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短的50~100字
13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
展开全部
1.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病入膏肓
战国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得了一场重病。于是,决定去请秦国名医秦缓。一天夜里,晋景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两个人在说:“秦缓就是再厉害,只要我们分别住在膏的下面和肓的上面,他也会拿我们没辙。”
过了几天,秦缓来到晋国,经过检查之后,秦缓说:“大王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果然,过了几天,晋景公就去世了。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病入膏肓
战国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得了一场重病。于是,决定去请秦国名医秦缓。一天夜里,晋景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两个人在说:“秦缓就是再厉害,只要我们分别住在膏的下面和肓的上面,他也会拿我们没辙。”
过了几天,秦缓来到晋国,经过检查之后,秦缓说:“大王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果然,过了几天,晋景公就去世了。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12-24
展开全部
1.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病入膏肓
战国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得了一场重病。于是,决定去请秦国名医秦缓。一天夜里,晋景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两个人在说:“秦缓就是再厉害,只要我们分别住在膏的下面和肓的上面,他也会拿我们没辙。”
过了几天,秦缓来到晋国,经过检查之后,秦缓说:“大王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果然,过了几天,晋景公就去世了。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赞同23|评论(36) 2012-10-26 22:25获得法律8| 三级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赞同7|评论(14) 2012-11-30 15:43饼不吃竹子| 四级 1、、、、爱屋及乌爱屋及乌爱屋及乌爱屋及乌 这个典故出自《尚书大传.大战》。殷商末代的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当时的西部诸侯之头领姬昌,因反对纣王被囚禁。出狱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称周文王,要推翻商朝。他聘请姜尚(姜太公)为军师,开始扩军备战,并迁都丰邑(今陕西省)。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他联络几个诸侯,出兵伐纣。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纣王自杀。纣王虽死,敌人并未完全肃清。周武王召见姜太公,请教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来。姜太公答道:"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之鸟;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就是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喜欢;如果不爱那个人,就连他住处的墙壁也讨厌。姜太公的主张是要把敌对分子彻底消灭。 后来,这个典故常被人们用作描述因为深爱某人,连带也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这种现象。 2、、、、安乐窝安乐窝安乐窝安乐窝 这个典故出自《宋史.列传.道学一.邵雍》。邵雍字尧夫。初到洛阳的时候,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富弼、司马光和吕公著等各位贤人,被罢官以后也住在洛阳。平时他们很敬重邵雍,经常跟邵雍来往,而且为邵雍买了园田与住宅。到了农时,邵就自己去园田耕种与收割,但收获下来的粮菜,只够一个人的吃用和换取必备的衣裳。为表示"安贫乐道,不求荣华富贵",邵雍把自己的住处叫作"安乐窝"。早晨起来,点好香坐着休息,到了傍晚,自己便斟上三、四杯酒喝下,稍微有一点酒意就行了,但从不喝醉。兴趣来了,他就吟成诗章,然后又放声朗诵。每到春天和秋天,邵雍就到洛阳城里去游玩。刮风下雨是不出门的。