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翻译
译文:
岂止是仁,必须是圣啊!尧舜二帝也因为不能做到这般而感到愧对于民呀!一个怀有仁心的人,一定是首先自己要站得稳,然后看到别人摔倒也愿意扶的人。首先自己要足够地腾达,而且也愿意博施济众。能够先做好自己,然后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
仁爱之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并且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最具代表的儒家思想之一。如果能够做到“乐于助人”,也就做到了“仁”。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也帮助他人发达。此句讲明了仁人与圣人的区别,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
原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注释
施(shì):动词。
众:指众人。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病诸:病,担忧。诸,「之於」的合音。
夫:句首发语词。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卽推己及人的意思。
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於「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phrase is:
A person of benevolence seeks to establish others while seeking to establish oneself; strives to achieve while helping others achieve.
This phrase expresses the concept of benevolence, emphasizing the idea that a truly virtuous person not only seeks personal success and achievement but also actively helps others to succeed and achieve their goals.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elflessness and the desire to uplift and support others in their endeav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