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思维怎么培养?
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注重理解概念打好基础。你发现没有刚入学的学生,面对数数的时候都很熟练,但是对什么是数这个概念完全不清楚,所以,很多小学老师在教学过重中准备课10以内数的认识时要下一番功夫。教材中有很多的概念含义,对含义的教学,教师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只有掌握了这些含义,才能让思维迈开步子。教学时,学生可以根据实情数数,由实物(如铅笔、小棒、图画),抽象到用数字或者算珠来代替数,最后空洞的概念抽象到具体的数。数的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开始,逐渐引导,让学生理解,数表示某一事物的多少。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实践,提高活跃思维。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思维是和动作分不开的,是形象思维。通过实践证明,老师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直观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学生形成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牢固,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思维的活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现象,体验实操,才能够深刻的发展到抽象思维的理解,最后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通过各种感官来学习,我们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操作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推理等,学会思考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应该要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比较完整的叙述思考过程。通过语言的描述来检验学生想数学思维是否有条理,有根据,要靠语言来检验,所以,我们老师或者家长要从一年级开始要重视训练学生说来促进想,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通过一问一答一摆的形式,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说。只有通过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把学生的操作观察,思维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构建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对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但如何系统地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成为家长心中的难题。首先需了解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数学思维是什么?
数学思维是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数学思维是一种用数学的方法来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清楚数学思维的概念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数学思维启蒙和训练的误区。比如,有的家长以为数学就是孩子会数100以内的数,背背口诀,做做加减法就行;还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背公式。机械训练能让家长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孩子可能在表面上也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
第二,数学思维适合几岁开始培养?
早期的数学思维启蒙在宝宝三岁左右就可以开始,逐步在生活和游戏中自然、顺畅地建立起数学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习数的概念,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三岁左右孩子知道大小、多少、前后、早晚的时间、空间概念,他们往往凭视觉而不是凭计算得出结论。真正的数学启蒙从6岁左右(幼小衔接阶段)开始,这时候孩子的大脑经过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关系有了一定认识,这时候只要家长选择的启蒙方式得当,不止是10以内加减法、100、1000以内加减或者简单的乘除,孩子也能逐步做到。
第三,家长如何进行数学思维启蒙?
新加坡数学CPA教学法是以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三阶段表征理论为基础,家长在陪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启蒙时,也可遵循从具体-形象-抽象三个阶段。比如,我们利用生活中具体存在的东西(如水果、鸡蛋、火柴棍,矿泉水等),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
比如,在进行图形学习启蒙过程中,拿出三角形、圆形积木让孩子摸一摸,让孩子认识基础图形后,再到生活中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行李箱是长方形、水杯盖是圆形。
比如,在练习:2+3=?的加法时,会用水果直观来展示数量,2个苹果与3个桃子放在一起,一共是多少个水果?将抽象的数字转换成孩子熟悉的实物,化抽象为具象,让孩子感受数字与生活的联系。
第一,将数数字融入生活中,数数家里的碗筷玩具书本等等,也可以教孩子数字儿歌,让孩子对数字的理解更直观,而不是单纯地背数;
第二,平常与孩子交流多加入帮助孩子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马上,立刻,等一会儿……”;
第三,对孩子进行顺序的有意识训练,帮助孩子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如按积木的大小颜色形状分类;
第四,生活中随时巩固数学思维,比如吃饼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出其不意的问:“你吃了2个饼干,又吃了1个,那你一共吃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