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多少儿子?
朱元璋儿子的下场:
长子朱标,生母马皇后,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朱标从小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最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次子朱樉,生母为马皇后,朱樉幼年聪慧,严毅英武,1370年获封秦王。朱樉曾奉命征讨洮州并获胜,以此受到的赏赐极多。1395年,朱樉薨逝,享年39岁,谥号为愍,王妃殉葬。其子秦隐王朱尚炳嗣爵。秦王位号共传十一世,十六王。
三子朱棡,生母为马皇后,九大攘夷塞王之一,1370年获封晋王并就藩太原。朱棡骄纵不法,被人上告欲谋反,幸得朱标调护求情才免于被罚。是时,帝念边防甚,且欲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1398年,朱棡薨逝,享年40岁,谥号为恭。
四子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初封燕王并就藩北平。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打败建文帝,于1402年在南京称帝,在位二十二年。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并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五子朱橚,生母为碽妃,朱棣的胞弟,1370年获封吴王,1378年改封周王。朱橚好学,能辞赋,曾组织编写过多部医书,可谓多才多艺。1425年,朱橚薨逝,享年64岁,谥号为定。
朱元璋杀了很多大臣:
洪武八年,年已六旬的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得知后即遣御医探望,随即给他一副药方,让刘伯温照吃。结果刘伯温服了此药后并无好转,病情反有加重,于是他便把此情告知朱元璋,结果朱元璋反倒轻描淡并有含沙射影之意,刘伯温很是寒心,但似乎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不久后刘伯温风寒病死。
朱元璋对他没有像对丞相胡惟庸等人那样直接开刀,但也很难说非他意志,或许手下有的人过于聪明对于皇帝来说可能是遗患吧。
解决了一大批文臣后,朱元璋盯上了武将。在胡惟庸案前后杀了一公二十一侯等三万多人后,人到晚年的朱元璋废了丞相一职,着手准备储君之事。首先第一选择当然是太子朱标,朱元璋当时给太子配备了以蓝玉为首的一流武将作班底,为他心中攻灭残元的计划作铺垫。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太子先死、皇孙年幼。这一变使得朱元璋态度大转移,他害怕蓝玉等人在他身后篡权,便以举国自傲之名对蓝玉下手。最终蓝玉被剥皮实草、抄家灭族,并有株连文武官员一党万有五千人,以此告诫群臣。
蓝玉生前曾西征巴蜀又北伐大漠,可谓功勋卓著、战功赫赫,但他却因太子早死而突遭横祸。镇北大将蓝玉之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了北元残部喘息之机,后来终明一代都没有彻底解决蒙古边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