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一种规范,而不是约束。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
践行极简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聚焦那些生命中最至关重要的,同时有意识地移除其他不重要的或者阻碍你前进的东西。
极简≠极少
极简是让生活变得简单。把东西都扔掉后确实不需要整理,但坚持不了多久,空无一物后的生活会更加不便。
极简实际上是用一种方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起来,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品少,精简就是简单且精致,让生活简单起来的同时,也会有美好的事情让我们享受生活。
只要能给你带来美丽心情,从而让你享受生活的一切物品都属于你的极简。
极简并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只要你能保持住的物品,就是你的极简,合适的生活方式。物品并不少,但每件都是自己的心头爱,有自己合理的位置,需要时总能准确找到,物质与精神,富足且自在。
对于很多人来说,极简主义就是降低购买欲、消耗和拥有更少的物品。消耗物品本身并不是坏事。要生存,就得有消耗,衣食住行都是必需品。但极简主义者践行的生活方式,是有目的地消耗,也就是说有意识地避免无意义消耗,只买必需品或者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价值的东西。
极简的好处:
省钱
易于清洁、环保
品质提升
走出攀比
抛弃繁杂
如何做到极简:
一、不囤积
囤积一样东西不仅要付出金钱成本,还有搬运成本与收纳成本。你每囤积一样东西,就相当于缩小了一部分你的生活空间。当囤积达到一定数量,那生活空间也一定被极度压缩。
二、只为必要而购买
不需要的东西,即使1元钱我也不会购入。而必要的东西,我考虑的问题便不是钱了,“多少钱都没关系”只要是能帮助我生活的东西,对我有好处的必要之物,不打折也没关系。这个观念让我对于物品的购入非常慎重,我担心增加自己的收纳压力,担心生活的空间被压缩,担心它在我这里无法发挥物的价值。当我开始谨慎的对待物品时,我便能真正地思考自己的生活需要什么。
三、不要为便宜而付费
在被消费主义裏挟的今天,各类商品打折的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必要之物如果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到这必然有利于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我们为了“便宜”而消费而不是为了“需要”而消费。大量购入看似便宜的不必要物实际上并没有让你占到多少便宜。随之而来的是维护物品的成本,收纳的成本,整理的成本。而这些我们本不必负担。
四、延迟满足
你在看到一个让你觉得心动的物品时,先展现出拒绝或者警惕的态度。你不能立即作出买或者不买的决定,你应该用几天的时间去思考,这件东西到底是不是必要物,优先选择质量较高,款式简单的东西。款式简单的东西能留存使用的更久,它永远是那么得体。
但你知道吗?你永远不会有钱买下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做到极简并非易事,我们不断地给衣柜添衣服,不断的囤化妆品,自以为有一天能用上的物品在家里堆积如山。
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巨大的空虚感,所以我们试图用购物去填满空虚,但这种满足感似乎只存在当下,因为堆积后的整理并不让我们感到快乐,当空虚感再次来临时我们只能不断的不断的去填满。
相信更少的占有,会收获更多的自由。
极简主义,名词,一种艺术或者生活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在艺术上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对者在审美上进行挑战,在生活中作为消费主义的反对者而盛行。
大学生一枚,仅说说自己看法,不喜勿喷哈。生活中的极简主义看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舍弃大部分物质,留下少而精的一小部分,争取做到一个手提箱就可以容纳所有的家当。困难的部分不在于手提箱,而在于前面扔东西的那一部分。扔什么,为什么扔,其中的判断标准从何而来?假设你有一百本书,现在只允许你留下两本,你的选取标准是什么?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非常难以抉择,甚至会因为这种选择而产生痛苦。按照书中的思想价值来排序么?按照书的情感连接强度来排序么?还是按照书的单价和珍稀程度来排序?
