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大邦,现在流传的礼仪经历的千年的沉淀,许多都被我们现代人的快节奏所简化了。古代的人相互见面,对于对方有着关于对方的礼仪,一般称呼别人有十种敬称。对于自己古人以谦谦君子的风范给自己定义了十种谦称?都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篇1
一、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七、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八、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
如《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九、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
十、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篇2
一、十种谦称,谦虚乃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所以古人以谦虚的姿态称呼自己以显示出尊敬别人,显示出礼仪之态。
第一古代人们对于自己的父母是非常的尊敬的他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
第二国家的帝王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是称呼自己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谦虚,他们自称为“寡君”。
第三饱读诗书的人都怕别人说自己卖弄文采,所以古代读书人谦称自己为“不才”意思为自己还有需要更加的好好学习。
第四古人称呼自己的时候,不会直接说我,而是用一个有寓意的字,这个字是“愚”,人生来本就是由不懂到懂得过程,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愚的时候,这个愚就是最为谦虚的自称。
第五辈分比较小的人,古代对于晚辈他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会谦称为“在下”意思是在古人之下,在长辈之下,面对长辈时这样自称,表示出一种尊敬。
第六年龄大的老人,他们的谦称为“老夫”也是一种对于老者自己的一种谦称。
第七古代的.女人谦称自己为“妾身”。
第八古代帝王平时说话时也会给自己一个谦称“寡人”这就是帝王对自己的谦虚的称呼。
第九和尚会自称为“老衲”,衲指的是自己身披的一件袈裟,苦行曾一生信仰佛教,仅凭一件衲衣便可度日,和尚一生把精力全部用在了修行之上,这是他们对自己一个谦虚的称呼。
第十古代的官员,见到别人,或者比自己职位较高的人时,会自称呼为“下官”。
自称之所以不用我来表达,是因为我太过于直白,古代人重视礼仪文化,谦虚更是中国人都具有的一个传统美德,所以为了普及这种美德,使得中国人都是彬彬有礼,给自己称呼的时候,会将这种谦称普及到男女老幼。
二、十大敬称,在交流中还会有对别人进行称呼,古代人也对称呼别人定义了十种敬称,是哪十种?
第一在遇到对方的父母以及长辈的时候会尊敬的称呼对方的家长为“令尊,令堂”以显示出自己对于对方父母的尊敬。
第二皇帝在与臣子相处时,为了表示自己对于臣子的重视于尊敬,会称自己的臣子为“爱卿”,皇帝经常说的:“众爱卿平身”则是对于自己满朝大臣的一种敬称。
第三是对于逝者的称呼,古代人对于死去的人会加上一个“先”字,如“先父”“先帝”。
第四对于皇上的家族的人的敬称,对于皇上人们会尊敬的称呼皇室为“殿下”。
第五人们对于帝王会尊敬的称呼“万岁”“圣上”,古代人见到皇帝一般会行礼,并且最终还会念到:“皇上万岁万万岁”这表达了希望皇帝万寿无疆和尊敬。
第六对于古代知识渊博的人,并且有着巨大贡献的人,古人尊敬的称之为“圣人”比如我们的“孔圣人”,他是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并且宣扬了儒家思想,对于我国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大家尊称他为“圣人”。
第七古代在战场上勇猛杀敌的将军,古人对他有一个尊敬的称呼为“麾下”。
第八古代对于年龄比较大的长者,有一个尊敬的称呼为“丈人”。
第九古代对于位置比较尊贵,权利比较高,声望比较重的长者,古人对于他的敬称为“夫子”。
第十古人对于比自己年龄大的人的敬称为“仁兄”,表示出自己的谦虚与对于自己年长之人的尊敬。
这些称呼加以十大谦称和十大敬称,更能体现出古人的行事作风是温婉有礼的,更能显示出我国是一个礼仪大邦。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 篇3
一、直称姓名
古人有名有字。古人认为直呼其名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所以直称姓名只会在以下特殊情形下才出现:
1.用于自称。如: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用于为人作传。如: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后汉书·张衡传》)
3.长辈对晚辈称名,以示亲切。如:
由(孔子的弟子子路的名),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用于称所厌恶之人。如: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这句话意思是: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先在元人面前说我坏话,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
二、称字
字,又称表字,成年时取。字一般是名的解释与补充。称字是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如: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拓展】在汉字文化圈,存在“以字行”的人名称谓现象。以字行,是“以字行于世”的简称。即仅称呼此人的“字”,代替其名。例如明朝著名内阁首辅,阁臣杨士奇,名寓,字士奇,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反之,如李白,名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以字行”。
三、称号(别号)
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又叫“别号”。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如:
例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蓼liǎo洲周公:即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例2:《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号随园主人;《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这个文常版块要学扎实,大家要熟记一些历史名人的号,如:
杜甫:少陵野老
李白:青莲居士
陶渊明:五柳先生
白居易:香山居士
苏轼:东坡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四、称谥号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的评价性文字。
上节课我们讲过,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一般都会有谥号。称谥号是出自一种对先贤的尊敬。如: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下面总结一下“谥号”的常用字,大家拿起小本本记起来喔:
文、景、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褒扬性)
灵、厉、炀(批判性)
哀、怀、愍(同情性)
五、称室号(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这里的斋或者室我们可以看做古人的“工作室”。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再如“聊斋”是蒲松龄的斋名,故我们称其“聊斋先生”;饮冰室是梁启超的斋名。
六、称官名
以在某地任职的官名称呼其人。这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称呼方法。
如杜甫被称作“杜工部”,是因为他曾经出任工部员外郎一职,连他的诗集都被命名为《杜工部集》。
大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称官名”的称谓:
贾太傅:贾谊;谢太傅:谢安
王右军:王羲之;王右丞:王安石;
杜拾遗:杜甫;柳屯田:柳永;
苏学士:苏轼
七、称官地
用任官之地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中“豫州今欲何至”当中的“豫州”指的是刘备。再如“柳柳州”指的是柳宗元;
再如“贾长江”指的是贾岛,“韦苏州”指的是韦庄。
八、称籍贯
称籍贯很好理解,他是哪里人,我们就用那人的姓加上籍贯相称。
如唐朝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王临川”指的是王安石。
九、称郡望
这种称谓方式算是比较特殊的。所谓郡望,是指某一地区有名望的家族姓氏(一般一个姓氏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郡望)。
如韩愈是河南河阳人,但我们很少称其“河阳”,反是当时韩氏的郡望是昌黎,我们常以“韩昌黎”相称。
十、称爵名
以爵位称呼其人。
比如诗人谢灵运因承袭爵位康乐公而被称作“谢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