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字最开始出现是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们观察“德”字的结构可以发现,这个字的偏旁是“彳”(chì),是行走的意思,意思其实是“行得正”;而右边上半部分其实是由“直”字变化而来,意思是“看得直”;后来,在最下面加了一个“心”字,表示“心要正”。
所以,“德”字从字形结构分析,意思就是“人的行为正直,眼睛看的东西正直,心里的思想正直”。
而在“君子怀德”里,它的意思就是指君子本身所具有的道德,而这些道德包括各种美好的品行,比如善行、仁爱、感恩、正直等。
“土”有很多种意思,比如说土地、土壤、国土等,据我所知,诸家对“小人怀土”中“土”字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土地”,一种是“乡土”。我认为在这里纠结“土”字的含义到底是哪个意义不大,重点是孔子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在孔子心中,只关心乡土或土地的是为小人,与上半句“君子怀德”形成对比,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的旷阔胸襟与小人的狭隘心胸形成对比,表明小人的行为是君子所不齿的。
02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和“惠”怎么理解?
“刑”在这里的意思是“刑法”、“刑罚”、“法令制度”。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而儒家奉行中庸之道,于是有人认为,理解孔子的话,要符合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于是就有了很多符合中庸之道的释义,比如《学斋占毕》里,将“刑”解释为“典刑”,刘恒将“刑”视为通假字“型”,他说“君子怀刑”应该读作“君子怀型”,理解为君子思念古往今来的圣贤、明君,除此之外,还要人将“刑”解释为“礼法”、“礼乐行政”等意思。
还有人认为,孔子虽然推崇中庸之道,但在当时“上失其道”的大环境下是行不通的,而且《论语》中其它含有“刑”字的名句中,“刑”都是“刑法”的意思。比如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意思是礼乐制度不能兴起,那么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由此推测,孔子是很务实的一个人,他虽然推行德治、礼治,但是也不反对刑法,所以将“君子怀刑”中的“刑”译为刑法、刑罚。
理解了“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就很好理解了。
首先,前半句为君子的行为,必定是孔子所肯定的,那么后半句形容的小人行为,必定是为孔子所否定的,前后两句形成对比,与“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的情况一致。
据我所知,“惠”在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表示“小恩小惠”,二是认为此处是一种通假用法,“惠”通“慧”,表示“巧慧、慧黠”的意思。
但是,“惠”在很多地方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比如说“其养民也惠”的意思就是“他教养百姓多用恩惠”。在这里,为了让君子与小人形成对比。
03
孔子眼中的“君子”和“小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法制度,小人关心的是小恩小惠。这是比较字面的解释,并不是十分通透。
往更深入了说,这句话其实体现了君子和小人这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的道德品行。前半句和后半句都分别以“君子”和“小人”对比,显然孔子对君子、小人持截然相反的态度。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孔子眼中,君子属于站得高,看得远的人,他们志向远大,视野开阔,胸怀宽广,他们想的事情与民生实事有关,他们关心刑罚制度是为了让社会长治久安,国家繁荣昌盛,所以他们约束自己守规矩,合法度。
而小人心中想到的只有关于自己利益的事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家庭生计,投机取巧,贪图眼前小利,与君子所思所想截然不同。在思想境界上,君子和小人已经高下立见。
孔子因与鲁国的氏族政治意见不和而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希望在别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没有得到一次重用,在晚年的时候,回到鲁国开始讲学。他的一生可以说跌沛流离,去过很多国家,见过诸多事情,形成胸中丘壑。在孔子心中,君子绝不是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而是心怀家国的大义之士。
以上。
德”字最开始出现是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们观察“德”字的结构可以发现,这个字的偏旁是“彳”(chì),是行走的意思,意思其实是“行得正”;而右边上半部分其实是由“直”字变化而来,意思是“看得直”;后来,在最下面加了一个“心”字,表示“心要正”。
所以,“德”字从字形结构分析,意思就是“人的行为正直,眼睛看的东西正直,心里的思想正直”。
而在“君子怀德”里,它的意思就是指君子本身所具有的道德,而这些道德包括各种美好的品行,比如善行、仁爱、感恩、正直等。
“土”有很多种意思,比如说土地、土壤、国土等,据我所知,诸家对“小人怀土”中“土”字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土地”,一种是“乡土”。我认为在这里纠结“土”字的含义到底是哪个意义不大,重点是孔子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在孔子心中,只关心乡土或土地的是为小人,与上半句“君子怀德”形成对比,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的旷阔胸襟与小人的狭隘心胸形成对比,表明小人的行为是君子所不齿的。
02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刑”和“惠”怎么理解?
“刑”在这里的意思是“刑法”、“刑罚”、“法令制度”。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而儒家奉行中庸之道,于是有人认为,理解孔子的话,要符合孔子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于是就有了很多符合中庸之道的释义,比如《学斋占毕》里,将“刑”解释为“典刑”,刘恒将“刑”视为通假字“型”,他说“君子怀刑”应该读作“君子怀型”,理解为君子思念古往今来的圣贤、明君,除此之外,还要人将“刑”解释为“礼法”、“礼乐行政”等意思。
还有人认为,孔子虽然推崇中庸之道,但在当时“上失其道”的大环境下是行不通的,而且《论语》中其它含有“刑”字的名句中,“刑”都是“刑法”的意思。比如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意思是礼乐制度不能兴起,那么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由此推测,孔子是很务实的一个人,他虽然推行德治、礼治,但是也不反对刑法,所以将“君子怀刑”中的“刑”译为刑法、刑罚。
理解了“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就很好理解了。
首先,前半句为君子的行为,必定是孔子所肯定的,那么后半句形容的小人行为,必定是为孔子所否定的,前后两句形成对比,与“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的情况一致。
据我所知,“惠”在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表示“小恩小惠”,二是认为此处是一种通假用法,“惠”通“慧”,表示“巧慧、慧黠”的意思。
但是,“惠”在很多地方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比如说“其养民也惠”的意思就是“他教养百姓多用恩惠”。在这里,为了让君子与小人形成对比。
03
孔子眼中的“君子”和“小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法制度,小人关心的是小恩小惠。这是比较字面的解释,并不是十分通透。
往更深入了说,这句话其实体现了君子和小人这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的道德品行。前半句和后半句都分别以“君子”和“小人”对比,显然孔子对君子、小人持截然相反的态度。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孔子眼中,君子属于站得高,看得远的人,他们志向远大,视野开阔,胸怀宽广,他们想的事情与民生实事有关,他们关心刑罚制度是为了让社会长治久安,国家繁荣昌盛,所以他们约束自己守规矩,合法度。
而小人心中想到的只有关于自己利益的事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家庭生计,投机取巧,贪图眼前小利,与君子所思所想截然不同。在思想境界上,君子和小人已经高下立见。
孔子因与鲁国的氏族政治意见不和而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希望在别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没有得到一次重用,在晚年的时候,回到鲁国开始讲学。他的一生可以说跌沛流离,去过很多国家,见过诸多事情,形成胸中丘壑。在孔子心中,君子绝不是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人,而是心怀家国的大义之士。
以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