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危害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危害:
1、大脑无序程度加深。短视频的内容呈现方式,带来的危害就是大脑越来越无序混乱:记忆力下降,思考能力越来越弱,只喜欢听结论,不喜欢听论证过程;知识越来越匮乏,只能是重复一些笼统的概念和观点,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对世界的认知发生错位。短短几十秒看到的逆袭故事,实际上是他人光鲜亮丽的一面,背后付出的代价却丝毫未展现出来。这些被浓缩到面目全非的短视频,无疑放大了成功的分子,而忽视了失败的分母。
3、思维能力“童稚化”。长期沉迷短视频内容的人,其抽象理解能力会下降,读不懂文本,看不了深度严肃的内容,字都认识,但字连在一块就理解不了,这种怪现象在社会上也有所扩散,一些在校学生都表现明显。
1、大脑无序程度加深。短视频的内容呈现方式,带来的危害就是大脑越来越无序混乱:记忆力下降,思考能力越来越弱,只喜欢听结论,不喜欢听论证过程;知识越来越匮乏,只能是重复一些笼统的概念和观点,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对世界的认知发生错位。短短几十秒看到的逆袭故事,实际上是他人光鲜亮丽的一面,背后付出的代价却丝毫未展现出来。这些被浓缩到面目全非的短视频,无疑放大了成功的分子,而忽视了失败的分母。
3、思维能力“童稚化”。长期沉迷短视频内容的人,其抽象理解能力会下降,读不懂文本,看不了深度严肃的内容,字都认识,但字连在一块就理解不了,这种怪现象在社会上也有所扩散,一些在校学生都表现明显。
展开全部
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抖音,快手,西瓜,微视,B站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了大多数人手机里都必有APP软件。这是大势所趋,就如同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文化的传播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经历:先是口口相传,使得人们必须逐字逐句记忆与理解上一代的所有的话语,不然就会失传;而后龟甲兽骨,青铜纸张,我们可以记在物体上以后,人们就懒惰了,不再记忆与理解并重,而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因为可以依靠载体继续传承下去了,那段时间人们追求的还是理性的真理;后来广播,电视,手机出现了,信息的传播因为传播途径的改变,传播内容也开始由理性的思考,转向感性的 娱乐 ,再后来,随着人们对于感性的 娱乐 追求得越来越严重,视频内容开始从理性曲折的思考,转向感性直白的描述,视频长度由几个小时,短到几十分钟,再短到十几分钟,最终短到现在的几十秒。这些经历是必然的,因为人性的懒惰驱使使然。
二:不建议青少年接触短视频,不建议成年人花费大量时间在短视频上的原因分析。
1、丢失耐心
教育心理学里有这样一个说法,为什么一节课的时间会设置为45分钟,这是因为大部分人能够坚持认真学习的最长时间就是45分钟,45分钟过后最好是停下休息一下,不然会影响后续学习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或者美剧的时长一般都在40分钟左右。而一个短视频多长时间呢?3到5分钟。你的专注力的时长会因为短视频的时长而变短,换句话说,就是当你习惯了每个话题或者知识获取时长为几分钟的时候,你的专注力的时长也会由几十分钟逐渐变短。因为你的大脑适应了几分钟获取知识的频率,自然就会对于几十分钟的时长不耐烦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专注力的时长变长,但这就像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有勇无谋是为莽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和平演变脱不了干系,因为,苏联解体后大量的 科学家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真正世界第一大国。为什么在短视频的话题中说有关和平演变的事情?因为前一阵子49中的事情,就有外国势力夹杂在人民中煽风点火。后来真相大白以后,那些外国势力又消散了,苏联经历的和平演变也存在于我们国家之中。前段时间,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发表的言论,悬赏最高3万美金雇佣中国人,发表贬低中国,宣扬美国的言论;这两天,日本官方公布的那些拿了日本政府钱,为日本人洗白的人,都是在 社会 上有一定话语权,有一定影响力的人。
而短视频的内容受限于时长的影响,很容易就被有心人利用,在 其中夹杂着看似有道理,但实则无理取闹的言论。举个例子,“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他明明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挺经典的言论了吧。乍一听有问题吗?没有。可能你自己周围也有这种男生存在,但是,一个人,无论普通与否,自信一点难道有错吗?自恋是不好的,但自信也不行吗?(自信 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 社会 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 )所以当你在短视频里听多了这种看似有道理,实则谬论的言语,你就会很容易被引导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就像那些急着为49中那个学生讨公道的人,他们内心是坏的吗?不是,他们只是觉得那个学生不能死得这么不明不白,但是他们这种讨公道的好心被带偏到着急要结果,之后又被引导到司法的公正与否上面去了。好心最后办成坏事的例子很多很多。在这,我想用《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台词来劝那些好心但急于要一个结果的人,“让子弹飞一会。”相信祖国,相信政府。
