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觉得缺爱?

 我来答
i之昂张i
高能答主

2022-06-19 · 就算世界荒芜,总有一个人,会是你的信徒。
i之昂张i
采纳数:338 获赞数:7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人永远是缺爱的。

“缺爱”,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问题。“缺爱”者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最重要的情绪包括常常感到恐惧、焦虑、抑郁、悲哀、孤独、冷漠、易激惹、情绪波动等。他们做事情常常缺乏责任感、缺乏主动性、习惯依赖,时而却又争强好胜。他们常常有完美主义倾向,却又常常体现出低自尊,自我价值不足……

很多人的“缺爱”,缺的往往是“父母之爱”。缺爱的人即使已经成年,但内心里却仍然住着一个缺爱的小孩

  • 不会表达自己需要爱。

这在婚姻关系中表现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矛盾。在婚姻关系中,缺爱的一方,比起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更喜欢用发脾气、说狠话,或不说话、不理睬的方式来暗示对方。

缺爱一方的内心独白常常是这样的:

有一些需求我不好意思直接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说,但我内心希望,你可以猜到我的全部心意,并且满足我。

一旦对方没有读懂,或者误解,TA们会判断对方不爱自己,并感到一种强烈的失望和受伤。

这种情况,就像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无论什么需求,都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而父母也只能靠猜测来满足。如果猜测错误或者没有引起注意,孩子就会哭得更厉害。

心理学研究,一个婴儿内心最多只能支撑7秒,也就是说,如果7秒没有得到回应,TA将体验到自身破碎和消失的感觉。类似的沟通不良,不仅在许多夫妻中间屡见不鲜,而且常常成为婚姻破裂的凶手。

因为,希望对方能够猜中自己的需求,等于将对方视为了父母;由于对方没有猜中而失落到极点,等于把自己视为了柔弱无力、还不会运用其他表达的小孩。这不是夫妻关系,而是一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

  • 而之所以羞于表达,很多时候是因为“低自尊”,也就是自卑。这也是“缺爱”的另一大表现。

自卑的潜在含义是:我不配有这个需求,不配满足自己的愿望。也就是说,对自卑的人而言,自己去满足愿望这件事,会附带一种强烈的羞耻感和罪恶感。所以,自卑的人,很少会主动去做某事。

这时候,要是有人能主动识别并帮助自己满足,就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那么,这种“不配感”又是怎样来的呢?

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表达需求后没有得到及时和足够的回应,就很容易产生这种“不配感”。

但,这也并不像听上去的那样不可逆转。因为除了父母,造成“不配感”的另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那时候真的还太小。由于太小,心智还没有足够成熟,所以很难看清一件事情的全貌,只是凭着感觉和情绪,把许多事情简单地联系到一起,并记住了这个其实并不成立的因果关系。这个原因,听上去也很无奈,不同的是,这恰恰是我们进行自我救赎的入口。

因为,我们不再是儿童,我们已经具备了更全面看待事情、更能理清因果是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就算感到缺爱,我们仍然能够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这充分说明,我们具有自我疗愈的潜能和足够顽强的生存力。

  • “缺爱”,还有一个表现,便是不喜欢麻烦别人。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不麻烦别人不是独立自主的表现吗,这不是一个良好的品德吗,怎么会跟缺爱有联系呢?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状况,如果孩子觉得需求爱这件事太过羞耻,TA很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不承认自己有这个需求。“既然需要爱这件事让人这么难受,那么,从此以后,我不再需要爱了。”

独立一旦超过了正常的界限,那么,越独立,实际上是越缺爱。


我们常常认为缺爱,尤其是缺父母爱,是小孩子才会有的需求。这是一个对缺爱的误会。事实上,无论长幼,我们骨子里都渴望一种爱,那就是: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你们爱我,不是因为我漂亮、性感、优秀、成绩好,而是因为,我是我。

可以说,无条件的爱,是对一个人的存在最大的肯定。很多成年人所说的“缺爱”,其实就是缺少这种无条件的爱。因为它看上去很奢侈,尤其在当下的中国,在孩子从小就被用来攀比的氛围下,这种爱显得是那样地难得和稀少。但事实上,这种爱,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拥有过。只是这需要我们仔细去回忆、去搜寻、去品味。


想要不缺爱应该怎么做?