这时候总是会有人跳出来说:无所谓的,随便选择一个标准就可以,重点是去掉98本,而不是选择那2本的理由。真的是这样么?每一种选择标准的背后其实都对应了一种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对应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一个人是按照书的单价和珍稀程度来排序,那么这种人即便当时抛弃了98本书,但是很快他家的书架又会重新排满,因为他的价值观本身就指向了不断拥有,尽可能占有价值。对于他来说,一个满满当当的书架,放满了珍版书,那就是一种幸福。
因此,极简主义的生活以及它的宣传,很容易把人引导到外在。也就是说,一种生活方式基本上以视觉的形式体现出来,宽敞的房间,疏疏落落的家具,一尘不染的地板,让人以为这种生活方式只是改变生活的外在形式就足够了,把量降低,把质提升,也就自然而然达成。
关于生活的所有主义我认为都可以那么看,当你愿意支付代价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能意识到有这样的代价存在。乔布斯和扎克伯格总是穿着同样的衣服,一种款式一口气买几十件,成为了某种专注事业,简化生活的典范。所以,当程序员得知乔布斯的黑色套头毛衣其实是三宅一生的产品,扎克伯格的灰色T恤是700美金一件的Brunello Cucinelli时,整个人都崩溃了。是的,他们可以那么过,首先是因为在他们内心世界里自己是个国王,然后他们有能力像个国王那样生活,只是他们选择了穿同款衣服而已。
什么是极简主义?
以百度上官方的回答,极简主义是极简主义是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
它的定义是简单到极致为追求。
极简主义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极简主义者选择摆脱非必需的东西,把握重要的事物,而对优先级的划分则取决于你自己。极简主义者不是通过某种东西,而是通过生活本身来寻找幸福。因此,生活中何者重要、何者多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但这只是百度上所给的客观的官方的回答,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心中所认为的极简主义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维度。
极简主义就是要最小必要的物质,能够生存或者有质量的生存。最少标准是可以生存,然后是有品质的生存。有品质的生存,这个太难了。
首先,精神方面的极简主义我认为有这两点∶
一、在生活上少攀比,注重自己个人品质的提高,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各种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总会被各种奢华的事物所吸引,从而让自己沉迷于攀比的生活之中,相反,精神上的极简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红尘中有太多诱惑和烦恼,我们需要一丝清明来照亮我们的心。
二、不跟随大众主流,不盲目从众。
笑来老师曾经说过∶“不要凑热闹,不要随大流,不要瞎操心。”但是我们却时常掉进坑里。
极简主义的我们要打磨自己的操作系统,拥有更强大的元认知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把自己最重要的注意力关注在我们自己想要的事情。
正所谓聚焦方能极简。
其次,是从物质生活方面极简主义,我认为有这两点∶
一、生活风格上的极简。
生活上的极简就是拥有尽量少的东西,只保留我们真正不可或缺的东西,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繁琐脱离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对我们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或有意义的东西。
德国女建筑师伊娃·玛利亚·斯特德尔说:“东西少了,内心就变得平静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把精力都放在该做的事情上面,效率提高了很多,同时心情也跟随空间一起变的晴朗起来。”
二、生活方式简单,生活作风的极简。
生活的简单,其实就是欲望的简单。
精简物品。很少穿用、甚至从来不穿用的衣服物品,都扔掉。只留下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物品,腾出空间,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
精简书籍。不用买太多的书堆在家里,清理书架上不动的书。留下几本自己最爱的就可以。
极简交友。放下不必要的情感羁绊,摆脱过多无效的应酬,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感情更显清澈干净。
简化食材。做饭时,简单搭配食材,去掉味精鸡精,不加太多的热油,让所有的食材尽量保持最原始的风味,味道更加鲜美。
以上观点就是我所认为的极简主义。
不知道你理解我所理解的极简主义吗?
