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历史发展
旗袍的历史发展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旗袍的历史发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旗袍的历史发展
旗袍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居住在关外的满族人。这种“旗袍”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男女都可穿着,只是妇女的“旗袍”在一些细节处有刺绣装饰.旗袍成为宫廷服饰后,在装饰和配饰上也日趋精细与繁复。而直到1929年,政府公布将旗袍正式定为国服。
历史渊源
旗袍的演变历史在民族、观念、习俗、风尚的交织下,充盈着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的张力。
旗袍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居住在关外的满族人。这种“旗袍”上下连属,圆领,前后襟宽大,衣衩较长,袖子紧窄,男女都可穿着——只是妇女穿的“旗袍”在领子、前襟和袖口的地方都有绣花装饰。关外寒冷异常的天气,游牧民族骑马射箭的生活方式都是催生出这种保暖适体的服装的重要因素。1644年,旗袍随着满族的统治者进入北京,那时候满族人素有“旗人”之称,所以他们所穿的袍服就被称为“旗袍”。
旗袍成为宫廷服饰后,在装饰和配饰上也日趋精细与繁复。宫廷妇女穿旗袍时,往往配上被称为“大拉翅”的假髻和“花盆底”旗鞋。这样穿着,愈发显得旗女身材修长,丰姿婀娜。但这时的旗袍与现代意义上指称旗袍在样式、裁剪、装饰上相差甚远。
按照清代法规“十从十不从”的规定,当时汉族女子可以不穿着旗装。相对于清廷对汉族男子着装满族化的严格规定,汉族女子有不穿着旗人旗服的自由。但服饰习俗的变迁往往随着社会风尚的改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在满族统治的三百多年中,满、汉妇女的着装在彼此的对视与互仿中悄然融合,在款式与风格上有了诸多相似之处。
直至1910年,清朝灭亡后,旗服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反而在汉族妇女身上悄然出现,早在1913年上海等地街头,就已出现身者旗袍的汉族妇女。据说最早穿着旗袍的汉族妇女是一批上海的`女学生,她们穿着宽敞的蓝布旗袍走在街上,引起各界妇女的羡慕,引以为尚。二十世纪初,女学生代表着自由与解放的女性形象,其行事、着装往往成为社会时尚的风向标,因此她们穿着的旗袍也成为文明、新潮的象征,引得各界妇女纷纷效仿。
1921年,旗袍在上海妇女界流行,继而迅速扩大到全国各个阶层,逐渐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装。现代意义上旗袍即是这种以旗装为基础并广泛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制作的海派旗袍,上海遂成为旗袍的发祥地。
1929年,《民国服制条例》作出规定,正式将旗袍定为国服,即国民礼服。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式蓝上衣和黑裙,另一款是长身旗袍。以政府条令的形式对旗袍做出规定,足以显示出旗袍仅用了十几年间就以其独特魅力征服了中国女性。此后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旗袍一度成为中国的“国服”,成为中国妇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饰。
款式变化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其流行初期,旗袍风格与满族旗装已有很大差别,其装饰由繁复转向简单,款式由宽大到适度。袍身的长度缩短到膝盖与脚踝之间;袖子略有收紧并缩短,并露出一截手腕;领子也受汉族妇女的影响,一度也变为“元宝高领”,而后逐渐变矮。1926年至1927年,旗袍下摆高度依然适中,袖口吸取了“文明新装”的特点,裁剪成倒大袖,更大程度地露出妇女的手臂。大革命时期,妇女在解放潮流中张扬个性,受社会风气及欧美流行短裙的影响,款式与装饰变化更为大胆。旗袍的下摆线提高至膝下,袖口也开始变小。1928年,装饰性的镶滚越来越简洁以至消失。女学生的旗袍在此前基础上又提高一寸,使青春健美的小腿露出。女学生穿着这种款式的旗袍甚至打球、骑车都毫无防碍。至二十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袍身逐渐变得合体,大胆露出了女性美丽动人的曲线。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鼎盛时期,改良旗袍是这一时期旗袍的主流。在这10年中,旗袍绚丽多姿,风格多变。领、袖、下摆、开衩无一不在流行与时尚的影响下变幻:高领、低领、无领先后流行;长袖、短袖、无袖各显其美;旗袍的长短,长则衣边扫地,短则露出膝盖甚至大腿,无不达到其极。欧美流行元素轮番登场,旗袍面料异彩纷呈,配件装饰令人眼花缭乱,呈现了旗袍发展史上最绚丽华美的时代。