3、眼见为虚,偏听则暗
孔子有一次看到颜回在煮饭的时候用勺子舀饭吃。孔子觉得有些不敢相信,就在吃饭之前向颜回说:“我前几天梦到祖先了,你把饭拿过来,我要先祭拜祖先。”颜回说:“不行,老师,刚才有灰掉到饭里了,我就用勺子舀起来吃了。吃过的饭不能祭祖。”孔子听了,“按理说,应该眼见为实,但有时眼见的也不可能是真的。”
孔夫子这种圣人般的人物以及颜回这种圣贤都会产生眼见为虚的误会,你能保证你所看到的视频中的内容是真的吗?你能保证那个UP主没有经过任何剪辑处理吗?你能保证UP主在视频中说的是他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为了流量,为了博眼球而说的吗?你看到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但是你并不知道在这个由图片组成的二维视频的背后有着多少真实的三维苟且。那些国内的国外景点的网红打卡圣地,镜头内是清水白墙,镜头外就是母鸡与土狗齐飞,垃圾共危楼一色。你把人设当做人品,却想不到人家只是把你当韭菜。
唐太宗问魏征:“为君何道为明,何失而暗?”魏征答道:“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而所有的短视频都会向你推荐你所喜欢的内容,你喜欢美女,你的推荐里全是美女;你喜欢运动,推荐的内容全是健身;你有了孩子,推荐的全是育婴,大数据猜测你的喜好,而后再向你精准推荐内容。这种方式很容易就会“偏听则暗”,你会说,我喜欢这些内容,推荐这些又有什么不好的吗?两点:一,大数据推荐也就是基于AI,你觉得你喜欢什么需要AI告诉你,整天放在你的屏幕的首页,你才会记得你喜欢什么吗?你喜欢的东西,你自己自然就会去找,无论别人放在哪。二: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容易导致自己陷入 “信息茧”。(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信息茧房形成造成的群体极化现象,对个体和 社会 的发展都造成了频繁而不利的影响。在个人层面,阻碍了个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个人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失真;在 社会 层面,群体极化引发网络暴力,对公共秩序造成破坏,信息壁垒促使 社会 分化, 社会 黏性的丧失, 社会 关系变得紧张,导致 社会 整体价值观的离散甚至缺失,妨碍现实 社会 基本共识的达成(从百度上摘抄的)。一旦形成了信息茧,我们会更容易被别人当枪使,因为你不能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只能也只相信你所坚持的那一个片面的所有。就如同网上那些比较不能被我理解的明星的粉丝一样,“他们失去的只是生命,我家哥哥可是失去了出道的机会”,“你知不知道他有多努力,他每天都准时到片场”,“郑*有1200万粉丝,我们只要每个粉丝出250块钱,这样就能替郑*交清罚款,还能继续维持每个月一两百万的人上人体面生活”。
对于这些人,我其实可怜是大于愤怒的,因为臧克家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4、三观的建设,建在事实之外,以及对于学习的影响
其实,无论专注力也好,有勇无谋也好,还是眼见为虚,偏听则暗,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建立在短视频的内容上,因为三观的建立与你的背景,经历等相关。当你沉迷于其中,那你自然会被潜移默化,而同样是受限于时长,一般的短视频并不能全面地讲述一件事情的各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都不能讲清楚,最终会导致你很容易就形成非黑即白的观念。而当你把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作为你的三观的基石时,其实你所建立的三观是有问题的,因为事件有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法律,如罗翔老师所说,法律追求的是一种接近公平的公平,我们做不到真正的公平。
此外,就是进入学习状态的能力,短视频通过刺激你大脑中的兴奋点,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你就会一直分泌多巴胺,不知疲倦。当这种刺激只需要你简简单单地通过打开软件就可以实现的时候,再让你去静下心去学习,就会变得更难。假设你能进入学习状态的点设为0,而长视频距离那个点的距离为1的话,那么短视频距离那个点的距离就会是3,也就是你会更难进入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视频长度变短了,但你花费在视频上的时间反而变长了,因为打开手机看视频的次数变多了。就像我虽然喜欢玩 游戏 ,但手机上不允许有手游,我会逼迫自己会去玩端游,因为端游相比手游就好比长视频相比于短视频。所以我不会把手游作为自己的 娱乐 方式的一种,因为我知道自己跟嘎子一样“把握不住”手游的 游戏 时间。