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风格 感官上简约整洁 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西方的传统艺术是统一的理想,现代艺术是一体的样式,后现代艺术是单一的信条。
之所以说是统一的理想,是因为对真实的认识有一个抱负;之所以说是一体的样式,是因为对真实的把握有一个构想;之所以说是单一的信条,是因为对真实的利用有一个考虑。
之所以说是统一的理想,还是因为在此之下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在这个共同的标准之下追求不同的风格;之所以说是一体的样式,还是因为在此之下出现了一个基本的命题,在这个基本的命题之下追求不同的形式;之所以说是单一的于信条,还是因为在此之下形成了一个一致的默契,在这个一致的默契之下追求不同的影响。
根据艺术史学家的分析,传统艺术结束于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也译作印象派),现代艺术结束于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译作极少派、极限主义),后现代艺术方兴未艾。
传统艺术追求一个崇高的理想,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风格,几至回归自然,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然规律和永恒,最诱人的问题是对风格的研究;现代艺术追求一个自在的样式,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形式,直到几何图案,出现最多的词汇是自我意识和创新,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形式的讨论;后现代艺术追求一个实际的信条,在此之间有了不同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出现最多的词汇是生存现实和效果,最诱人的问题是对影响的争论。
传统艺术可以阐释,但要符合一个道德的约束,风格即全部,永恒可以超越人的时代;现代艺术反对阐释,创作本身呈现和谐的秩序,形式即根本,创新可以评价人的价值;后现代艺术难以阐释,并不对应一个必然的联系,影响即一切,影响可以改变人的情趣。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乔托被视为西方绘画传统艺术的奠基人。随后,透视、解剖、材料……的掌握,使如实地再现幻觉真实的世界受到了鼓舞;人文思想、宗教改革、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的手法认识人类世界的理想有了信念。这是注重"主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主义,那主义,当绘画的"现实主义"出现之后,尖锐的现实矛盾挑战即成的道德,继而人们发现,认识主观世界普遍规律的理想抱负受到了挫折。人们开始怀念自然。印象派把画布搬到了室外,把握客观世界的和谐样式。在这主观认识的历程之中,艺术学科造就了许多大师,达芬奇的成就促成艺术超出工匠艺人的划限,上升到精神的维度。
根据艺术史的描述,塞尚被视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随后,传统艺术的透视规则受到了质疑,原本一样高的物体,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则被表现为近大远小,于是开始了塞尚"客观的观察世界"的真诚决心(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传统艺术的色彩明暗技术不令人满足,单纯并置的色彩区域,在传统艺术的画面上往往被处理为混色塑造,于是开始了修拉"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和绘画的体系"的试验(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这是注重"客观世界"的阶段,然而,这流派,那流派,当绘画"极少派"出现之后,繁杂的生存现实冲撞达成的和谐,继而人们发现,把握客观世界净化秩序的样式试验结果难以兑现。试验走到了极限。后现代艺术家识别了物质属性的艺术作品的限制,在凹凸不平的自然空间和前后遮掩的社会内部一展身手,影响生活习俗。在这客观把握的历程之中,艺术领域培养了许多大师,杜桑的成就促成艺术领域的突破,再扩展到人类社会的维度。
事实包容事物的方方面面,分析和归纳只能是剖析因子结成一些因素以求看到事实,但是事实密不可分。我们所说的风格、形式、影响,任何时期的艺术都包括这些因素,所说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生存现实,这些因素在任何时期都是一回事情,所说的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利用,艺术家都是以不可缺少这些因素以求获得人们的承认。进入后现代社会,人们更清楚原因和结果之间并不一定是对等的联系,某一时期,某一主张,某一论断也是在指出一些强化的因子起着作用。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认为一切是一,并且是静止的;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在变,人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天是一个和谐的数目。事实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况且,他们所说的,人们的理解也不一样。存在的整体,运动的精神,和谐的状态,局部的放大在于有所识别,即会是生成的因子。几百年之后,《圣经》说出了一个消息。
