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鱼叫什么名字?
黄色的鱼叫黄颡鱼。
黄颡鱼,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摄食习性
黄颡鱼食性为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30月份黄颡鱼还大量吞食鲤鱼、鲫鱼等的受精卵。
黄颡鱼的食谱较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根据其对101尾黄颡鱼胃肠内食物分析,食物种类有幼鱼、鱼卵、虾类、水生昆虫、螺类、水生植物等,其中虾类出现频率最高。
常见的黄色淡水鱼是黄颡鱼,中国原产的常见淡水鱼中魾鱼和鳡鱼的鱼肉也是黄色的。魾鱼主要产于长江中上游的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水系,而鳡鱼在除青藏高原外基本上全国都有出产。
另外还有引进养殖的虹鳟、金鳟以及中国原产的哲罗鲑、细鳞鲑、白鲑等鲑科或白鲑科冷水性鱼类的肉也都呈橙黄色或橙色。
黄颡鱼
黄颡鱼(底栖性淡水鱼),俗名嘎牙子、黄姑子、黄腊丁、黄骨鱼等,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淡水经济型养殖品种。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脂鳍较短。臀鳍条21—25。尾鳍分叉,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
黄颡鱼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白天潜伏于水底层,夜间活动。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成熟雄鱼肛门后面有生殖突。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分布较广,产量大,肉嫩,少刺,多脂肪。最大约750克。是普通食用鱼类。
黄颡鱼分布于全国各大淡水水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河流湖泊中,其肉质细嫩且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