出去的时候,就坐一辆小车,让一个人拉着,心里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官宦人家的人一听出他的车音,就争着出门等候迎接。这些人家的小孩子与奴仆,也喜欢他来,互相说:"我们家的先生来了。"他们就不再称呼邵雍的姓名了。他在这些人家,有时竟一连住上两宿方肯离去。有一些好多事的人,便在自己家里仿照邵雍的"安乐窝",盖一处房舍,等邵雍来了住,他们把这房子称作邵雍的"行窝"。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适的生活。 3、、、、暗中摸索暗中摸索暗中摸索暗中摸索 这个典故源于于唐.刘束的《隋唐佳话》。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非常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常常忘记很快,如果再见面如同生人一样。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著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认出来。"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没有师傅或门径,独自探索知识或技术的掌握与创造。 这个典故载于《汉书.梅福传》。在春秋时代秦国,有个相马专家叫伯乐,原名孙阳。他善于识千里马并写了一本《相马经》。伯乐的儿子死读《相马经》,按照书中所说的马的样子去寻找骐骥良马。有一天,在看见一只大蟾蜍,他便高兴地对伯乐说:"爸爸,这是一匹良马,眼睛和额头跟你书上描述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大一样。"伯乐知其子之愚,转怒为笑地说:"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无法驾驭)。" 这个典故比喻做事情拘泥教条,不能理论结合实际。 5、、、、鳌戴鳌戴鳌戴鳌戴 这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有一大壑,其实是无底之谷,把它叫作归墟。八方及中央的水、天河的水,都流入其中,而水无增减。其中有五座山:一座叫岱舆、二叫员峤、三叫方壶、四叫瀛州、五叫蓬莱。这山高低周围达三万里,其山平顶达九千里。五山相隔的空间有七万里广远,这样相与为邻居。其山之上看到的都是金玉,山上的鸟都是白色。像珠玉般光彩的树木丛生,花朵和果实都有滋味,吃了都不老不死。所居住的人都是有道的仙人的后代,一早一晚飞来往去的仙人不可胜数。而五座山的根没什么附着,经常随潮水的波涛上下波动,不能暂时停自动荡。仙圣认为五山动荡不安是患害,告诉了天帝,天帝担心五山随波流往西极,仙人们失掉居所。于是命令人面鸟身的禺强神,让海中的十五只大鳖抬头背负大山,一再轮换,六万年一替换,五座大山才停息不动。 后遂以"鳌戴"比喻负荷重任,或以表示感恩戴德。 6、、、、阿娇失宠阿娇失宠阿娇失宠阿娇失宠 这个典故出自《昭明文选》卷十六《赋.长门赋》。汉武帝刘彻的妻子陈阿娇非常得宠,被立为皇后。但后来陈皇后一直未生下独生子,她又嫉妒别的宫妃得宠,便暗中搞媚术和"巫盎"(用巫术诅咒的办法)害人所以被汉武帝废弃,逼令住在长门宫中。她悲苦愁闷,想恢复过去皇后的地位。听说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是妙笔生花的大作家,就奉献一百斤黄金给司马相如和他妻子卓文君,请他们买酒喝。托司马相如为她写一篇能解脱苦闷生活的文章。司马相如就写成了《长门赋》,呈献给汉武帝,劝导他不记旧怨,重新和好。由此,陈皇后又得到汉武帝的宠爱。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有美无人赏、有才无人用的冷落境遇。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病入膏肓
战国时,晋国的国君晋景公得了一场重病。于是,决定去请秦国名医秦缓。一天夜里,晋景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两个人在说:“秦缓就是再厉害,只要我们分别住在膏的下面和肓的上面,他也会拿我们没辙。”
过了几天,秦缓来到晋国,经过检查之后,秦缓说:“大王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果然,过了几天,晋景公就去世了。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赞同23|评论(36) 2012-10-26 22:25获得法律8| 三级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赞同7|评论(14) 2012-11-30 15:43饼不吃竹子| 四级 1、、、、爱屋及乌爱屋及乌爱屋及乌爱屋及乌 这个典故出自《尚书大传.大战》。殷商末代的纣王是个残忍无道的昏君。当时的西部诸侯之头领姬昌,因反对纣王被囚禁。出狱后,姬昌回到周的都城岐山,称周文王,要推翻商朝。他聘请姜尚(姜太公)为军师,开始扩军备战,并迁都丰邑(今陕西省)。不久,周文王去逝,其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他联络几个诸侯,出兵伐纣。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商朝京城朝歌。