三,寄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短视频的 娱乐 方式正在成为主流,而且是不可逆转的那种,但是, 娱乐 的主体应该是我们自己,也应该是有我们自己控制着,什么时候 娱乐 ,什么时候做事,而不是被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控制,或者被大数据精准推送的内容控制。 娱乐 本身没有问题,什么 娱乐 方式都可以,但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停。我自己也曾经沉迷于短视频,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晚,就是会被其中短暂,刺激大脑兴奋点的内容吸引。但这并不是我们沉溺其中的理由,我们应成为大脑的主人,而不是被自己体内分泌的一些激素牵着鼻子走。
共勉,加油,躺平不为老板努力可以,但为了更好的自己还是得往前蛄蛹。
抖音,快手,西瓜,微视,B站等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了大多数人手机里都必有APP软件。这是大势所趋,就如同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文化的传播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经历:先是口口相传,使得人们必须逐字逐句记忆与理解上一代的所有的话语,不然就会失传;而后龟甲兽骨,青铜纸张,我们可以记在物体上以后,人们就懒惰了,不再记忆与理解并重,而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因为可以依靠载体继续传承下去了,那段时间人们追求的还是理性的真理;后来广播,电视,手机出现了,信息的传播因为传播途径的改变,传播内容也开始由理性的思考,转向感性的 娱乐 ,再后来,随着人们对于感性的 娱乐 追求得越来越严重,视频内容开始从理性曲折的思考,转向感性直白的描述,视频长度由几个小时,短到几十分钟,再短到十几分钟,最终短到现在的几十秒。这些经历是必然的,因为人性的懒惰驱使使然。
二:不建议青少年接触短视频,不建议成年人花费大量时间在短视频上的原因分析。
1、丢失耐心
教育心理学里有这样一个说法,为什么一节课的时间会设置为45分钟,这是因为大部分人能够坚持认真学习的最长时间就是45分钟,45分钟过后最好是停下休息一下,不然会影响后续学习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或者美剧的时长一般都在40分钟左右。而一个短视频多长时间呢?3到5分钟。你的专注力的时长会因为短视频的时长而变短,换句话说,就是当你习惯了每个话题或者知识获取时长为几分钟的时候,你的专注力的时长也会由几十分钟逐渐变短。因为你的大脑适应了几分钟获取知识的频率,自然就会对于几十分钟的时长不耐烦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专注力的时长变长,但这就像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有勇无谋是为莽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和平演变脱不了干系,因为,苏联解体后大量的 科学家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真正世界第一大国。为什么在短视频的话题中说有关和平演变的事情?因为前一阵子49中的事情,就有外国势力夹杂在人民中煽风点火。后来真相大白以后,那些外国势力又消散了,苏联经历的和平演变也存在于我们国家之中。前段时间,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发表的言论,悬赏最高3万美金雇佣中国人,发表贬低中国,宣扬美国的言论;这两天,日本官方公布的那些拿了日本政府钱,为日本人洗白的人,都是在 社会 上有一定话语权,有一定影响力的人。
而短视频的内容受限于时长的影响,很容易就被有心人利用,在 其中夹杂着看似有道理,但实则无理取闹的言论。举个例子,“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他明明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挺经典的言论了吧。乍一听有问题吗?没有。可能你自己周围也有这种男生存在,但是,一个人,无论普通与否,自信一点难道有错吗?自恋是不好的,但自信也不行吗?(自信 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 社会 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 )所以当你在短视频里听多了这种看似有道理,实则谬论的言语,你就会很容易被引导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就像那些急着为49中那个学生讨公道的人,他们内心是坏的吗?不是,他们只是觉得那个学生不能死得这么不明不白,但是他们这种讨公道的好心被带偏到着急要结果,之后又被引导到司法的公正与否上面去了。好心最后办成坏事的例子很多很多。在这,我想用《让子弹飞》中的一句台词来劝那些好心但急于要一个结果的人,“让子弹飞一会。”相信祖国,相信政府。
3、眼见为虚,偏听则暗
孔子有一次看到颜回在煮饭的时候用勺子舀饭吃。孔子觉得有些不敢相信,就在吃饭之前向颜回说:“我前几天梦到祖先了,你把饭拿过来,我要先祭拜祖先。”颜回说:“不行,老师,刚才有灰掉到饭里了,我就用勺子舀起来吃了。吃过的饭不能祭祖。”孔子听了,“按理说,应该眼见为实,但有时眼见的也不可能是真的。”