三十年代初,旗袍长度沿袭二十年代的样式,流行短旗袍,下摆长度稍过膝盖,但在1932年开始不断加长,长至“衣边扫地”。这主要是因为1932年前后都市妇女中开始流行高跟鞋。这种来自欧美风尚的皮鞋与旗袍相配,改变了旗袍的时尚走向。原本以下摆线提高为时尚的旗袍,为增加高跟鞋的美感而加长旗袍下摆,使女性显得纤细修长、性感动人。到1934年前后,旗袍长度能盖住脚面。这种“扫地旗袍”多为高领,装着三粒纽扣,领高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热夏天也不改风尚。随着旗袍的加长,旗袍的开衩也越来越高,到1934年前后几乎开到了臀部,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玉腿乍现。1935年,旗袍又流行低衩,开衩仅到小腿,但袍身依然很长。穿着这样款式的旗袍坐时显得含蓄大方,走时优雅慢步,但行走不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各界女性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了行走方便,袍身逐年缩短,开衩也逐渐升高,袖子也变得细长合体。
此外那个时期也是旗袍面料极为丰富的年代。纺织品的大量进口,从各类绸缎到棉布、呢绒、纱罗,应有尽有。尤其是出现了镂空织物和半透明的化纤及丝绸以后,“透、露、瘦” 的旗袍就开始流行。清纯可人、性感、端庄典雅多种风格都可以在旗袍中显现出来。旗袍和西装进一步结合起来,裁剪更多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加胸省、腰省、垫肩。领和袖更多采用当时流行的款式,领用西式翻领,袖则有荷叶袖、开叉袖以及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更为时尚的就直接在旗袍外穿着西装大衣。
工艺特点
满族入关后,旗袍吸取了汉民族多种工艺,装饰逐渐变得繁复起来。原本用来保护领口、袖口、下摆容易破损的素色衣边逐渐被绣上纹饰,变成道道镶嵌。三镶三嵌、五镶五嵌到“十八镶滚”,宫廷贵族妇女的甚至整件衣服的装饰纹饰几乎遮掩了其面料的本来面目。
旗袍有着多重细致的工艺流程,主要制作工艺为“镶、嵌、滚、宕、盘、贴、绣、绘、”。即滚边工艺、镶边工艺、嵌线(条) 工艺、宕条工艺、盘纽工艺、贴边工艺、刺绣工艺、绘画工艺。这些工艺使旗袍在每个细节上都环环相扣、层层相配,达到线条流畅、适宜人体、装饰美观的目的。制作旗袍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综合运用的过程。这些工艺秘诀继承与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制衣工艺的精髓。一件旗袍的制作,往往需要工艺的制作者一人运用“镶、嵌、滚、宕、盘、贴、绣、绘”的整套工艺,从而保证旗袍气韵流畅与风格统一。此外,在裁剪上旗袍也堪称中西合璧的制作典范。采用胸省、腰省、装袖、肩缝等西式工艺,与中国传统工艺相结合,使旗袍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女性含蓄温婉的韵致,又体现出现代女性简洁干练的风采。
旗袍礼仪知识
穿旗袍时,要注意:
1、旗袍的面料、花色应与着装的场合相协调。普通棉布和真丝织锦缎做出同样款式的旗袍,其风格会截然不同:一个朴素雅致,一个华丽高贵。购买旗袍时,一定要考虑穿着的场合因素,选择相应风格的面料和花色。旗袍的领口封闭较严,购买热天穿的短袖、无袖旗袍时,最好选择吸汗透气的舒适面料。
2、选择旗袍时,要注意旗袍的款式与自己的身份相协调。前卫风格的无肩无袖或露胸旗袍,以及毛皮滚边的超短旗袍配上靴子,穿在明星身上会格外出众,却不适合保守行业工作人员日常穿着。
3、旗袍的领围、领高、肩宽、胸围、腰围、臀围都要合身,任何一处过于紧绷或过于宽松,都会使美感大打折扣,自己穿上也会感觉很不舒服。
4、穿着之前检查所有纽扣,如有缝线松动的纽扣,在穿之前一定要再次加固,保证在穿着时纽扣不会脱落。
