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展开全部
七年级语文 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的古诗文,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山中杂诗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南朝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大拦搏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近,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月影又说明了秋高气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轮”(一半的月亮),让人联想不断(是什么原因只有一办呢)。 作者运用“入”和“流”这种连动式谓语结滚祥构,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一起流动。应了那首歌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衡皮 到村口~”,并且只有船移动才有如此景象,这句不仅写了美景还为下句做了铺垫。意境空灵入妙首尾相应。本来,绝句因为短不善表现时空变化,经过作者之手却能随意超越时空,驰骋自由的空间跨度不得不让人佩服。整首诗二十八字却有5处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绝句中极为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 雨水 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赏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更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诗的前两句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大意是说:李白、杜甫的诗坛地位尽管光焰万丈,他们的诗作经过历朝历代也一直万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作品也未免使人感到已有些许陈旧。于是承着这两句,作者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颇有历史唯物史观的结论。历史的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过前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人才涌现,但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这两句话,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上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后人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求变创新上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在文学上将不会留有个人的印记。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 文章 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
【篇目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篇目二】《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目三】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篇目四】《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集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末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篇目五】《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篇目六】《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概,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
【篇目七】《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
山中杂诗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南朝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居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峨大拦搏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峨眉山升起半月(农历15左右)的秋月(应该是明月不然怎么会有影子),月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映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流动.夜晚诗人乘坐(的)小船从清溪(地名)出发驶向三峡(地名),
思念你(诗中说的是月亮)却不能让你(诗中说的是月亮)看见我乘的船已经到达了渝州(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在李白初次出四川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当时李白还很年轻)音韵流畅,意境明朗,语言浅近,诗人从峨眉山的月亮写起并用一个秋(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字点明他离开的季节是秋季。月影又说明了秋高气爽。然而他描述的月亮又只有“半轮”(一半的月亮),让人联想不断(是什么原因只有一办呢)。 作者运用“入”和“流”这种连动式谓语结滚祥构,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倒入水中又和水一起流动。应了那首歌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衡皮 到村口~”,并且只有船移动才有如此景象,这句不仅写了美景还为下句做了铺垫。意境空灵入妙首尾相应。本来,绝句因为短不善表现时空变化,经过作者之手却能随意超越时空,驰骋自由的空间跨度不得不让人佩服。整首诗二十八字却有5处地名,地名就有12字,在绝句中极为罕见。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
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生活中常见之事,一经艺术提炼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气!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 雨水 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文大意】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赏析】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赵翼《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饱含着深刻的哲理,更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诗的前两句看:“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大意是说:李白、杜甫的诗坛地位尽管光焰万丈,他们的诗作经过历朝历代也一直万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作品也未免使人感到已有些许陈旧。于是承着这两句,作者提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一颇有历史唯物史观的结论。历史的发展向来是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后浪超过前浪。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人才涌现,但他们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这两句话,不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更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上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后人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求变创新上下功夫,如果只是一味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在文学上将不会留有个人的印记。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 文章 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
【篇目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篇目二】《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目三】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篇目四】《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集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
末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篇目五】《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篇目六】《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概,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
【篇目七】《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