寨里 “弯弯绕绕”唱撒尼情歌
离石林县城不远的大平地村,是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民间有句俗语:“撒尼的歌,阿细的乐(跳乐)。”撒尼村寨的人较善于歌唱,阿细男女善于舞蹈。撒尼人软软的情歌,总是要配上独特的乐器才完美。
撒尼情歌里主要的伴奏乐器包括竹笛、树叶、月琴、三弦、口弦。约会时,小伙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调;小姑娘则用口弦或者随手摘一片树叶,吹出优美的曲调回答对方。一般来说,三弦、竹笛是阿黑哥专用,口弦、树叶是阿诗玛专用,几种乐器演奏的效果不同,唱情歌的氛围也不同。
来到彝族撒尼村寨里,随时都能听到悦耳的歌声,爱唱的彝族撒尼人不论在田间地头劳作,还是在家里围着火塘烤土豆,都会随心哼上几句。“撒尼人含蓄,以前都不敢跟着长辈学情歌,只敢自己偷偷学,成年后每当吃完晚饭,听到外面有三弦响,就会约上村里年纪相仿的姑娘悄悄循着三弦响的地方去。”撒尼人昂美仙介绍。
现在,彝族撒尼人唱情歌已经不分固定的场合或年龄段,年轻的唱,年长的也唱。撒尼情歌也已经不再只是情歌的范畴,它已经升华成为撒尼人生活中朗朗上口的歌曲。
苗族情歌 以歌为媒寻得好姻缘
每年正月初三至初六,文山州马关县都会举行“踩花山”。期间,成千上万的苗族男女身着盛装来到山坡会场,吹起芦笙,跳起欢乐的芦笙舞,自择对手、成双成对地唱情歌。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蜂拥而至,不但有湘西、黔南的苗族同胞,还会有美国苗裔的身影。
苗族是崇尚自由的民族,因此以歌做媒的目的也是为了寻得好姻缘,夫妻一世和睦相处。花山节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婚结友的美好时机。“对歌开始时,一般都是些公式化的套歌。”多年在花山街上“观战”的罗廷书说,男女双方都要相互颂扬一番,这也是唱歌的规矩,是不可缺少的礼貌。
接下来,小伙子要主动唱上两调求爱山歌,看中某一个姑娘,便撑一小花伞覆罩住小姑娘。如果小姑娘也有情,便以山歌对答,反之则以无言对答或躲开小伞表示拒绝。歌会的有趣之处不仅仅在于结交男女朋友,对歌时的“欲擒故纵”“欲说还休”“步步紧逼”也是考量对歌双方智慧的一种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文山苗族民间音乐普遍流传的就有近70种曲调(包括民歌、说唱和器乐曲),曲调类型多种多样,内容包罗万象。苗族寨子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传统的生产方式、淳朴的民风,更能激发当地人的艺术想象力。
白族情歌 传唱千年的绵绵情话
白族人以对情歌的方式传情达意早已约定俗成,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等庙会为青年男女提供了对歌相识的机会,最为出名的当属石宝山歌会,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姑娘和小伙纷纷来到大理州剑川县,在歌会上对情歌、寻意中人。
与直白地表达爱意不同,白族将情话编进歌里,唱给对方听,在心意相通的有情人心里,这绵绵的情歌远比一句“我爱你”来得温婉动听。白族情歌是表达爱情最风趣、幽默、智慧、艺术的形式和结晶。
白族对情歌的传统非常悠久,据考证,石宝山歌会这一习俗至今已有千年 历史 ,它还被列入了云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第二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白族情歌不拘一格,曲调悠扬婉转、热情奔放,歌词又活泼跳跃、妙趣横生。
当地人介绍,以前每到歌会那天,去石宝山的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条条五彩斑斓的长龙,完全像在赶一场庙会。参加歌会的白族姑娘略施粉黛,衣着光鲜,素白底衣上绣着精致的花纹,配以颜色亮丽的头饰、围腰等;白族小伙子胸前挂一架别致的龙头三弦,着装整洁笔挺,英俊帅气。
现今,没有人再站在那里对歌,只剩顽皮的猴子不时在林间穿梭,灵动至极。沿路而上,能看到很多小贩在路两边搭台做生意,烹调一些可口的地方特色小吃,飘来阵阵香味,还有很多在兜售白族情歌的音带和光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