5、旗袍的款式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在严谨中流露出庄重的性感”,如果纽扣松开,立刻就会产生“风尘”感。因此,女士在穿旗袍时,不管天气如何,旗袍所有的纽扣都必须全部扣上。任何一粒纽扣不扣,都会给别人留下难以抹去的“轻浮”印象。
6、长及脚踝的高开衩旗袍,其风格和坦胸露背长及脚踝的西式晚礼服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因此,只有在正式的晚宴或演出场合,或宾馆、酒店等要求穿特定中式工作装的场合,女士才能穿开衩开在大腿中部以上的高开衩长旗袍。日常工作或休闲场合的旗袍开衩不要高于膝盖上缘以上10厘米。
7、穿旗袍时搭配的丝袜最好是连裤袜,这样就不用担心袜口从开衩处露出了。但要注意的是,旗袍的面料一定要选择不与丝袜起静电的面料。
8、鞋的款式要与旗袍风格相配。
9、内衣不可外露。与旗袍相配的内衣在款式和颜色上也要精心选择,要求妥帖、舒适,且内衣轮廓无痕。
10、穿旗袍时,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仪态。因为旗袍的造型非常贴近女性自然的曲线,所以不雅的站姿、坐姿都会在众人面前完全展露出来。
旗袍保养方法
一、服装的洗涤方法:
清洗前必须考虑到被洗服装的性质及其要求,合理地选择洗涤剂的种类。对于棉、麻服装来说,其耐碱性好,选用普通肥皂或一般洗衣粉等碱性洗涤剂,不仅不会损伤纤维,而且有助于去污。
对于丝绸或毛呢绒服装来说,因蛋白质纤维不耐碱,洗涤时应选用中性皂片、中性洗衣粉或弱碱性洗涤剂,这样可避免纤维损伤,影响手感。
对于有奶渍、肉汁、酱油、血等斑渍的服装,还应选用加酶洗衣粉,利用碱性蛋白酶将斑渍分解去除。
二、服装的保养方法:
棉、麻服装的保养
棉、麻服装一般不怕晶晒,但长时间在日光下暴晒会降低穿用的坚牢度,尤其易使服装褪色或泛黄,因此应忌暴晒,并晾晒反面。穿著过程中应避免沾上酸液引起腐蚀破损。
灯心绒和平绒服装要尽量减少肘、臂、膝、臀部的压、磨,防止轧光、脱绒,沾污胶糊类物质后不能干除,以免拔掉绒毛,平时最好经常刷理绒面。棉、麻服装洗净、晒干、熨烫后,要叠放平整,深、浅色服装分开存放。棉、麻服装易吸湿,收藏时要避免潮湿、闷热、不通风以及衣橱、箱、柜不洁引起的霉变。
呢绒服装的保养
呢绒服装宜选择阴凉通风处晾晒,暴晒会引起褪色和光泽、弹性、强度的下降。较厚的深色服装晾晒时间可以长些,较薄的浅色服装晾晒时间宜短。呢绒服装穿著时不要与尖锐、粗糙的物品和强碱性物质接触,防止钩纱、起毛和腐蚀。缩绒加工的粗纺呢绒服装还要注意尽量减少摩擦,以免绒毛脱落,露出底纹。呢绒服装收藏前,应洗净、熨烫、晾晒,待衣物充分干燥、凉透,再叠好收存。
高档呢绒服装最好悬挂于衣柜中勿叠压,以免变形,影响外观。收存同时,要在衣物的口袋、里袋、箱柜内放入用纸包好的卫生球或樟脑片以防止虫蛀。收藏过程中应适当打开箱柜,让其通风透气。在高湿高温的夏季还应晾晒几次,防止生霉。长毛绒服装不能重压,不然会使绒毛倒伏。
丝绸服装的保养
丝绸服装属于高档服装,一般不宜在日光下暴晒,以免褪色和强度、手感、光泽变劣。穿用时,注意不要与粗糙、锋利物品接触,防止钩丝起毛,也不要与碱、酸等物质接触,防止纤维受损。柞蚕比服装还应避免沾污水渍,否则较难去除。丝绸服装收藏时,应先洗净、熨烫、晾干,最好叠放,用布包好放于箱柜中。用衣架挂放,往往使某些丝绸服装因自重而变长。白色或浅色丝绸服装收藏时不宜放入卫生球和樟脑片,也不能放在樟木箱中,否则会泛黄。
化纤服装的保养
化纤服装一般不宜长时间日晒,否则会老化变硬,强度下降,变色或褪色。化纤服装收藏时应洗净、熨烫、晾干后,叠放平整,不宜长期吊挂在衣柜中,以免使衣物悬垂伸长。由于化学纤维一般不虫蛀、霉变存放时可不放卫生球或樟脑片。如存放其混纺织物服装时,应放入少量卫生球或樟脑片,但要用纸包好,避免直接接触衣物,因为这些药剂会使化纤溶胀变形,发粘及降低强度,甚至使服装遭到损坏,以致无法穿用还应适当通风晾晒,防止生霉。
三、旗袍熨烫要素:
熨烫温度熨烫是热定型,不同的纤维,其结构、性质不同,因而熨烫所需的温度也不同。温度过低,达不到热定型的目的,而温度过高,又会损伤纤维,甚至使纤维熔化或炭化。因此,服装的熨烫需要一定的温度控制。混纺可交织面料,其熨烫温度的选择应就低不就高,即按其中耐热性最差的纤维熨烫温度来确定。服装的熨烫温度的选择还应考虑其质地的厚薄及色泽等因素。厚的,其熨烫温度可适当高一些;薄的,则熨烫温度低一些。易变色的熨烫温度也应适当降低。
含水度通常熨烫时要在服装上洒点水或垫上一层湿布,以利于借助水分子的润滑作用,使纤维润湿、膨胀伸展、较快地进入预定的排列位置,在热的作用下进行定型。柞蚕丝服装一般不能喷水,否则易出现水渍印维纶服装不能喷水,也不宜垫湿布熨烫,通常垫干布熨烫,因为维纶在潮湿状态下受到高温会收缩,甚至熔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