古希腊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当你真正认识你自己了,你就不缺爱了

你必须要知道,爱是相互的,你必须拥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主动且正确的给予别人,并且不求回报,才有可能真正被爱,然而是否被爱却是一个概率问题,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自爱。让自己开心。喜欢自己,爱上自己,认可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谈墨语

2022-06-19 ·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谈墨语
采纳数:496 获赞数:138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人的心理最大的痛苦的确源于缺爱,缺爱导致两种拒绝,一种是对自己的拒绝,让人自卑、自我否定、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一种是对父母和他人的拒绝,让人难以信任他人、内心抵触他人、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我将从以下方面谈谈为什么会缺爱:

一、什么是缺爱

缺爱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缺乏关心、陪伴或共情,孩子的内心很难被父母真正理解和呼应,孩子内心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
缺爱是一种不安全依恋的感受,具体感受为孤独空虚、焦虑不安、能量匮之等。

缺爱是一种不安全依恋的心理结构。缺爱者内心没有安全稳定的正面情感联接。


二、缺爱的原因

1、从小受到的关爱太少

这个原因容易让孩子变得讨好求爱,觉得自己不配被爱,发展为依恋模式的粘附型。

2、从小受到打骂虐待

容易让孩子变得自我否定,并对他人有敌意,发展为依恋模式的隔离型。

3、前两种类型混合

容易让孩子又想索要爱,又害怕在爱里受到创伤,与他人情感时冷时热,很不稳定,发展为依恋模式的紊乱型。

4、从小很少被共情

容易让孩子变得喜欢幻想,类似于武志红说的巨婴,发展为孤独自恋型人格。


三、缺爱的表现

1、 思想较同龄人早熟

缺爱的儿童必然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时常出现一种“自问自答”的思维模式,所以较同龄人会比较早开始对自己产生思考。

2、 习惯讨好他人

他们的讨好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认同。他们想从根本出发,变成你喜欢的样子,然后自然而然地获得你的欣赏。缺爱的人更难接受他人的不认同。拒绝的另一层含义,则是不喜欢,缺爱者习惯性地想获得他人的喜欢。

3、 过度要求情绪价值

越是缺爱的人,就越把“爱”看得纯碎无暇,他们有多不看重现实,就有多看重情绪价值。

4、 不自信

特别是原生家庭导致的缺爱,会令孩子在长期的自我怀疑中否定自己。继而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越是缺爱,就越是不自信,就越是对“主动”、“祈求”这种行为尤其排斥。

5、 缺乏安全感,容易依赖他人

即便对方很爱他,很投入,依然免不了他的患得患失和疑神疑鬼。从本质上来说,这与他人无关,只与“缺爱”多带来的特性有关。

总结:综上所述,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如果你感觉自己很缺爱,就从爱自己开始吧。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留意诗年
高能答主

2022-06-19 · 答题姿势总跟别人不同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万
展开全部

因为这种是情感上的缺失,缺爱的话很大程度都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因为小时候家庭方面的爱情缺失,会让你怀疑自己,甚至可能会影响谈恋爱等各方面。我见过很多人因为缺少父母之爱就疯狂的希望在爱情中得到弥补,但往往适得其反。




缺爱的人希望得到的爱情,是对方无条件付出,对自己的任性、冲动(各种退行行为)非常包容,“一个非常温柔的人”“一个对自己无微不至关心的人”“一个赶不走的情人”“一个能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这样的完美爱人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影视剧里,但是很少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第一,首先要明确,感受到缺爱缺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是小时候父母对你爱的不够,或者忽视太多,或者批评太多,或者带有很多虐待成分导致的。在许多父母,尤其年长的父母看来,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只需要保证吃饱穿暖就好了,所以,一些细腻的情感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忽视了。

第二,自卑,不会表达爱。成年人“缺(父母)爱”的最大表现之一,就是不会表达自己需要爱。这在婚姻中体现很明显。许多夫妻之间的沟通不畅,常常就是羞于表达。比起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TA们更喜欢用发脾气、说狠话,或者不说话、不理睬的方式来暗示。我之前也会对男朋友不理不睬,后来我觉得直接告诉他,我希望你这样做,会更明确,因为男女生思维方式真的差太多了!