孔夫子这种圣人般的人物以及颜回这种圣贤都会产生眼见为虚的误会,你能保证你所看到的视频中的内容是真的吗?你能保证那个UP主没有经过任何剪辑处理吗?你能保证UP主在视频中说的是他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为了流量,为了博眼球而说的吗?你看到的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但是你并不知道在这个由图片组成的二维视频的背后有着多少真实的三维苟且。那些国内的国外景点的网红打卡圣地,镜头内是清水白墙,镜头外就是母鸡与土狗齐飞,垃圾共危楼一色。你把人设当做人品,却想不到人家只是把你当韭菜。
唐太宗问魏征:“为君何道为明,何失而暗?”魏征答道:“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而所有的短视频都会向你推荐你所喜欢的内容,你喜欢美女,你的推荐里全是美女;你喜欢运动,推荐的内容全是健身;你有了孩子,推荐的全是育婴,大数据猜测你的喜好,而后再向你精准推荐内容。这种方式很容易就会“偏听则暗”,你会说,我喜欢这些内容,推荐这些又有什么不好的吗?两点:一,大数据推荐也就是基于AI,你觉得你喜欢什么需要AI告诉你,整天放在你的屏幕的首页,你才会记得你喜欢什么吗?你喜欢的东西,你自己自然就会去找,无论别人放在哪。二: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容易导致自己陷入 “信息茧”。(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信息茧房形成造成的群体极化现象,对个体和 社会 的发展都造成了频繁而不利的影响。在个人层面,阻碍了个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个人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失真;在 社会 层面,群体极化引发网络暴力,对公共秩序造成破坏,信息壁垒促使 社会 分化, 社会 黏性的丧失, 社会 关系变得紧张,导致 社会 整体价值观的离散甚至缺失,妨碍现实 社会 基本共识的达成(从百度上摘抄的)。一旦形成了信息茧,我们会更容易被别人当枪使,因为你不能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只能也只相信你所坚持的那一个片面的所有。就如同网上那些比较不能被我理解的明星的粉丝一样,“他们失去的只是生命,我家哥哥可是失去了出道的机会”,“你知不知道他有多努力,他每天都准时到片场”,“郑*有1200万粉丝,我们只要每个粉丝出250块钱,这样就能替郑*交清罚款,还能继续维持每个月一两百万的人上人体面生活”。
对于这些人,我其实可怜是大于愤怒的,因为臧克家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4、三观的建设,建在事实之外,以及对于学习的影响
其实,无论专注力也好,有勇无谋也好,还是眼见为虚,偏听则暗,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建立在短视频的内容上,因为三观的建立与你的背景,经历等相关。当你沉迷于其中,那你自然会被潜移默化,而同样是受限于时长,一般的短视频并不能全面地讲述一件事情的各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都不能讲清楚,最终会导致你很容易就形成非黑即白的观念。而当你把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作为你的三观的基石时,其实你所建立的三观是有问题的,因为事件有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法律,如罗翔老师所说,法律追求的是一种接近公平的公平,我们做不到真正的公平。
此外,就是进入学习状态的能力,短视频通过刺激你大脑中的兴奋点,通过持续不断的刺激,你就会一直分泌多巴胺,不知疲倦。当这种刺激只需要你简简单单地通过打开软件就可以实现的时候,再让你去静下心去学习,就会变得更难。假设你能进入学习状态的点设为0,而长视频距离那个点的距离为1的话,那么短视频距离那个点的距离就会是3,也就是你会更难进入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视频长度变短了,但你花费在视频上的时间反而变长了,因为打开手机看视频的次数变多了。就像我虽然喜欢玩 游戏 ,但手机上不允许有手游,我会逼迫自己会去玩端游,因为端游相比手游就好比长视频相比于短视频。所以我不会把手游作为自己的 娱乐 方式的一种,因为我知道自己跟嘎子一样“把握不住”手游的 游戏 时间。
三,寄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短视频的 娱乐 方式正在成为主流,而且是不可逆转的那种,但是, 娱乐 的主体应该是我们自己,也应该是有我们自己控制着,什么时候 娱乐 ,什么时候做事,而不是被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控制,或者被大数据精准推送的内容控制。 娱乐 本身没有问题,什么 娱乐 方式都可以,但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停。我自己也曾经沉迷于短视频,有时候一看就是一整晚,就是会被其中短暂,刺激大脑兴奋点的内容吸引。但这并不是我们沉溺其中的理由,我们应成为大脑的主人,而不是被自己体内分泌的一些激素牵着鼻子走。
共勉,加油,躺平不为老板努力可以,但为了更好的自己还是得往前蛄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