后现代艺术基于人类主、客观努力之后呈现的社会现状,与人类文化的整体进程共步齐趋。作为现代艺术抽象艺术的一支,极简主义艺术纯净形式平衡内在秩序仍然是一种理想的象征,不算是信念的向往也算是对混乱的逃避;作为现代艺术构成主义的一脉,极简主义艺术明确工艺构成吻合组织生产的逻辑意图仍然是一种主观的认识,不算是人文主义也算是人文科学。拥有沃霍尔的大众心态,博依斯的公众意识,后现代艺术开始了注重生存现实的阶段。人们在审视自身的同时也审视艺术,艺术真是一直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崇高,还是人们误会了生活的期望值;或许就像艺术误会了生活一样,生活真是一直像人们所暗示的那样平常?生活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缺少艺术的难度,没有艺术的深度,已经不能"安心"了;艺术也不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能告诉你什么,已经不再"有用"了。视觉艺术已经不充当物质性的载体透露、传递人类世界的信息,本身已经作为一个信息。艺术只是对生存状态的考虑,世界只是一个消息。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对生存状态的考虑是人类的艺术。
这或许才可以说艺术不受物质属性的限制展开了人类精神的活动,精神活动可以是日常崇尚的艺术,艺术也可以是日常活动的精神。人们一直认为,认识世界、把握世界主要是为了人,把人作为灵魂、精神、肉体分开对待,几个世纪的思辨难解难分。虽然难解难分,某一时期的放大点不一样,词语的针对也不同,所注重的却是相关的课题。我们所说的传统艺术虽然不舍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灵魂的崇高;我们所说的现代艺术虽然包括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精神的自在;我们所说的后现代艺术虽然涉及灵魂、精神、肉体,但主要提倡的是肉体的实际,这时对人的关心开始有了转向,转向了对生存状态的关心。人类从认识世界开始企图掌握人的命运,到对自身的考虑拒绝承认命运。理想主义者以灵魂不灭,精神不死,或国家、社会、集体承担个人的命运为藉口,个人维护社会道德。日常生活中的人则是以生命现象,精神情绪,或生活、工作、兴趣承担个人的生命为依托,个人充实社会道德。
一切不是为了人,一切是因为有了人。因为有了艺术家,要产生艺术的影响。影响也许并不指望再给我们带来什么,只能作为一个信息:生存的出路在哪里。
对真实的认识、把握和利用通过艺术来展开人类的困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生活的现象并不一定互相排斥,不是说看到的现象存在,不看到的现象不存在,不是说出现了一种现象,就取消了另一种现象,寻找特点也是一种现象,别无作为。人们在传统艺术中已经看到了许多现代艺术的现象,有潜在的社会和科学的因素,有外在的个人和认识的原因,卡拉瓦乔、安格尔、戈雅、马奈……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现代艺术的痕迹,但是不把他们作为现代艺术介绍。现代艺术中仍有传统艺术的成份,有潜在的历史和文化的基因,有外在的个人和掌握的情况,卢梭、弗拉芒克、郁特利罗、达利……的绘画中都可以看到传统艺术的手法,但是人们不把他们作为传统艺术来分析。后现代艺术亦是如此,认知的,试验的……样样不少,主观认识、客观把握……面面俱全,虽然后现代艺术把这些归于"物质性"加以反对,但是这些现象统统归于展现人类生存状态的后现代艺术景观。
极简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是从简化自己的物品开始,升级到简化自己的内心和精神、灵魂。
极简主义这个概念近几年特别的火,从一开始是一种生活方式到现在发展化妆品、衣服、APP手机等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也开始打着极简主义的招牌开始营销。
每天无数这样的推销信息轰炸让我怀疑这就是另外一个消费陷阱,商家的营销理念特别简单,似乎买了这个东西你就成为一个合格的极简主义者。
我认为极简主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首先物质层面,然后再是精神层面。我践行极简主义大概只有三个月。我觉得自己暂时还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极简,所以我今天分享一下自己在物质层面践行极简主义的想法。
首先,不是说极简主义完全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也并不是说极简主义带给我多大多大的影响,而是让我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减少外界的干扰。
我本身也不会允许身边的事情或者事物以及一切乱糟糟的人,我从最开始喜欢整齐干净的生活到后来对身边的事物几乎接近强迫。
极简主义的本质和核心从来就不是物质的极简,而是精神层面的极简。但是物质的极简一定是你践行极简主义的前提,一定程度上说,物欲从来都会牵绊精神世界。那么物质极简的第一步是什么,听到的最多的一定是“扔扔扔”,确实,物质极简的第一步一定是扔东西,很多的文章都会具体的提到要扔什么东西,但我想说的是怎么判断要不要扔或者说为什么要扔以及扔完之后做什么。
极简主义是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