第三,错误的认为爱情是缺的爱。缺爱缺的是父母给自己的无条件的付出、关注、包容、支持、信任、鼓励,而爱情构成的三元素是友谊、激情、承诺,爱情是美好的,但爱情是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是平等的,并不能代替亲情。爱情很美好,缺爱靠治疗。治好再来爱,生活更美好。

所以,综合来说,要积极寻求心理上的救助,通过聊天或者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进行弥补,并且一定要正视自己的需求,告诉父母,你很爱他们,这样才能有正向回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手机用户76995
2022-06-19 · TA获得超过16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9万
展开全部

因为缺少关怀,缺少关爱,希望被呵护照顾,不愿意长大,不愿意面对成年人的世界。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就去外地打工了,我一直跟着我的爷爷奶奶生活。

小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为什么别个小朋友有爸爸妈妈来参加家长会,而我一直是我的奶奶。

为什么别个小朋友有爸爸妈妈买的各种玩具各种好看的衣服,而我除了奶奶偶尔在杂货市场买的衣服之后,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收到我爸妈寄回来的衣服。

小时候我一直怀疑我没有爸妈,我就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甚至有的时候我还希望如何,这样我就不会一直盼望着我的爸爸妈妈回来看一下我,就一次都行,可是他们并没有。

从小,我就学会了别人家孩子不用做的事情,洗碗做饭,帮爷爷奶奶打理农活,帮他们洗衣服,所以我的手比我同龄人的手更粗糙。

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因为我自卑;很多时候我也不愿意让别人帮忙,因为我觉得别人没有义务帮我,我也不想欠别人人情。

渐渐地,我养成了独来独往的性格,做事也雷厉风行,我开始不愿去爱,也不祈求被爱。

缺爱的环境都会造成一个人的状态,有的人在孤单的环境中越来越习惯孤独,反而喜欢上孤身一人。

  • 有的人因为缺爱,就在其他人身上寻找弥补,一旦有人伸手,就抓紧不放。

  •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就像我后面谈了个男朋友一样,我以为我得到了救赎,殊不知确实变得更缺爱。我常常怀疑他不够爱我,于是把他越逼越紧,最后导致了分手。

经历多了心累的感情,或许你会发现,不管和谁在一起,不管在亲密关系中索取到多少爱,内心始终有一个填不满的洞。

这是因为,缺爱的人,缺失的是对自我的爱,而非外界的爱,我们不可能把获得爱和自我价值,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

  • 想要填补内心缺失的爱,唯有自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f65ecf
2022-06-18 · TA获得超过396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0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1.6万
展开全部
很多成年人的“缺爱”,缺的往往并不是同龄人之爱,而是“父母之爱”。
近几年来,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逐渐发现:
虽然自己外表已经成年,甚至已经到了中年或老年,但内心里却仍然住着一个缺爱的小孩。

而成年人“缺(父母)爱”的最大表现之一,就是不会表达自己需要爱。
这在婚姻中体现很明显。许多夫妻之间的沟通不畅,常常就是羞于表达。
比起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TA们更喜欢用发脾气、说狠话,或者不说话、不理睬的方式来暗示。

TA们的内心独白常常是这样的:
“有一些需求我不好意思直接说,或者不知道怎么说,但我内心希望,你可以猜到我的全部心意,并且满足我。”
一旦对方没有读懂,或者误解,TA们会因此判断对方不爱自己,并感到一种强烈的失望和受伤。

这种场景,像不像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无论什么需求,都只能用哭泣来表达,而父母,也只能靠猜测来满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