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关键词:学校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的教学与训练,不仅能锻炼出健康的身体,更能解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是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索之一。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和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同步。由此可见,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积极的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是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在加强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教学活动和运动锻炼是发现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在学生运动的动作过程中很容易看出其存在的心理缺陷,比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有的同学想传球又想投篮,结果延误时机,导致传球不到位或投篮不进,这说明该名同学心理紧张。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发现学生的某此心理障碍和缺陷,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学校体育教育成了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检测表。
二、体育锻炼能使紧张的情绪和抑郁的心情得以宣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人类需要一定的宣泄求得心理健康平衡,这宣泄的最佳方式就是体育运动。现在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范围亦越来越广,不仅承担着自己学业的压力和就业的社会压力,还承担着父母望子成才的家庭压力和人际交往的情感压力。众多压力使学生的心灵空间变得狭小和闭塞,极易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犯罪。而体育运动的刺激性、宣泄性和冒险性,使它成为宣泄情感、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之一。体育运动能有效地改善情绪,为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有效地宣泄坏心情,尤其是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使激烈的情绪状态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练习对有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竞赛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
学校通过体育竞赛这一特殊的活动形式,在裁判公平、公正的执法下,以身体的运动能力和技能优劣进行挑战,超越自我。在不同的项目比赛中,心理素质的要求程度不同,比如乒乓球,要求心理沉着稳定。心理素质差,易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导致肌肉僵硬,这必然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而田径项目中的长跑项目则更要求运动员的耐力和毅力。体育是一种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体验每次成功的喜悦,同时在挫折与失败中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饶的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另外,体育竞赛是在严格的纪律与规则下进行的,包含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既合作与竞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体育群体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适应”和“发展”是人类的两大任务。某一特定适应水平随着个性生理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当原有的适应平衡被打破时就需要有高一级心理机能和个性品质才能适应。而高一级的适应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具有群体性和公开性,体育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且主要是在户外,在体育群体活动中,有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群体多向性。在群体运动中乐意与同学、老师交往的同学一般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群体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将这种认识升华到一种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准备。
五、体育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意志力的提高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从小受优越条件的影响,缺少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的脆弱品质。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意志力方面有着得人独厚的条件。体育活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既要经受风吹日晒,又要承受皮肉之苦和失败的打击,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更能有效地磨练他们的意志。
六、不同运动项目对不同心理缺陷所起的调适作用
体育锻炼不仅培养健康的体魄,更能培养健全的心理。作为调适心理缺陷的手段,体育教学应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对不同的心理疾病采取不同的体育项目治疗,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还要考虑到参与者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经常参加缓慢持久的项目,如太极拳、瑜咖、慢跑、射击等,能帮助遇事急 躁 、感情冲动的人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经常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能帮助遇事紧张、发挥失常的人调节心态,沉着、冷静地应付各种临场突变,“久经沙场”后,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如果经常参加挑战性的项目,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击剑等,能有效地消除优柔寡断、忧郁不决的性格。
总之,学生健康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学校体育不仅在健身方面,更在健心方面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锻炼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缺陷。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心态,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治疗。建议高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标准与体育学科的特点有机结合并具体化,制定出适合各种学生群体、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检测和评量。
参考文献:
[1]王俊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4).
[2]周长江.中专体育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4).
[3]王玲红.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论文关键词:学校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的教学与训练,不仅能锻炼出健康的身体,更能解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是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索之一。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和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的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同步。由此可见,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积极的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是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在加强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教学活动和运动锻炼是发现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学生所表现出的各种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在学生运动的动作过程中很容易看出其存在的心理缺陷,比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有的同学想传球又想投篮,结果延误时机,导致传球不到位或投篮不进,这说明该名同学心理紧张。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能发现学生的某此心理障碍和缺陷,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学校体育教育成了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检测表。
二、体育锻炼能使紧张的情绪和抑郁的心情得以宣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人类需要一定的宣泄求得心理健康平衡,这宣泄的最佳方式就是体育运动。现在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范围亦越来越广,不仅承担着自己学业的压力和就业的社会压力,还承担着父母望子成才的家庭压力和人际交往的情感压力。众多压力使学生的心灵空间变得狭小和闭塞,极易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犯罪。而体育运动的刺激性、宣泄性和冒险性,使它成为宣泄情感、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之一。体育运动能有效地改善情绪,为郁结的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有效地宣泄坏心情,尤其是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使激烈的情绪状态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练习对有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的影响。
三、体育竞赛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品质
学校通过体育竞赛这一特殊的活动形式,在裁判公平、公正的执法下,以身体的运动能力和技能优劣进行挑战,超越自我。在不同的项目比赛中,心理素质的要求程度不同,比如乒乓球,要求心理沉着稳定。心理素质差,易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导致肌肉僵硬,这必然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而田径项目中的长跑项目则更要求运动员的耐力和毅力。体育是一种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体验每次成功的喜悦,同时在挫折与失败中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饶的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另外,体育竞赛是在严格的纪律与规则下进行的,包含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既合作与竞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体育群体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认为,“适应”和“发展”是人类的两大任务。某一特定适应水平随着个性生理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当原有的适应平衡被打破时就需要有高一级心理机能和个性品质才能适应。而高一级的适应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具有群体性和公开性,体育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且主要是在户外,在体育群体活动中,有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群体多向性。在群体运动中乐意与同学、老师交往的同学一般具有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群体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将这种认识升华到一种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做准备。
五、体育教学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意志力的提高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从小受优越条件的影响,缺少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的脆弱品质。体育运动在培养学生意志力方面有着得人独厚的条件。体育活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既要经受风吹日晒,又要承受皮肉之苦和失败的打击,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更能有效地磨练他们的意志。
六、不同运动项目对不同心理缺陷所起的调适作用
体育锻炼不仅培养健康的体魄,更能培养健全的心理。作为调适心理缺陷的手段,体育教学应有计划、有针对地进行,对不同的心理疾病采取不同的体育项目治疗,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还要考虑到参与者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经常参加缓慢持久的项目,如太极拳、瑜咖、慢跑、射击等,能帮助遇事急 躁 、感情冲动的人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经常参加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能帮助遇事紧张、发挥失常的人调节心态,沉着、冷静地应付各种临场突变,“久经沙场”后,遇事就不会过分紧张。如果经常参加挑战性的项目,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击剑等,能有效地消除优柔寡断、忧郁不决的性格。
总之,学生健康问题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学校体育不仅在健身方面,更在健心方面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运动锻炼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缺陷。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心态,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治疗。建议高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标准与体育学科的特点有机结合并具体化,制定出适合各种学生群体、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检测和评量。
参考文献:
[1]王俊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4,21(4).
[2]周长江.中专体育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4).
[3]王玲红.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智通华宇
2024-08-29 广告
2024-08-29 广告
北京智通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人类基因工程领域。专业提供专业的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规划布局,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人员培训,实验设计及流程管理等。...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智通华宇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