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生物、地理、政治和3门主课的期末复习资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经度范围是0°~180°,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20°W和160°E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小于20°的无论什么符号,与20°W比较,小于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大于160°的与160°E比较,大于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6.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用经纬网
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 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 ,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10.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称春分日,3、4、5三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称为夏至日,6、7、8三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称为秋分日,9、10、11三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称为冬至日,12、1、2三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1.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五带特点: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线段型、数字型、文字型
比例尺大小判断: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小围大尺详内容,大围小尺略内容”
14. 通常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方向;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北;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1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16.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走势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鞍部位于山顶间,陡崖重叠等高线。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
2.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按大面积大小划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最大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大印北。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3.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4.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6.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例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日本、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
7.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红海几千万年以后将成为新的大洋;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几千万年后可能消失。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经度范围是0°~180°,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20°W和160°E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小于20°的无论什么符号,与20°W比较,小于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大于160°的与160°E比较,大于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6.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用经纬网
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1)有0°纬线和0°经线的,以0°纬线为界上北纬下南纬;以0°经线为界左西经右东经;
(2) 无0纬线和0°经线的,对于纬度来说由下向上逐渐增大的是北纬,反之为南纬;对于经度来说由由左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 ,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10.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称春分日,3、4、5三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称为夏至日,6、7、8三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称为秋分日,9、10、11三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称为冬至日,12、1、2三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1.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五带特点:寒带: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线段型、数字型、文字型
比例尺大小判断: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小围大尺详内容,大围小尺略内容”
14. 通常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方向;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北;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1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16.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走势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鞍部位于山顶间,陡崖重叠等高线。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
2.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按大面积大小划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最大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亚欧大陆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太大印北。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3.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
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4.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6.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表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例如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日本、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
7.据测量,亚洲与非洲之间,红海几千万年以后将成为新的大洋;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几千万年后可能消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