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朝歌很快被攻克,纣王自杀。纣王虽死,敌人并未完全肃清。周武王召见姜太公,请教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否使局面安定下来。姜太公答道:"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之鸟;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就是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顶上的乌鸦也喜欢;如果不爱那个人,就连他住处的墙壁也讨厌。姜太公的主张是要把敌对分子彻底消灭。 后来,这个典故常被人们用作描述因为深爱某人,连带也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这种现象。 2、、、、安乐窝安乐窝安乐窝安乐窝 这个典故出自《宋史.列传.道学一.邵雍》。邵雍字尧夫。初到洛阳的时候,住在四面透风的破房子里。富弼、司马光和吕公著等各位贤人,被罢官以后也住在洛阳。平时他们很敬重邵雍,经常跟邵雍来往,而且为邵雍买了园田与住宅。到了农时,邵就自己去园田耕种与收割,但收获下来的粮菜,只够一个人的吃用和换取必备的衣裳。为表示"安贫乐道,不求荣华富贵",邵雍把自己的住处叫作"安乐窝"。早晨起来,点好香坐着休息,到了傍晚,自己便斟上三、四杯酒喝下,稍微有一点酒意就行了,但从不喝醉。兴趣来了,他就吟成诗章,然后又放声朗诵。每到春天和秋天,邵雍就到洛阳城里去游玩。刮风下雨是不出门的。出去的时候,就坐一辆小车,让一个人拉着,心里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官宦人家的人一听出他的车音,就争着出门等候迎接。这些人家的小孩子与奴仆,也喜欢他来,互相说:"我们家的先生来了。"他们就不再称呼邵雍的姓名了。他在这些人家,有时竟一连住上两宿方肯离去。有一些好多事的人,便在自己家里仿照邵雍的"安乐窝",盖一处房舍,等邵雍来了住,他们把这房子称作邵雍的"行窝"。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安逸舒适的生活。 3、、、、暗中摸索暗中摸索暗中摸索暗中摸索 这个典故源于于唐.刘束的《隋唐佳话》。唐朝时,大臣许敬宗为人非常自傲轻慢,凡属他见过的客人,尽管经人介绍,也常常忘记很快,如果再见面如同生人一样。有的人就讥讽他记性太差了。许敬宗则回答说:"像你这样的人,我当然很难记住。但是假如碰到像南朝的何逊、刘季绰、沈约、谢兆等著名学者,我即使在黑暗中摸索,也能辨认出来。"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没有师傅或门径,独自探索知识或技术的掌握与创造。 这个典故载于《汉书.梅福传》。在春秋时代秦国,有个相马专家叫伯乐,原名孙阳。他善于识千里马并写了一本《相马经》。伯乐的儿子死读《相马经》,按照书中所说的马的样子去寻找骐骥良马。有一天,在看见一只大蟾蜍,他便高兴地对伯乐说:"爸爸,这是一匹良马,眼睛和额头跟你书上描述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大一样。"伯乐知其子之愚,转怒为笑地说:"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无法驾驭)。" 这个典故比喻做事情拘泥教条,不能理论结合实际。 5、、、、鳌戴鳌戴鳌戴鳌戴 这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有一大壑,其实是无底之谷,把它叫作归墟。八方及中央的水、天河的水,都流入其中,而水无增减。其中有五座山:一座叫岱舆、二叫员峤、三叫方壶、四叫瀛州、五叫蓬莱。这山高低周围达三万里,其山平顶达九千里。五山相隔的空间有七万里广远,这样相与为邻居。其山之上看到的都是金玉,山上的鸟都是白色。像珠玉般光彩的树木丛生,花朵和果实都有滋味,吃了都不老不死。所居住的人都是有道的仙人的后代,一早一晚飞来往去的仙人不可胜数。而五座山的根没什么附着,经常随潮水的波涛上下波动,不能暂时停自动荡。仙圣认为五山动荡不安是患害,告诉了天帝,天帝担心五山随波流往西极,仙人们失掉居所。于是命令人面鸟身的禺强神,让海中的十五只大鳖抬头背负大山,一再轮换,六万年一替换,五座大山才停息不动。 后遂以"鳌戴"比喻负荷重任,或以表示感恩戴德。 6、、、、阿娇失宠阿娇失宠阿娇失宠阿娇失宠 这个典故出自《昭明文选》卷十六《赋.长门赋》。汉武帝刘彻的妻子陈阿娇非常得宠,被立为皇后。但后来陈皇后一直未生下独生子,她又嫉妒别的宫妃得宠,便暗中搞媚术和"巫盎"(用巫术诅咒的办法)害人所以被汉武帝废弃,逼令住在长门宫中。她悲苦愁闷,想恢复过去皇后的地位。听说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是妙笔生花的大作家,就奉献一百斤黄金给司马相如和他妻子卓文君,请他们买酒喝。托司马相如为她写一篇能解脱苦闷生活的文章。司马相如就写成了《长门赋》,呈献给汉武帝,劝导他不记旧怨,重新和好。由此,陈皇后又得到汉武帝的宠爱。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有美无人赏、有才无人用的冷落境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自慰,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