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需要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个题目是从俞敏洪的《在绝望中找到希望》这本书里借来的。
俞敏洪说了一个我们小时候都听到过的故事。
假如你把拥有的6个苹果全部自己吃掉,那么你仅仅尝到了苹果的味道;但假如你把6个苹果分给周围的6个人吃,那么当他们有水果时一定也会分给你吃,也许你吃到的水果总数还是6个,但你吃到了橘子,李子,桃子,香蕉,普通和西瓜,因此你尝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6个原本素昧平生的人也许会从此变成你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所以他说,没有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一辈子。当我们有痛苦和悲伤时,总希望别人能够分担和理解,但是当我们拥有财富和资源时,却总是想独自享用,却不知自己会在拥有的同时失去了整个世界。
这一篇文字他原文写的不够具体,书的封面说,他有每天12点后写一篇文字的习惯,这本书就是这一篇篇文字集结而成。
直觉他没有写的更透彻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当然我知道自己还要走很远的路。当我知道自己必须写的时候,即时被一些观察感触,却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写的就不够具体。
我想来重新理解分享。
我觉得分享首先是自己此时此地真心觉得好,想到这样说,这样做会让受众有幸福感。
在听武志红心理学课,也会常常拿学来的东西用到自己身上,认可他说的依恋,但放在自己身上,还是会有各种心里障碍,于是给自己说,再多一点时间和耐心给自己。
但我因为也想追求进步,也去想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也给自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于是,我会去想,怎么给自己找一个可以持续行动,又同时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感的事情去做呢?
写作是这样的方式,但我觉得我还可以去深想的是,怎么先让自己去践行已经做到了一些事情,亲身证明了之后,再去写出来,这样的分享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也只是暂先想到这里,但不管怎么说,敢与分享,为了分享不得不去倒逼自己多尝试一些事,甚至逼自己去持续地深入思考,这些都是分享的价值。
还有一个思考是,俞敏洪说的不要独占,不然你其实已经失去了整个世界。他想表达应该偏重于仗义。或许仗义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容易做到,它考验人性,因为仗义的背后是疏财。
关于分享还想到什么呢?
我又想到弥太郎的智慧。
弥太郎有一个说法,要让别人一想到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要做到这样其实很多人会质疑,不可能永远幸福吧?
但是他说,虽然每个人都有悲伤和辛苦,但我们要分享的应该是幸福的心情。失望,忧郁,悲伤,嫉妒等要学会自己“消化”。
我对怎么消化,很有好奇心。
他说: 关键在于“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生要“总是幸福”很困难,但“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对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可以视之为“上天对我的试练”,对自己说“我在学习”。把这些视之为“使我圆满。”的坚韧态度。
一开始读弥太郎写这些,我没有太在意,但当我再深想分享时,我觉得他其实可以看作分享更深层的意义。
一个人该怎么样按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其实和今天很多人说的个人品牌,我觉得都有想通的道理在。我们首先要乐于分享,但是真正分享的又应该是什么呢?是你在踏实做的事,能让有关联的人觉得幸福;然后就是你分享的时候,你自己首先也是幸福的,且这幸福取决于: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还可以再尝试这样来理解:人的最高追求是自我实现,心理学上学来说是自我救赎,自我探索,冯唐说自渡与渡人,其实我想说,是否人一生所经历种种,到最后,都是为了求得: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写这些,也是有感于自己做到和做不到种种。也常会问自己,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每天读书,写下来点点思考,去按这些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常会不期然有所得。
能渐渐明白一点最朴素的东西,那就是,这些,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吗,能让也行路的人感觉到不孤单吗?是让人幸福还是让人只是在瞬间感到喜悦?你有用心去留意这两者的区别吗?
生活最重要,愿你一直勇敢做自己。当你能时刻记得自己最珍贵,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需要你时,那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与你分享。
俞敏洪说了一个我们小时候都听到过的故事。
假如你把拥有的6个苹果全部自己吃掉,那么你仅仅尝到了苹果的味道;但假如你把6个苹果分给周围的6个人吃,那么当他们有水果时一定也会分给你吃,也许你吃到的水果总数还是6个,但你吃到了橘子,李子,桃子,香蕉,普通和西瓜,因此你尝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6个原本素昧平生的人也许会从此变成你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所以他说,没有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一辈子。当我们有痛苦和悲伤时,总希望别人能够分担和理解,但是当我们拥有财富和资源时,却总是想独自享用,却不知自己会在拥有的同时失去了整个世界。
这一篇文字他原文写的不够具体,书的封面说,他有每天12点后写一篇文字的习惯,这本书就是这一篇篇文字集结而成。
直觉他没有写的更透彻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当然我知道自己还要走很远的路。当我知道自己必须写的时候,即时被一些观察感触,却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写的就不够具体。
我想来重新理解分享。
我觉得分享首先是自己此时此地真心觉得好,想到这样说,这样做会让受众有幸福感。
在听武志红心理学课,也会常常拿学来的东西用到自己身上,认可他说的依恋,但放在自己身上,还是会有各种心里障碍,于是给自己说,再多一点时间和耐心给自己。
但我因为也想追求进步,也去想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也给自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于是,我会去想,怎么给自己找一个可以持续行动,又同时能给别人带来幸福感的事情去做呢?
写作是这样的方式,但我觉得我还可以去深想的是,怎么先让自己去践行已经做到了一些事情,亲身证明了之后,再去写出来,这样的分享是不是更有说服力。
也只是暂先想到这里,但不管怎么说,敢与分享,为了分享不得不去倒逼自己多尝试一些事,甚至逼自己去持续地深入思考,这些都是分享的价值。
还有一个思考是,俞敏洪说的不要独占,不然你其实已经失去了整个世界。他想表达应该偏重于仗义。或许仗义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容易做到,它考验人性,因为仗义的背后是疏财。
关于分享还想到什么呢?
我又想到弥太郎的智慧。
弥太郎有一个说法,要让别人一想到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要做到这样其实很多人会质疑,不可能永远幸福吧?
但是他说,虽然每个人都有悲伤和辛苦,但我们要分享的应该是幸福的心情。失望,忧郁,悲伤,嫉妒等要学会自己“消化”。
我对怎么消化,很有好奇心。
他说: 关键在于“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生要“总是幸福”很困难,但“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
对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可以视之为“上天对我的试练”,对自己说“我在学习”。把这些视之为“使我圆满。”的坚韧态度。
一开始读弥太郎写这些,我没有太在意,但当我再深想分享时,我觉得他其实可以看作分享更深层的意义。
一个人该怎么样按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路,其实和今天很多人说的个人品牌,我觉得都有想通的道理在。我们首先要乐于分享,但是真正分享的又应该是什么呢?是你在踏实做的事,能让有关联的人觉得幸福;然后就是你分享的时候,你自己首先也是幸福的,且这幸福取决于: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还可以再尝试这样来理解:人的最高追求是自我实现,心理学上学来说是自我救赎,自我探索,冯唐说自渡与渡人,其实我想说,是否人一生所经历种种,到最后,都是为了求得: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写这些,也是有感于自己做到和做不到种种。也常会问自己,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每天读书,写下来点点思考,去按这些来指导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常会不期然有所得。
能渐渐明白一点最朴素的东西,那就是,这些,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吗,能让也行路的人感觉到不孤单吗?是让人幸福还是让人只是在瞬间感到喜悦?你有用心去留意这两者的区别吗?
生活最重要,愿你一直勇敢做自己。当你能时刻记得自己最珍贵,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需要你时,那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总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与你分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